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史记
原文: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於途。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於秦,应侯内惭,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应侯闻,使人召蔡泽。入,则揖。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比干忠而不能存殷,子胥智而不能完吴,申生孝而晋国乱。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国家灭乱者,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故天下以其君父为僇辱而怜其臣子。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稸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功已成矣,而逐以车裂。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免会稽之危,以亡为存,因辱为荣。卒擒劲吴,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践终负而杀之。此所谓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返者也,范蠡知之,超然辟世。今君相秦,计不下席,坐制诸侯。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而授之,退而岩居川观,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愿君孰计之!”应侯曰:“善。”后数日,入朝,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足以寄秦国之政,敢以闻。”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逐拜为秦相,东收周室。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
译文:
蔡泽,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他打听到在秦国宰相范雎因为自己保荐的郑安平、王稽都犯下重罪而心感惭愧,便向西来到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应侯,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长揖之礼而不下拜,本来早就(惹得)范雎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件事吗?蔡泽回答说:有啊。范雎说:“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比干忠心耿耿却不能保住殷商,伍子胥多谋却不能保全吴国,申生孝顺却让晋国大乱。这些都是忠诚的臣子、孝顺的儿子,反而让国家祸乱灭亡,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明智的国君和贤能的父亲听取他们的声音,因此天下人都认为这样的国君和父亲是可耻的,而怜惜同情他们这些臣子和儿子。商鞅、吴起、大夫文种作为人臣,他们是正确的;他们的国君,是错误的。所以,世人称说这三个人尽了忠孝之功却没有蒙受恩德,您难道还羡慕他们不遇明主而无辜死去吗?商鞅为秦孝公制法令昭示全国,禁止奸邪的根源,消除了井田制,来安定百姓的事业,统一百姓的习俗,鼓励百姓耕作,使土地发挥效益,一家不操二业,努力种田积贮粮食,平时演练军事战阵,因此军队发动就能扩展领土,军队休整就可使国家富足,功业告成,结果身遭车裂而死。吴起为楚悼王制定法令,兵力震动天下,威势令各诸侯国臣服。功业告成,可是最后惨遭肢解而死。大夫文种替越王做长远打算,解除了会稽的危难,转亡为存,转辱为荣(采用屈降计策来图谋生存,借着君臣受辱而求得复国的光荣),终于灭掉了强劲的吴国,使越国成为霸主,功业彰明而获得信任,可是勾践最终忘恩负义把他杀了。这就是所说的只能伸直而不能屈曲(能伸不能屈),只知前进而不知后退的人,范蠡明白这个道理,超然避世。现在您任秦国相国,出计不必离开座位,坐而指挥即可控制诸侯。您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送回相印,把它让给贤能的人,自己隐退而隐居山林观览流水,一定有伯夷正直廉洁的美名,长享应侯爵位。希望你仔细考虑这个问题!”应侯说:“好的。”几天之后,应侯上朝,对秦昭王进言说:“有一个刚从崤山以东来的客人叫蔡泽,完全可以将秦国的政事寄托在他身上,我冒昧地向您禀报。”秦昭王便召见了蔡泽,同他谈话后,很喜欢他,授予他客卿之位。范雎趁机托言有病请昭王允许他归还相印。秦昭王新宠蔡泽,于是授予蔡泽宰相之位,向东灭掉了周朝。蔡泽在秦国做了几个月的相国,就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蔡泽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
相关练习: 《史记·蔡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史记
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不遇。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俱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注释: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 ( ) (2) 及见之,又倨 ( )
(3) 三子致功而不见德 ( ) (4) 卒事始皇帝 ( )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1) 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2) 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
1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乃延入坐,为上客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 其君,非也 其皆出于此乎
C. 士固有杀身以成名 此物固非西产
D. 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20.蔡泽向范雎说起商鞅、吴起、大夫种三人的遭遇,其用意在于 。(2分)
21.联系全文,概括蔡泽之所以能够“垂功于天下”的原因。(3分)
答案:
17、【参考答案】:求取;傲慢;获得恩惠、有回报;最后
18、【参考答案】:(1)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公开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真有这回事吗?”
(2)韩非子认为(辨士们)“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是真的啊!
19、【参考答案】:C
20、【参考答案】:阐明了“人之立功,身与名俱全乃为上”的道理,要让范雎认清盛极则衰的道理,以此三人功成身死为鉴,从而主动让出相位。
21、【参考答案】: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把握机遇,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而获取相位;在困厄中激励自奋。
译文:蔡泽,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到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长揖之礼而不下拜,本来早就(惹得)范雎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件事吗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假使像商君,吴起,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向的愿望吗 “范雎料到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么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雎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
过后几天,范雎上朝,把蔡泽的情况向秦昭王作了禀报.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喜悦,授予他客卿之位.范雎于是托言有病情昭王允话他归还相印.秦召王新宠蔡泽,于是授予蔡泽宰相之位,并在他的辅佐下灭了东周.蔡泽做秦相几个月后,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蔡泽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在秦国十多年,奉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最后奉事秦始皇.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就让太子丹被送入秦国当了人质.
太史公评论说: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说的真对啊.蔡泽等世上的一切辩士,虽然游说诸侯,但(大都是)到了头白也没有入仕的机会.这并非他们的计策拙劣,而是因为游说的力度不大.等到入秦作客,取得卿相之位,功垂天下的原因,是(游说力度)强弱形势本来就不一样,凭藉不同罢了.辩士也有偶然遇到好机会的;天下有很多象蔡泽一样的贤能之人,却没有遇到好机会,所以就不能尽展他们的才能,(这样的事)又哪能一一数得尽呢!然而,蔡泽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
史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於途。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於秦,应侯内惭,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应侯闻,使人召蔡泽。入,则揖。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比干忠而不能存殷,子胥智而不能完吴,申生孝而晋国乱。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国家灭乱者,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故天下以其君父为僇辱而怜其臣子。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稸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功已成矣,而逐以车裂。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免会稽之危,以亡为存,因辱为荣。卒擒劲吴,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践终负而杀之。此所谓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返者也,范蠡知之,超然辟世。今君相秦,计不下席,坐制诸侯。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而授之,退而岩居川观,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愿君孰计之!”应侯曰:“善。”后数日,入朝,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足以寄秦国之政,敢以闻。”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逐拜为秦相,东收周室。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蓄积/习战陈之事
B. 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蓄/积习战陈之事
C. 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蓄/积习战陈之事
D. 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蓄积/习战陈之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釜鬲泛指炊具。釜圆底而无足,鬲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柳宗元《非国语》“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中与本文中的“釜鬲”均为此意。
B. 揖为古代的拱手礼。亦称执手,根据对象不同,执手时有高、平、下之别。
C. 子胥即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因封于申,也称申胥。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以为伍子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将其赐死。
D. 车裂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将人的头、四肢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五车同时分驰,撕裂肢体。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泽善于抓住时机,扭转局势。他在四方游说处处碰壁之时,打听到应侯因保荐郑安平、王稽犯重罪而心感惭愧,便果断向西入秦。
B. 蔡泽长于舆论造势,巧用激将。他派人用言语激怒应侯,顺利获得了被召的机会。
C. 蔡泽善于举例说理,多例并举。他用商秧、吴起、大夫种的例子说明了“成功之下,不可久处”的道理,劝应侯功成自退。
D. 蔡泽深晓进退盈缩,与时变化。成功说服范雎让贤之后,他乘势而进,做了秦相;后遭人忌恨,怕有祸患,主动请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因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2)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足以寄秦国之政,敢以闻。
【答案】10. D 11. B 12. A
13. (1)应侯于是就责问他说:“你曾扬言想要取代我做秦相,难道有这样的事吗?”
(2)有一个刚从崤山以东来的客人叫蔡泽,完全可以将秦国的政事寄托在他身上,我冒昧地向您禀报。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还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这段话的大意是:消除了井田制,来安定百姓的事业,统一百姓的习俗,鼓励百姓耕作,使土地发挥效益,一家不操二业,努力种田积贮粮食,平时演练军事战阵,因此军队发动就能扩展领土,军队休整就可使国家富足,功业告成,结果身遭车裂而死。
“决裂阡陌”是指废除井田制,商鞅废除井田制的目的是“静生民之业”和“一其俗”,意思是安定百姓的事业,统一百姓的习俗;其中,“一”是数量词活用作动词,“统一”的意思,“俗”是“一”的宾语,排除AB;“一室无二事”是说一家不操二业,都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力田蓄积”意思是努力种田积贮粮食。经过分析,断句如下: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蓄积/习战陈之事。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B项,“揖”,古人作揖是拱手而非执手,执手和现在的握手相似。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A项,“应侯因保荐郑安平、王稽犯重罪”理解有误,犯重罪 是郑安平和王稽,而非“应侯”。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因,于是;让,责备;宣言,扬言;相,做相;宁,表示反问,难道。
译为:应侯于是就责问他说:“你曾扬言想要取代我做秦相,难道有这样的事吗?”
第二句得分点:山东,崤山以东;敢,谦辞,冒昧;闻,使动,可直译为“禀报、报告”;“客新有从山东来者”,定语后置,译为“有位刚从崤山以东来的客人”。
译为:有位刚从崤山以东来的客人叫蔡泽,完全可以将秦国的政事寄托在他身上,我冒昧地向您禀报。
译文:
蔡泽,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他打听到在秦国宰相范雎因为自己保荐的郑安平、王稽都犯下重罪而心感惭愧,便向西来到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应侯,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长揖之礼而不下拜,本来早就(惹得)范雎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件事吗?蔡泽回答说:有啊。范雎说:“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比干忠心耿耿却不能保住殷商,伍子胥多谋却不能保全吴国,申生孝顺却让晋国大乱。这些都是忠诚的臣子、孝顺的儿子,反而让国家祸乱灭亡,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明智的国君和贤能的父亲听取他们的声音,因此天下人都认为这样的国君和父亲是可耻的,而怜惜同情他们这些臣子和儿子。商鞅、吴起、大夫文种作为人臣,他们是正确的;他们的国君,是错误的。所以,世人称说这三个人尽了忠孝之功却没有蒙受恩德,您难道还羡慕他们不遇明主而无辜死去吗?商鞅为秦孝公制法令昭示全国,禁止奸邪的根源,消除了井田制,来安定百姓的事业,统一百姓的习俗,鼓励百姓耕作,使土地发挥效益,一家不操二业,努力种田积贮粮食,平时演练军事战阵,因此军队发动就能扩展领土,军队休整就可使国家富足,功业告成,结果身遭车裂而死。吴起为楚悼王制定法令,兵力震动天下,威势令各诸侯国臣服。功业告成,可是最后惨遭肢解而死。大夫文种替越王做长远打算,解除了会稽的危难,转亡为存,转辱为荣(采用屈降计策来图谋生存,借着君臣受辱而求得复国的光荣),终于灭掉了强劲的吴国,使越国成为霸主,功业彰明而获得信任,可是勾践最终忘恩负义把他杀了。这就是所说的只能伸直而不能屈曲(能伸不能屈),只知前进而不知后退的人,范蠡明白这个道理,超然避世。现在您任秦国相国,出计不必离开座位,坐而指挥即可控制诸侯。您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送回相印,把它让给贤能的人,自己隐退而隐居山林观览流水,一定有伯夷正直廉洁的美名,长享应侯爵位。希望你仔细考虑这个问题!”应侯说:“好的。”几天之后,应侯上朝,对秦昭王进言说:“有一个刚从崤山以东来的客人叫蔡泽,完全可以将秦国的政事寄托在他身上,我冒昧地向您禀报。”秦昭王便召见了蔡泽,同他谈话后,很喜欢他,授予他客卿之位。范雎趁机托言有病请昭王允许他归还相印。秦昭王新宠蔡泽,于是授予蔡泽宰相之位,向东灭掉了周朝。蔡泽在秦国做了几个月的相国,就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蔡泽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