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诗词名句

重本抑末 重农贵粟——晁错《论贵粟疏》详解

雕龙文库

【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重本抑末 重农贵粟--晁错《论贵粟疏》详解

    肖旭

    晁错,西汉政治家。颍川人,少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所,文帝时以文学为太常掌故,被遣从济南伏生受(尚书),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土,拜太子家令。又以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他继承先秦法家“重本抑末”思想,力主削弱诸侯势力,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举贤良文学,对策高第,又数上书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帝不听,然奇其材,迁中大夫。景帝即位,以为内史,言事辄听,始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袁盎申屠嘉皆弗善之,而错愈贵,迁为御史大夫。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自西汉初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秦楚之际,四方兴起,农民失去土地,不少农民“背本趋末”,弃农经商,造成大饥馑灾难,致使一石米钱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刘邦下令奖耕农桑,休养生息。到文帝刘恒时,晁错上疏皇帝,提出贵粟的主张和具体办法。据《汉书·食货志》记载:错复奏言:“陛下幸使天下人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人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上复从其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汉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使国家经济迅速好转,从而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本文是一篇奏疏,针对汉初社会经济情况,通过具体分析,提出欲使国富民强,势必“重农贵粟”的思想主张。本文重点是重农贵粟的思想主张,包括贵粟主张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和重大意义等。

    本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圣王在上”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着重阐明贵粟主张的指导思想,即重农抑商、发展农业生产(“务民于农桑”、“贵五谷而贱金玉”)以“开其资财之道”.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为开其资财之道也。”“圣王”,圣明帝王。“食之”,给他们吃。“衣之”,给他们穿。“资财之道”,获得财富的途径。(圣明的帝王身居王位,他的子民不受冻不挨饿的原因,不是他能够亲自耕种供给他们吃,亲自织布供给他们穿,而是因为他能够为百姓开辟生财之道啊。)“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蓄积多而备先其也。”“九年之水”,九年水灾。“七年之旱”,七年旱灾。“亡”,无。“捐”,抛弃。“瘠”,瘦弱。“备先具”,备灾的物资早就准备齐全。(所以尽管尧舜的时候有九年的水灾,商汤的时候有七年酷旱,然而他们的国内却没有饿死路边的人,那是因为他们备灾物资财富而且预先有准备的缘故。)“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之水旱,而蓄积未及者,何也?”“海内为一”,全国统一。“不避”,不让。不亚于。“蓄积未及”指粮食的储备赶不上汤禹的时代。(现在全国统一了,土地的辽阔,人口的众多,并不少于商汤大禹的时代,加上又没有连年的旱涝大灾,然而积蓄却赶不上大禹商汤的时代,这是为什么?)“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遗力”,余力。指土地还有潜力。“山泽之利”,山林、湖泊中的物产。“游食之民”,游荡吃闲饭的人。(就因为)(土地还没有充分利用,百姓还有余力,生产粮食的土地未能充分开垦出来,山川水泽的资源未能充分开出,没有正当职业的人未能全部归回到农业生产上去的缘故。)“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着,不地着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着”,附着。“地着”,定居下来以土地为生。“离乡轻家”,离开乡土,不恋家庭。“民如鸟兽”,老百姓像鸟兽一样到处乱飞乱跑,随处就食。“池”,护城河。(如果人民贫穷,奸邪的行为就会产生。贫穷产生于吃穿不足,吃穿不足的产生于不从事农业生产,不从事农业生产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定居就会背离家乡、不重家庭,人民就像鸟兽一样了,即使有再高的城墙、再深的护城河、再严的法律、再重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奸邪的行为啊。)

    以上为第一层次,古今对比,阐明今世“不农”有悖于古先圣王“开其资财之道”的宗旨。先说古,从正面树立了榜样。古代圣王是如何治理国家的:他们注重的是为百姓开辟获取财富的途径,注重的是国家的积蓄,因而有备元患,即使有九年之水灾,七年之旱灾,而“国无捐瘠”.然后再道今,进行古今对比,指出当今的现状和危机是:虽然风调雨顺却“蓄积未及”,而“蓄积未及”的原因,就在于“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而从国家的角度讲,就在于未能“劝农力本”.这就为全文的立论奠定了基础。

    第二层次(“大寒之于衣”至“故民可得而有也。”)从发展农业、安定百姓和巩固政权的关系上论述了重农贵粟的重要性,阐明“不农”之害,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的主张。

    “大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不待”,顾不上。“轻暖”,又轻又暖的衣服。“甘旨”,甜美的食物。“不顾廉耻”,不考虑廉洁和羞耻。指农民起来反抗。(人在寒冷的时候,对于衣服的需求很低,顾不上选择又轻又暖的衣服才穿;饥饿的时候对于食物的需求很低,顾不上挑选甜美的食物才吃;饥饿寒冷危及自身,就不会顾及廉耻,甚而起来反抗。)“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有其民哉!”“人情”,人的实际情况,指生活需要。“再”,第二次。“不再食”,不吃第二餐饭。“终岁”,一年到头。“保”,抚养、养育。(人之常情,一天吃不上两顿饭就会饿,一年不添棉衣就会冷。肚子饿了,得不到吃的,肌肤冷了,得不到穿的,即使再仁慈的母亲也不能保养她的孩子,仁君又怎能安抚他的百姓呢?)“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务”,使……专力从事。“务民”,使百姓努力从事。“薄”,轻。“赋敛”,赋税。“广”,扩大。(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使百姓专力从事于农桑生产。减轻赋税,扩充积蓄,从而充满粮仓,防备水旱灾害,所以就能够拥有人民,得到人民的拥护。)

    作者针对当时农民流离失所,农业生产没有保障这一严重现象指出,百姓如果不务农,财富就会不足,财富不足,就会产生贫穷,贫穷就会导致“奸邪”的产生,百姓就可能犯 上作乱,铤而走险。因此,只有“务民于农桑”,鼓励人民积极从事农业生产,才能消灭“奸邪”行为,消灭贫穷,消灭财富不足的现象,才会国富民泰,长治久安。

    第三层次,(“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至“贵五谷而贱金玉。”)从粟米布帛珠玉金银的实用价值的对比中,论述了重农贵粟的重要性。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 “上”,指皇帝。“牧”,牧养,引申为统治。“趋利”,追逐财利。“如水走下”,如水向低处流。“亡择”,没有选择。“亡”,同无。(老百姓怎么样,在于国君统治他们的方法,他们追求利益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管东西南北都不加选择,哪里有利就往哪处走。)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故也。”(那些珍珠美玉黄金白银作为物品,饥饿的时候不能吃,寒冷的时候不能穿,可众人都认为它贵重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皇上用它的缘故啊!) “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轻资也。”“把握”,手掌里。“在手把握”,拿在手中。“周”,遍。此为走遍,周游的意思。“患”,忧虑。“背”,背离,背叛。“去”,离开。“劝”,鼓励。这里有助长的意思。“亡逃者”,逃亡的人。“轻资”,轻便易于携带的财物。(珠玉金银作为一种东西重量轻、体积小、容易收藏,放在手里便于携带,可以凭借它走遍全国,而没有饥饿寒冷的忧患。这就能使臣子轻易地背离他们的君主,使百姓很容易离开他们的家乡,令盗贼受到引诱,逃亡者得到了轻便资财。)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长于时”,长成要一定时间。“聚”,聚集。这里指收藏。“聚于力”,收获要费很多人力。“石”,古代一种容量单位,以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数石”,意指若干石的粮食。“中人”,中等体力的人。“弗胜”,拿不动。“奸邪”,指奸诈邪恶的坏人。“利”,认为有利。“所利”,所贪求。(粟米、布帛,从土地上产生,在一定的时候生长,靠人力来聚集到市场上,不是一日可成的。几石重的粮食,中等体力的人也拿不动,所以粟米布帛不被奸邪的人所贪图利用,一天得不到它,饥饿寒冷就要到来。所以贤明的君主应看重五谷而轻贱金玉。)

    作者针对现实时尚中不利于农业发展的社会风气指出,“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而粟米布帛则“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人日常生活之所需。如果贵金玉而贱五谷,则容易为奸邪所利用。所以真正的明君应当贵五谷而贱金玉,重农抑商。

    以上为第一部分,阐明重农抑商以“开其资财之道”的宗旨,论证“贵粟”主张的指导思想。

    第四、五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今农夫五口之家”至“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指陈时弊,针对商人兼并、农人流亡的严酷事实,从农民和商人的社会分配、生活境遇的对比中,论证“贵粟”主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今农夫五口之家,……给徭役。”“服役”,给官府服劳役。“薪樵”,木柴。“治官府”,修理官府的房屋。“给”,供给。“给徭役”,应官差。(现在一家五口的农民家中,为官府服劳役的不下二人,能够耕种的土地不过百亩。百亩的收成,不过一百石。他们春天耕种,夏天锄草,秋天收割,冬天贮藏。砍柴火,修整官府的房屋,供应官差和服劳役。) “春不得避风尘,……养孤长幼在其中。”“私自”,私下,即个人之间。“送往迎来”,指交际往来。“吊死问疾”,祭奠死人、慰问病人。“孤”,幼而无父。“养孤”,抚养孤儿。“长”,养育的意思。“长幼”,抚育儿童。(春天顶着风尘,夏天冒着酷暑,秋天淋着阴雨,冬天受着寒冻。四季之中,没一天歇息。又加上个人亲友间的交际应酬,吊丧探病,抚养孤儿,培育幼儿,这些费用都得在农产品中支出。) “勤苦如此,……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尚、复”,均当还讲。“被”,遭受。“政”,同“征”,征收。“急政”,紧急征收赋税。“不时”,不定期,指无节制。“朝令而暮改”,早晨发布命令,晚上就把赋税命令改了。“具”,交纳。“当具”,这里指当交纳赋税的时候。“倍称”,加倍。“鬻”,卖。“责”,同“债”.(他们辛勤劳苦已经这样,还要遭受水涝干旱的天灾。紧急地征收和繁重的赋税,征收赋税又无节制,早上发布命令,傍晚就改变。当要交纳赋税时,有粮食的人把粮食贱卖,没粮的人只好向人借高利贷。于是就有人要靠出卖田地房屋甚至出卖子孙来偿还债务了。) “而商贾,大者……有仟佰之得。”“商贾”,泛指商人。“积贮”,囤积,这里指囤积粮食等商品。“倍息”,加倍的利润。“坐列”,开设店铺。“操”,操纵、掌握。“奇”,指余物。“赢”,余利,利润。“操其奇赢”,牟取暴利。“文采”,指华美的衣服。“粱”,精细的粮食。“仟佰”,同“阡陌”,田地的疆界,这里指田地。(而商人们呢,大的囤积货物,获得成倍利息;小的就开铺设店贩卖货物,他们拿着获取的利润,每天在市场上观察行情,趁着官府的紧急需要,所卖的货物价格一定要加倍。所以他们之中男的不耕地锄草,女的不养蚕织布,穿衣必定要华丽,吃饭一定要细米大肉。没有农夫的辛苦,却有田地的收获。) “因其富厚……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因”,凭借。“交通”,交往勾结的意思。“力”,势力。“吏势”,官吏的势力。指那些大商人与地方势力相勾结,其势力超过了朝廷委派的官吏。“相倾”,互相排挤。“游遨”,游逛。“乘坚策肥”,坐好车,赶肥马。“履丝”,穿丝鞋。“曳”,拖着。“缟”,白色丝织品。(他们凭借财富的丰厚,勾结王侯,权势超过官吏,又因逐利而相互倾轧。他们动辄到千里之外去游玩,一路上他们的车马络绎不绝,乘着坚固的车子,赶着肥壮的马匹,穿着丝鞋,披着绸衣。这就是商人兼并农人,农人逃亡在外不能务农的缘故啊。) “今法律贱商人,……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贱”,以……为贱。“好恶”,爱憎。“迕”,颠倒。“乖迕”,相违背。“立”,树立。这里有贯彻的意思。(如今法律上轻贱商人,实际上商人已经很富贵了,尊重农夫,农夫已经很贫贱了,所以世俗所尊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官吏所压倒的,正是法律所尊崇的。像这样上下相反、好恶相背,要富国立法,是不可能的。)

    这部分作者指出,当时的农民一年辛辛苦苦,到头来却不得不“卖田宅,鬻子孙”,而富商大贾们“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作者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的强烈对比,指出要重农就必须抑商,不抑商就无以重农,从而强调了重农抑商至关重要。而且特别强调,重农抑商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法律和口头上,而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

    第六、七两个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方今之务”至结尾),提出“贵粟”主张的具体措施(“使民以粟为赏罚”“入粟以受爵”),并强调“贵粟”主张的重大意义(“主用足”、“民赋少”、“劝农功”)。

    “方今之务,……在于便民以粟为赏罚。”“方今”,当前。“务农”,专事搞农业。“以粟为赏罚”,用粮食作为赏赐手段。(当前最要紧的事情,没有什么比劝民致力于农业生产更好的了。要想让人民专心务农,就在于提高五谷的价格。抬高五谷价格的办法,就在于让人民用粮食作为奖赏和惩罚的手段。)“今募天下入粟县官,……粟有所渫。”“募”,号召。“县官”,指官府。“爵”,封建社会里只有名誉而无官职的贵族等级。“拜爵”,封给爵号。“渫”,同“泄”.分散,流通。“粟有所渫”,使粮食从富人手里分散出来。(现在如果在普天下劝募百姓把粮食交给官府,以此就可以得到爵位,可以免罪。那么富人有了爵位,农民有了钱财,粮食就可以分散到各处。) “夫能入粟以受爵,……令出而民利者也。”“损”,减少。“令出”,法令公布。“民利”,对人民有好处。(如果能够实行献粮受封的政策,那么天下都是有余的人,从有余中取出来供给皇上使用,那么贫苦之家的赋税就能减少,这就常说的减少有余,补充不足,发布这个命令就对人民有利啊!) “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主用足”,官府的需用充足。“劝农功”,鼓励农业生产。(这种办法合乎人民的心愿,补足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朝廷的财用充足,二是人民交纳的赋税减少了,三是鼓励了农业生产。)“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政之本务。” “今令”,现行法令。“车骑”,战车战马。“车骑马”,能驾战车的马。“复”,免。“复卒”,免除兵役。“武备”,军队的装备。“神农”,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传说他首先教人种植。“汤池”,以沸汤为池,比喻护城河的深险,不易通过。“步”,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约等于当时的六尺。“带甲”,穿铠甲的,指武装的军队。“大用”,意即最宝贵的东西。“政”,政治,这里指治理国家的意思。“本务”,根本性的大事。(现行的法令规定老百姓如果能出战马一匹,就可以免除三个人的兵役。战车和骑兵,是国家的军事装备,所以用免除兵役的办法来鼓励百姓上交战马。古代神农氏流传下来的教导说,即使有数十尺高的石头城墙,数百尺宽的护城河,数百万的军队,然而没有粮食,也是守不住的。由此看来,粮食是帝王最需要的物资,是政事最根本的要务。)“令民入粟受爵,……塞下之粟必多矣。”“五大夫”,汉代第九等爵位。“功”,功效。“擅”,专有。“塞下”,边疆,当时指长城一带。(现在发布法令让人民以献纳粮食受到封爵,爵位到了五大夫以上才能免除一个人的兵役,这要比献战马的功劳强得多了。爵位,是皇上所专有的,只要您开口说句话就可以无穷无尽地封给大家。粮食,是人民所种的,它们也会从地里长出来不会缺少。况且得到高位和免除罪过,又是人民所特别乐意的呢!让天下的人民把粮食献到边疆,以此受到封爵、免除罪过,不过三年,边疆的粮食就会多起来了。)

    作者论述了重农贵粟和重农抑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又对照“今令”中“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的规定,说明了“入粟以封爵”事半功倍的种种好处。最后指出,贵粟的结果不仅在于改善人民的生活,加强国内统治,而且在于能够防备边塞、巩固国防。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重农贵粟”,“务民于农桑”,“开其资财之道”.

    中心思想是:本文针对汉初粮食积蓄少,商人夸富,农民贫困,社会不安定的情况,提出重农贵粟,重农抑商以及“务民于农桑”“开其资财之道”的主张,指出只有“薄赋敛,广畜积,实仓廪”,才能国富民安。

    本文重点是“重农贵粟”的思想主张,包括贵粟主张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和重大意义等。

    1、贵粟主张的指导思想,“重农抑商”以“开其资财之道”.作为奏疏,既要充分陈述政见,又要考虑不能冒犯 皇上,使皇上能够采纳意见。因此,文章开篇即从尊古意识出发,以古代圣王的业绩比照现实,指出今世无天灾,而“畜积不及”的关键在于“不农”.在此基础上进而阐明“不农”之害,并通过珠玉金银与粟米布帛价值、作用的比较分析,提出“务民于农桑”、“贵五谷而贱金玉”的主张,明确重农抑商以“开其资财之道”的宗旨,从而论证了贵粟主张的指导思想。

    2、贵粟主张的具体措施。贵粟主张是针对“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所导致的商人兼并农人,农人流亡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其具体措施是:“入粟受爵”、“以粟为赏罚”.这是晁错“贵粟”论的核心内容。这一措施其利有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既与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相吻合,又能矫正贱五谷而贵金玉的时弊,使国富民安。因而被文帝所采纳。

    该文的难点在于透过贵粟主张的现实针对性,进而领会文章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本文虽开篇即阐明重农抑商以“开其资财之道”的宗旨,论证“贵粟”主张的指导思想,但文章所论并非我国固有的重农思想的泛泛之谈,而是具有了强烈的针对性。文章第三部分指陈时弊,是本文现实针对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提出“贵粟”主张具体措施的重要基础。汉文帝并非不肯重农,关键在于政策失误。文章通过务农与从商的苦乐对比分析,指出“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为商人“兼并农人”造成可乘之机,以而形成农人流亡,国难富,法难立的局面。这便为提出“以粟为赏罚”的具体措施奠定了现实基础。

    “重本抑末”本为先秦法家思想,也是汉初基本国策。作为一种思想主张,虽不难为国君所接受,但力避空泛,密切关注社会,则却未必切实可行。理论的生命,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的高明之处,是作者能够在传统重农认识的基础上翻进一层,把重点放到“贵粟”问题上,紧密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而不仅论说有力,说服了国君,而且切中讨弊,缓和了农民大量逃亡、土地兼并日渐加剧以及边防力量不足等现实矛盾,对汉代生产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该文的写作特点

    1、本文主要釆取了层层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证。文章通篇正反对举,观点鲜明。开篇即以古今比况,阐明今世“不农”有悖于古先圣王“开其资财之道”的宗旨;继而论不农之害与重农保民之理形成对比,提出“务民于农桑”的思想主张;接着通过珠玉金银与粟米布帛价值、作用的比较分析,强调明君应重农抑商“贵五谷而贱金玉”的道理。第二部分指陈时弊,以农夫与商人苦乐的对比分析,指出“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的根本原因。第三部分提出对策,则通过“复卒”和“人粟受爵”利弊优劣的比较分析,以论证“贵粟”主张的重大意义。总之,通篇正反对举,力陈利弊得失,使正面观点更为鲜明,更具说服力。

    2、行文中运用了议论的连锁推理,如“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着,不地着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由此及彼,环环相扣,增强了文章的论辩力。

    3、立论精辟,论述严密。文章的中心意旨是阐明“重农贵粟”的思想主张。第一部分先阐明重农抑商以“开其资财之道”的宗旨,为“贵粟”主张确立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指陈时弊,正确的政策是实施基本国策的根本保证。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尖锐指出“急政暴虐,赋敛不时”的政策,是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部分提出“以粟为赏罚”的具体措施,并论此措施“主用足”“民赋少”“劝农功”等三大作用,从而与开篇提出的重农抑商以“开其资财之道”的宗旨一脉相承。全文围绕“重农贵粟”的思想主张,阐明宗旨,指陈时弊,层层推进,逐层深入,立论精辟,论述严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

雕塑 信息流广告 竞价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剧本网 网络推广 自学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信息网 石家庄人才网 买车咨询 河北人才网 招生考试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工作计划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好做题 游戏攻略 考研真题 代理招生 心理咨询 游戏攻略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品牌营销 商标交易 游戏攻略 短视频代运营 张家口人才网 秦皇岛人才网 PS修图 宝宝起名 零基础学习电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语料库 范文网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短视频剪辑 情侣网名 爱采购代运营 保定招聘 餐饮品牌 黄金回收价格 情感文案 吊车 古诗词 邯郸人才网 铁皮房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微信运营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关键词优化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儿童文学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风水运势 狗狗百科 教育培训 游戏推荐 抖音代运营 朋友圈文案 男士发型 培训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网 沧州人才网 黄金回收 承德人才网 石家庄人才网 模型机 高度酒 沐盛有礼 公司注册 十亩地 造纸术 唐山人才网 沐盛传媒 铜雕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