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明史
原文:
叶兑,字良仲,宁海人。以经济自负,尤精天文、地理、卜筮之书。时太祖①已定宁越,规取张士诚、方国珍;而察罕②兵势甚盛,遣使至金陵招太祖。兑知天运有归,以布衣献书太祖,言天下大计,其略曰:
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韩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论三分形势者是也。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江而自守。夫金陵,古称龙蟠虎踞帝王之都。藉其兵力资财,以攻则克,以守则固,百察罕能如吾何哉?今闻察罕妄自尊大,致书明公,如曹操之招孙权。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
张九四之地,南包杭、绍,北跨通、泰,而以平江为巢穴。今欲攻之,莫若声言掩取杭、绍、湖、秀,而大兵直捣平江。城固难以骤拔,则以锁城法困之。分兵略定属邑,收其税粮以赡军中,彼坐守空城,安得不困?平江既下,巢穴已倾,杭、越必归,余郡解体。此上计也。
方国珍狼子野心,不可驯狎。往年大兵取婺州,彼即奉书纳款。后遣夏煜、陈显道招谕,彼复狐疑不从。遣使从海道报元,谓江东委之纳款,诱令张昶赍诏而来。且遣韩叔义为说客,欲说明公奉诏。彼既降我,而反欲招我降元。其反覆狡狯如是,宜兴师问罪。攻之之术,宜限以日期,责其归顺。彼自方国璋之没,自知兵不可用。又叔义还称义师之盛,气已先挫,正可胁之而从也。
福建本浙江一道,兵脃城陋。两浙既平,必图归附,下之一辩士力耳。如复稽迟,则大兵自温、处入,奇兵自海道入,福州必不支。福州下,旁郡迎刃解矣。威声已震,然后进取两广,犹反掌也。
太祖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辞去。赐银币袭衣。后数岁,削平天下,规模次第,略如兑言。
【注】①太祖:与下文中“明公”意同,即明太祖朱元璋;②察罕:即察罕帖木儿,汉名李察罕,元末将领。
译文:
叶兑,字良仲,宁海人。以经时济世之才自负,尤为精通天文、地理、卜筮方面的书籍。当时,太祖(即明太祖朱元璋)已平定宁越,计划攻打张士诚、方国珍,然而李察罕的势力还很强盛,派使者至金陵招降太祖。叶兑预知国运将另有所归,就以布衣的身份献书给太祖,解说天下大计,大体意思如下:
我听说想要取的天下的人,必定有一定的计划,韩信初见高祖,就筹划着楚、汉的成败,孔明卧于草庐之中,就与先主讨论三分天下的形势。我们现在的计划,应该在北面灭掉李察罕,在南面吞并张九四,抚慰温、台两州,占领闽、越两州,定都于建康,在江、广两地发展势力,进则可以越过两淮北征,退则可以划长江而自守。金陵自古就有龙蟠虎踞之称,是帝王之都,凭借我们的兵力资财,攻出去能克敌制胜,退回来能固守不败,一百个察罕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现在听说李察罕妄自尊大,写信给您,就像曹操招降孙权一样。我认为元朝的天运将终止,人心不向,而李察罕想效法曹操的做法,形势却是不一样的了。
张九四的地盘,南面包括杭、绍两州,北跨通、泰两州,以平江为巢穴。现在想攻打他,不如佯称攻取杭、绍、湖、秀四州,而派大军直捣平江。城池坚固难以一下子攻占,就用锁城法困住他。再分派军队攻克平定平江附属的城镇,征收赋税来供给部队,张九四死守空城,怎么能够不艰难呢?
方国珍狼子野心,不可以驯服而亲近。往年大军攻占婺州,他立即写信投降。后来您派夏煜、陈显道招抚,他又狐疑不归顺。他派使者从海路报告元朝,说江东地区(此处指朱元璋)委托他向元朝投降,诱使张昶带着招降的诏令而来。又派韩叔义为说客,想要却说您奉行诏令。他已经归降了我们,却反而招我们降元。他就是如此反复无常,十分狡诈,应当兴师问罪。然而他以水为命,一听说部队到来,就带领全家航行到海上去了,中原步骑奈何不了他。攻打他的战术,应当限定日期,要求他归顺。他自从方国璋覆灭后,就知道自己的势力不行了,就连叔义也称说我军势力强盛,可见元气大伤了,正可以威胁他而使其顺从。
福建原和浙江同属一道(行政单位),士兵脆弱城池简陋。两浙地区平定后,它一定会归附,攻下它只要一个辩士的力量罢了。如果收复拖延太久,那么派大军从温、处两州进入,奇兵从海道攻打,福州必定难以支撑,福州被攻下,附近的郡县就会迎刃而解了。我军声望威震,然后进取两广,易如反掌。
太祖对他的话感到十分惊奇,想要挽留并任用他,他竭力推辞而离开了。赐给他很多金银财物、成套的衣物等。几年以后,平定天下,战略的计划和实施的情况,基本上和叶兑说的一样。
相关练习: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叶兑,字良仲,宁海人。以经济自负,尤精天文、地理、卜筮之书。时太祖①已定宁越,规取张士诚、方国珍;而察罕②兵势甚盛,遣使至金陵招太祖。兑知天运有归,以布衣献书太祖,言天下大计,其略曰:
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韩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论三分形势者是也。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江而自守。夫金陵,古称龙蟠虎踞帝王之都。藉其兵力资财,以攻则克,以守则固,百察罕能如吾何哉?今闻察罕妄自尊大,致书明公,如曹操之招孙权。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
张九四之地,南包杭、绍,北跨通、泰,而以平江为巢穴。今欲攻之,莫若声言掩取杭、绍、湖、秀,而大兵直捣平江。城固难以骤拔,则以锁城法困之。分兵略定属邑,收其税粮以赡军中,彼坐守空城,安得不困?平江既下,巢穴已倾,杭、越必归,余郡解体。此上计也。
方国珍狼子野心,不可驯狎。往年大兵取婺州,彼即奉书纳款。后遣夏煜、陈显道招谕,彼复狐疑不从。遣使从海道报元,谓江东委之纳款,诱令张昶赍诏而来。且遣韩叔义为说客,欲说明公奉诏。彼既降我,而反欲招我降元。其反覆狡狯如是,宜兴师问罪。攻之之术,宜限以日期,责其归顺。彼自方国璋之没,自知兵不可用。又叔义还称义师之盛,气已先挫,正可胁之而从也。
福建本浙江一道,兵脃城陋。两浙既平,必图归附,下之一辩士力耳。如复稽迟,则大兵自温、处入,奇兵自海道入,福州必不支。福州下,旁郡迎刃解矣。威声已震,然后进取两广,犹反掌也。
太祖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辞去。赐银币袭衣。后数岁,削平天下,规模次第,略如兑言。
【注】①太祖:与下文中“明公”意同,即明太祖朱元璋;②察罕:即察罕帖木儿,汉名李察罕,元末将领。
9.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 规模:规划,计划
B. 藉其兵力资财 藉:凭借
C. 诱令张昶赍诏而来 赍:携带
D. 宜限以日期,责其归顺 责:责备
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
(2)太祖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辞去。
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2)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节选)》)
【答案】9. D 10. (1)我认为元朝的天运将终止,人心不向,而李察罕想效法曹操的做法,形势却是不一样的了。
(2)太祖对他的话感到十分惊奇,想要挽留并任用他,他竭力推辞而离开了。
11. (1)项脊轩总共遭受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明保护的。
(2)痛惜自己的志愿还没有完成,平平庸庸而死,使自己的文章不能在后代传扬。
【参考译文】叶兑,字良仲,宁海人。以经时济世之才自负,尤为精通天文、地理、卜筮方面的书籍。当时,太祖(即明太祖朱元璋)已平定宁越,计划攻打张士诚、方国珍,然而李察罕的势力还很强盛,派使者至金陵招降太祖。叶兑预知国运将另有所归,就以布衣的身份献书给太祖,解说天下大计,大体意思如下:
我听说想要取的天下的人,必定有一定的计划,韩信初见高祖,就筹划着楚、汉的成败,孔明卧于草庐之中,就与先主讨论三分天下的形势。我们现在的计划,应该在北面灭掉李察罕,在南面吞并张九四,抚慰温、台两州,占领闽、越两州,定都于建康,在江、广两地发展势力,进则可以越过两淮北征,退则可以划长江而自守。金陵自古就有龙蟠虎踞之称,是帝王之都,凭借我们的兵力资财,攻出去能克敌制胜,退回来能固守不败,一百个察罕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现在听说李察罕妄自尊大,写信给您,就像曹操招降孙权一样。我认为元朝的天运将终止,人心不向,而李察罕想效法曹操的做法,形势却是不一样的了。
张九四的地盘,南面包括杭、绍两州,北跨通、泰两州,以平江为巢穴。现在想攻打他,不如佯称攻取杭、绍、湖、秀四州,而派大军直捣平江。城池坚固难以一下子攻占,就用锁城法困住他。再分派军队攻克平定平江附属的城镇,征收赋税来供给部队,张九四死守空城,怎么能够不艰难呢?
方国珍狼子野心,不可以驯服而亲近。往年大军攻占婺州,他立即写信投降。后来您派夏煜、陈显道招抚,他又狐疑不归顺。他派使者从海路报告元朝,说江东地区(此处指朱元璋)委托他向元朝投降,诱使张昶带着招降的诏令而来。又派韩叔义为说客,想要却说您奉行诏令。他已经归降了我们,却反而招我们降元。他就是如此反复无常,十分狡诈,应当兴师问罪。然而他以水为命,一听说部队到来,就带领全家航行到海上去了,中原步骑奈何不了他。攻打他的战术,应当限定日期,要求他归顺。他自从方国璋覆灭后,就知道自己的势力不行了,就连叔义也称说我军势力强盛,可见元气大伤了,正可以威胁他而使其顺从。
福建原和浙江同属一道(行政单位),士兵脆弱城池简陋。两浙地区平定后,它一定会归附,攻下它只要一个辩士的力量罢了。如果收复拖延太久,那么派大军从温、处两州进入,奇兵从海道攻打,福州必定难以支撑,福州被攻下,附近的郡县就会迎刃而解了。我军声望威震,然后进取两广,易如反掌。
太祖对他的话感到十分惊奇,想要挽留并任用他,他竭力推辞而离开了。赐给他很多金银财物、成套的衣物等。几年以后,平定天下,战略的计划和实施的情况,基本上和叶兑说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