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元史
原文:
陈天祥,字吉甫,少隶军籍,善骑射。中统三年,李璮叛据济南,结宋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承制以天祥为千户,屯三汊口,防遏宋兵。事平罢归,居偃师南山,有田百余亩,躬耕读书,从之游者甚众。其居近缑氏山,因号曰缑山先生。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及与语,出入经史,谈辨该博,乃大称异。至元十一年,除从仕郎。十三年,兴国军以籍兵器致乱,行省命天祥权知本军事。居岁余,诏以本军为路,有代天祥为总管者,务变更旧政,治隐匿兵者甚急,天祥去未久而兴国复变,邻郡寿昌府及大江南北诸城邑,多乘势杀守将以应之。时方改行省为宣慰司,万户郑鼎臣为宣慰使。鼎臣帅兵讨之,至樊口,兵败死。黄州遂声言攻阳罗堡,鄂州大震。时忽都帖木儿恇怯不敢出兵,天祥言于居贞曰:“阳罗堡依山为垒,素有严备,彼若来攻,我之利也。且南人浮躁,轻进易退,官军凭高据险,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居贞深然之,而忽都帖木儿意犹未决。闻至阳罗堡,居贞力趣之,乃引兵宿于青山,明日,大败其众,皆如天祥所料。行省闻变,尽执鄂州城中南人将杀之,以防内应,天祥力止之,至是被执者皆纵去。复遣天祥权知寿昌府事,授兵二百余人。为乱者闻官军至,皆弃城依险而自保。天祥以众寡不敌,非可以力服,乃遣谕其徒使各归田里,惟生擒其长毛遇顺、周监斩于鄂州市。大德三年六月,迁河北河南廉访使,以疾不起。人有冤抑,往往就天祥家求直,天祥以不在其位,却去之。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复遣使召之,辞以老疾不起。延佑三年四月,卒于家,年八十。追封赵国公,谥文忠。
译文:
陈天祥,字吉甫,年少时就列入军籍,善 骑射,中统三年,李璮在济南反叛,联络宋军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按规定授天祥为千户,令他屯兵三汊口以防卫宋兵。李璮之乱平定后,他罢职归家,住在偃师南山中,有田百余亩,边耕种边读书,来向他求教的人很多。所住地方靠近缑氏山,因号“缑山先生”。起初天祥并不好学,其兄陈祐也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分别几年,天祥把所写的诗送给陈祐,陈祐怀疑是别人代写的,同他交谈,知他在研究经史,学识渊博,才大为称赞。至元十一年,始任从仕郎。至元十三年,兴国军因为登记兵器导致骚乱,行省命令陈天祥权知本军事。一年后,朝廷把兴国军改为兴国路,接替天祥为兴国路总管的人,完全改变天祥的政策,严厉制裁隐藏兵器的人。所以天祥离开后不久,兴国又发生民变,临近的寿昌府及大江南北的各县城,叛民乘势杀守将以响应。当时刚改行省为宣慰司,万户郑鼎臣为宣慰使。鼎臣率兵镇压,在樊口兵败身亡。黄州叛民扬言要攻打阳罗堡,鄂州官府大为震惊。忽都帖木儿胆怯不敢出兵,天祥对居贞说:“阳罗堡依山建垒,素来防备严密,彼若来攻,对我们有利。且南人浮躁,轻率进兵容易退却,我官军居高恃险,这些乌合之众来攻,不到两三天就多伤亡,逃者会十之八九。到那时我们再出精兵袭击,只有跑得快的才得免死。”居贞深以为然,而忽都帖木儿还犹疑不决。闻叛民到了阳罗堡,居贞忙引兵前去迎战,屯兵于青山,第二天大败叛军,这一切完全符合天祥的预料。行省听说民变,将鄂州城中的南人一律逮捕起来,准备大屠杀,居贞想拯救鄂州南人而又做不到。天祥劝阻行省官员,将被捕的平民全部释放。派天祥去暂管寿昌府的政事,给他二百兵卒。寿昌叛民听说官军来了,都离开寿 昌城去恃险自保。天祥因寡不敌众,不可以武力镇压,便派人去劝说他们各自回家,只活捉了他们的头目毛遇顺、周监,在鄂州市斩首示众。大德三年六月 ,陈天祥调任河北河南廉访使,但因病未就任。受到冤枉的人往往到他家中来伸冤,天祥因自己不在任而推辞了。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又遣使召他回朝,他以年老多病为由辞谢。延祐三年,卒于家,终年八十七岁。追封赵国公,谥“文忠”。
相关练习:
元史
陈天祥,字吉甫,少隶军籍,善骑射。中统三年,李璮叛据济南,结宋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承制以天祥为千户,屯三汊口,防遏宋兵。事平罢归,居偃师南山,有田百余亩,躬耕读书,从之游者甚众。其居近缑氏山,因号曰缑山先生。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及与语,出入经史,谈辨该博,乃大称异。至元十一年,除从仕郎。十三年,兴国军以籍兵器致乱,行省命天祥权知本军事。居岁余,诏以本军为路,有代天祥为总管者,务变更旧政,治隐匿兵者甚急,天祥去未久而兴国复变,邻郡寿昌府及大江南北诸城邑,多乘势杀守将以应之。时方改行省为宣慰司,万户郑鼎臣为宣慰使。鼎臣帅兵讨之,至樊口,兵败死。黄州遂声言攻阳罗堡,鄂州大震。时忽都帖木儿恇怯不敢出兵,天祥言于居贞曰:“阳罗堡依山为垒,素有严备,彼若来攻,我之利也。且南人浮躁,轻进易退,官军凭高据险,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居贞深然之,而忽都帖木儿意犹未决。闻至阳罗堡,居贞力趣之,乃引兵宿于青山,明日,大败其众,皆如天祥所料。行省闻变,尽执鄂州城中南人将杀之,以防内应,天祥力止之,至是被执者皆纵去。复遣天祥权知寿昌府事,授兵二百余人。为乱者闻官军至,皆弃城依险而自保。天祥以众寡不敌,非可以力服,乃遣谕其徒使各归田里,惟生擒其长毛遇顺、周监斩于鄂州市。大德三年六月,迁河北河南廉访使,以疾不起。人有冤抑,往往就天祥家求直,天祥以不在其位,却去之。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复遣使召之,辞以老疾不起。延佑三年四月,卒于家,年八十。追封赵国公,谥文忠。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不符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B. 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C. 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D. 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除,在古代意义丰富,有台阶的意思。也是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朝廷罢免除去官职。
B. 万户,官职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夫之长,隶厲子中央枢密院;驻扎各路者,則分属于行省。
C. 行省,“行中书省“的简称,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在当时主要进行军亊管理。
D. 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平生事迹与品徳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兮。
1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天样淡泊名利。在平定李璮之乱后,皇帝赐予他百亩田而罢免了他的职务,他住在偃师南山中,边耕种边读书,来向他求教的人有很多。
B. 陈天样策略得当。在他离开后不久,接替他的人改变了他制定的策略,兴国发生了民变,附近县城的叛民也乘势杀死守将来响应。
C. 陈天样料亊如神。在忽都帖木儿对陈天样的计策还在犹豫不决时,贾居贞引兵前去迎战阳罗堡的叛民,结果完全符合陈天样的預料。
D. 陈天祥恪尽职守,在调任河北河南廉访使后,因病未就任,而一些受到冤枉的人却到他家中来伸冤.他因自己不在任就让他们离开了。
13. 把文中幽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
(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答
10. D 11. A 12. A
13. (1)起初,天祥不懂治学,其兄陈祐没有觉得他有什么特别,分别几年,天祥将所写的诗送给陈祐,陈祐怀疑是别人代写的。
(2)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一国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叙事内容的变化等。“不”修饰“二三日”不要断开;“惟疾走者”“乃始得脱”联系较紧密,不要断开。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除,授予官职。故选A。
【12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陈天样淡泊名利。在平定李璮之乱后,皇帝赐予他百亩田而罢免了他的职务,他住在偃师南山中,边耕种边读书,来向他求教的人有很多。“皇帝赐予他百亩田而罢免了他的职务”无中生有。故选A。
【13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题中未知学:不懂治学;未之奇:宾语前置句,觉得他有什么特别;于:给;假:借助;故:所以;效:胜任;比:合乎;征:能;自视:自认为。
【参考译文】
陈天祥,字吉甫,年少时就列入军籍,善 骑射,中统三年,李璮在济南反叛,联络宋军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按规定授天祥为千户,令他屯兵三汊口以防卫宋兵。李璮之乱平定后,他罢职归家,住在偃师南山中,有田百余亩,边耕种边读书,来向他求教的人很多。所住地方靠近缑氏山,因号“缑山先生”。起初天祥并不好学,其兄陈祐也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分别几年,天祥把所写的诗送给陈祐,陈祐怀疑是别人代写的,同他交谈,知他在研究经史,学识渊博,才大为称赞。至元十一年,始任从仕郎。至元十三年,兴国军因为登记兵器导致骚乱,行省命令陈天祥权知本军事。一年后,朝廷把兴国军改为兴国路,接替天祥为兴国路总管的人,完全改变天祥的政策,严厉制裁隐藏兵器的人。所以天祥离开后不久,兴国又发生民变,临近的寿昌府及大江南北的各县城,叛民乘势杀守将以响应。当时刚改行省为宣慰司,万户郑鼎臣为宣慰使。鼎臣率兵镇压,在樊口兵败身亡。黄州叛民扬言要攻打阳罗堡,鄂州官府大为震惊。忽都帖木儿胆怯不敢出兵,天祥对居贞说:“阳罗堡依山建垒,素来防备严密,彼若来攻,对我们有利。且南人浮躁,轻率进兵容易退却,我官军居高恃险,这些乌合之众来攻,不到两三天就多伤亡,逃者会十之八九。到那时我们再出精兵袭击,只有跑得快的才得免死。”居贞深以为然,而忽都帖木儿还犹疑不决。闻叛民到了阳罗堡,居贞忙引兵前去迎战,屯兵于青山,第二天大败叛军,这一切完全符合天祥的预料。行省听说民变,将鄂州城中的南人一律逮捕起来,准备大屠杀,居贞想拯救鄂州南人而又做不到。天祥劝阻行省官员,将被捕的平民全部释放。派天祥去暂管寿昌府的政事,给他二百兵卒。寿昌叛民听说官军来了,都离开寿 昌城去恃险自保。天祥因寡不敌众,不可以武力镇压,便派人去劝说他们各自回家,只活捉了他们的头目毛遇顺、周监,在鄂州市斩首示众。大德三年六月 ,陈天祥调任河北河南廉访使,但因病未就任。受到冤枉的人往往到他家中来伸冤,天祥因自己不在任而推辞了。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又遣使召他回朝,他以年老多病为由辞谢。延祐三年,卒于家,终年八十七岁。追封赵国公,谥“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