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北史
原文: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父协,武功郡守。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上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日:“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文帝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识。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帝与仆射周惠达伦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帝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
(《北史•苏绰传》,有删改。)
译文:
苏绰字令绰,武功郡人,父亲名协,官任武功郡太守。苏绰年轻时很爱学习,博览群书,尤其精于计算之法。他的堂兄苏让由京官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临别之时,周文帝问苏让:“您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他为行台郎中。在位一年多还没得到周文帝的常识,但行台各部门的官员遇到疑难不决的事情,总是向他求教才作决定。对各部门发送的公文,苏绰又分门别类地为他们拟定行款格式。行台官员都称赞他的才干。一次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答不上来,请求允许出外找人商议,于是召来苏绰,把所讲座的事情告诉他,苏绰即刻为他酌情裁定。惠达入内呈报。周文帝连声叫绝,并向他说:“是谁替你出这个主意的呢?”惠达以苏焯作答,接着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周文帝说:“我也听说很久了呢。”不久他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
相关练习: 《北史·苏绰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书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累世二千石。父协,武功郡守。
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筭术,仆射周惠达见而异之。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饯于东都门外。临别,谓让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太祖称善,谓惠达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之才。太祖曰:”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著作佐郎。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绰始制文案程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封美阳县子。
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
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太祖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绰尝谓治国之道,当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选自《周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五》)
10.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B.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C.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D.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1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累世二千石”说明苏绰家世相当显赫,二千石原指汉代郡守级别的官员,后泛指地方重臣和朝中高品阶的官员。
B.“条式”在文中是法律条文的意思,苏绰自少博览群书,对于典故非常熟悉,所以代为拟定相关制度和法令。
C.“郎中”和“左丞”两种官职,属中央部门,“左丞”的官阶远高于“郎中”,相当于部门的副主管。
D.从文中可以看出,古代官员遴选包括荫庇制和察举制,帝王任用时,也看重真才实学。12.下列各项对原文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绰之所以能做官,是因为他的堂兄苏让的推荐。但他本人很有才华,被周惠达认为堪当辅佐君王的大任,也久被皇帝耳闻。
B. 苏绰为人俭朴,以天下为己任,周文帝也是诚心委任他,有些事情,甚至可以先行处理,随后上报即可。
C.大统三年齐兵入侵,诸将都主张分兵抵挡,只有苏绰的想法得到了周文帝的认同,结果证明苏绰的计策是正确的。
D. 苏绰对于政治和历史有独到的见解,在随皇帝去昆明池的时候,苏绰委婉地劝谏皇帝不要享乐误国。
13.翻译句子(5分)
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5分)
14.翻译句子(5分)
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5分)
答案:
10.【答案】C
11.【答案】B 条式在这里指公文行文格式
12.【答案】D,原文中苏绰并没有劝谏皇帝不要享乐误国。
13.【译】任职一年多,太祖没有更多地了解到他。但是各部门难以决断的事务,都向苏绰咨询之后才能决定。(知、诸曹、询、定各1分,句意1分)
14.【译】苏绰向皇帝指明陈述为帝王的大道,并说明申不害韩非子学说的要义,太祖整顿衣裳端正坐好聆听,不知不觉中坐得离苏绰越来越近。(指陈、申韩、危坐、前席各1分,句意1分)
文言参考译文:
苏绰字令绰,武功郡人,父亲名协,官任武功郡太守。苏绰年轻时很爱学习,博览群书,尤其精于计算之法。仆射周惠达见到他认为他非同一般。他的堂兄苏让由京官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临别之时,周文帝问苏让:“您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他为行台郎中。在位一年多,还没得到周文帝的常识,但行台各部门的官员遇到疑难不决的事情,总是向他求教才作决定。对各部门发送的公文,苏绰又分门别类地为他们拟定行款格式。行台官员都称赞他的才干。一次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答不上来,请求允许出外找人商议,于是召来苏绰,把所讲座的事情告诉他,苏绰即刻为他酌情裁定。惠达入内呈报。周文帝连声叫绝,并向他说:“是谁替你出这个主意的呢?”惠达以苏绰作答,接着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周文帝说:“我也听说很久了呢。”不久他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
周文帝与公卿去昆明池观光打鱼,走到城西的汉代仓池故地时,周文帝环顾问询左右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这时有人说:“苏绰见多识广,请问他吧。”周文帝于是召来苏绰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苏绰既有口才,应对如流。于是留住苏绰在府里一直到夜里,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周文帝整理衣裳端正地跪着,不觉膝行到了前席。就这样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觉得厌倦。第二天一早,周文帝对周惠达说:“ 苏绰真是个奇才,我现在要任命他处理政事。立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职位,参与主管机要事务。从此对苏绰的宠信日益深厚。
大统三年,齐神武帝兵分三路入侵,诸将都主张分兵抵抗,只有苏绰的想法和周文帝相同 ,于是集中兵力抵御窦泰,在潼关将他生擒了。朝廷封苏绰为美阳县伯。
苏绰生性节俭朴素,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因为四海还没有平定,常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广泛地寻求优秀人才,共同拓展为政之道,凡经他推荐的人,都做了高官。周文帝也诚心诚意地委任他,而没有闲话。有时外出巡游,常预先在白纸上签署自己的名字而交给苏绰,如果有需要处理的事,就及时安排施行。等到周文帝回来,禀告他知道就可以了。苏绰常认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做法是爱护民众就象一位慈祥的父亲,教导民众就像一位严格的老师。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掌握在手掌之中。长期思虑劳累,使他疲惫不堪,于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苏绰死在任上,时年49岁。
北史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父协,武功郡守。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上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日:“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文帝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识。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帝与仆射周惠达伦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帝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
(《北史•苏绰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项是 B
A.从兄让/为汾州刺史B.请出外/议之C.谁/与卿为此议者D.吾亦闻之/久矣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见 被
咸 都
寻 不久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
(4)苏绰能得到文帝的赏识,其原因有哪些?
答案:
(1)B
(2)见:被;咸:都;寻:不久。
(3)惠达以苏绰作答接着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4)外因,得到别人荐举和支持,提供施展本领的舞台;内因,自己要有真才实学。
【解答】
(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ACD.正确。
B.有误,正确停顿应为:请/出外议之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在位一年多还没得到周文帝的常识。见,被。
②句意为:行台官员都称赞他的才干。咸,都。
③句意为:不久他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寻,不久。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以,用。对,作答。句意:惠达以苏绰作答接着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根据“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可知外因是得到了他人的举荐。根据“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可知内因是自己有真才实学。
译文:
苏绰字令绰,武功郡人,父亲名协,官任武功郡太守。苏绰年轻时很爱学习,博览群书,尤其精于计算之法。他的堂兄苏让由京官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临别之时,周文帝问苏让:“您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他为行台郎中。在位一年多还没得到周文帝的常识,但行台各部门的官员遇到疑难不决的事情,总是向他求教才作决定。对各部门发送的公文,苏绰又分门别类地为他们拟定行款格式。行台官员都称赞他的才干。一次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答不上来,请求允许出外找人商议,于是召来苏绰,把所讲座的事情告诉他,苏绰即刻为他酌情裁定。惠达入内呈报。周文帝连声叫绝,并向他说:“是谁替你出这个主意的呢?”惠达以苏焯作答,接着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周文帝说:“我也听说很久了呢。”不久他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