【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柳宗元
原文:
冬十月,作新亭于马退山之阳。不斫椽,不剪茨,不列墙,以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昭其俭也。
是山崒①然起于莽苍之中,驰奔云矗,亘数十百里,诸山来朝,势若星拱。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然以壤接荒服②,俗参夷徼③,周王之马迹不至,谢公之屐齿不及,岩径萧条,登探者以为叹。
岁在辛卯,我仲兄以方牧之命,试于是邦。夫其德及故信孚,信孚故人和,人和故政多暇。由是尝徘徊此山,以寄胜概。乃壁乃涂,作我攸宇,于是不崇朝而木工告成。每风止雨收,烟霞澄鲜,辄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于是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襟袖,以极万类,揽不盈掌。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是亭也,僻介闽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迹郁湮,是贻林间之愧。故志之。
译文:
这年冬天十月份,在马退山的南面修建了一个新亭子。(亭子)没有砍削椽子,没有修剪亭顶上的茅草,没有修建四周的墙,把白云当作篱笆,青山当作屏风,来彰显它的俭朴。
这座山高高耸立在茫茫群山之中,直插云霄,绵延几十近百里,四周群山朝向着它,那情形好像众星拱月。大自然秀美之景聚集在这,不被地处边远而阻隔。但因为这儿与荒僻之地接壤,风俗与东部边界之地夹杂,周穆王的远游之马未曾来过,谢灵运的足迹也没到过这里,山路寂寥冷落,登山探寻的人也为此而慨叹。
辛卯年(元和六年),我二哥获命担任当地长官,来到这个地方试任。因为他实施德治所以得到百姓的信任,得到信任就政通人和,政通人和就有更多闲暇时间。因此他常常流连于马退山,寄怀于这里的美景。(他)就筑围墙涂泥浆,建造自己安适的房屋,因此,在很短时间内就建造完成了。每当风停雨驻,空气清新的时候,(他)就戴上头巾穿上便服,带领兄弟朋友弟子五六人,爬上山顶登上茅亭。(他们)就手弹着琴,眼望着环绕身边的流云,日落时的美妙景象,在我胸怀之中,远处的自然万物,收揽过来还放不满手心。
美丽的事物不是因为本身美丽而闻名,而要借助人(的欣赏与活动)才得以扬名。(比如)兰亭,如果没有遇到王羲之,那么它清澈的急流和修长的竹子,也将荒芜和隐没在空山之中了。这座亭子,身处岭南偏远之地,是美景但人迹罕至,(如果我)不记下(我仲兄)在这座山上建造的亭子的事,会使美好的景观湮没,这将留下愧对山林溪水的遗憾。所以写下这篇记。
相关练习:
柳宗元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柳宗元
冬十月,作新亭于马退山之阳。因高丘之阻以面势,无欂栌节棁之华。不斫椽,不剪茨,不列墙,以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昭其俭也。
是山崒然起于莽苍之中,驰奔云矗,亘数十百里,尾蟠荒陬,首注大溪,诸山来朝,势若星拱,苍翠诡状,绮绾绣错。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然以壤接荒服,俗参夷徼,周王之马迹不至,谢公之屐齿不及,岩径萧条,登探者以为叹。
岁在辛卯,我仲兄以方牧之命,试于是邦。夫其德及故信孚,信孚故人和,人和故政多暇。由是尝徘徊此山,以寄胜概。乃壁乃涂,作我攸宇,于是不崇朝而木工告成。每风止雨收,烟霞澄鲜,辄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于是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襟袖,以极万类,揽不盈掌。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是亭也,僻介闽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迹郁湮,是贻林间之愧。故志之。
【注】柳宗元被贬广西任柳州刺史时,其二兄柳宽亦任职邕州(现今南宁)。欂(bó)栌节棁(tu):欂栌,斗拱。棁,梁上的短柱。崒(zú):险峻。裔:边远的地方。荒服:古代五服之一。指离京畿二千五百里的地区,为五服中最远之地。徼(jio):边界。攸宇:安适的房屋。
21.概括第段的内容。(3分)
22.赏析第段画线句。(3分)
23.可填入第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2分)
A.也 B.耳 C.矣 D.者
24.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柳宗元的二兄因为实施了德治,所以得到百姓的信任。
B.本段写景简练传神,可与第段的“以为叹”相呼应。
C.本段文字体现了山川之美与士子俊逸相得益彰的情趣。
D.本段文字看出柳宗元的二兄不留恋官场而纵情于山水。
25.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答案: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22.(3分)说明建亭的时间、地点以及亭子的简朴特点。(时间、地点和简朴各1分)
23.(3分)以长短句的形式(以四言为主),用拟人手法(只要写到其中的1点就给1分),生动地描写了马退山的雄伟奇秀之美(1分),为下文登探者抒发感叹做铺垫。(1分)
24.(2分)C
25.(2分)D
26.(3分)本文通过叙写二兄建造茅草亭的时间和地点,描写茅草亭的简朴和马退山的雄伟奇秀之美,(1分)
【参考译文】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这年冬天十月份,在马退山的南面修建了一个新亭子。(亭子)没有砍削椽子,没有修剪亭顶上的茅草,没有修建四周的墙,把白云当作篱笆,青山当作屏风,来彰显它的俭朴。
这座山高高耸立在茫茫群山之中,直插云霄,绵延几十近百里,四周群山朝向着它,那情形好像众星拱月。大自然秀美之景聚集在这,不被地处边远而阻隔。但因为这儿与荒僻之地接壤,风俗与东部边界之地夹杂,周穆王的远游之马未曾来过,谢灵运的足迹也没到过这里,山路寂寥冷落,登山探寻的人也为此而慨叹。
辛卯年(元和六年),我二哥获命担任当地长官,来到这个地方试任。因为他实施德治所以得到百姓的信任,得到信任就政通人和,政通人和就有更多闲暇时间。因此他常常流连于马退山,寄怀于这里的美景。(他)就筑围墙涂泥浆,建造自己安适的房屋,因此,在很短时间内就建造完成了。每当风停雨驻,空气清新的时候,(他)就戴上头巾穿上便服,带领兄弟朋友弟子五六人,爬上山顶登上茅亭。(他们)就手弹着琴,眼望着环绕身边的流云,日落时的美妙景象,在我胸怀之中,远处的自然万物,收揽过来还放不满手心。
美丽的事物不是因为本身美丽而闻名,而要借助人(的欣赏与活动)才得以扬名。(比如)兰亭,如果没有遇到王羲之,那么它清澈的急流和修长的竹子,也将荒芜和隐没在空山之中了。这座亭子,身处岭南偏远之地,是美景但人迹罕至,(如果我)不记下(我仲兄)在这座山上建造的亭子的事,会使美好的景观湮没,这将留下愧对山林溪水的遗憾。所以写下这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