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胡铨
原文:
上方侧席高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弥逊于钓筑间[1]。将大用,会告饥,而庐陵特甚,诏公作牧,以字罢瘵[2]。既至,栉垢爬痒[3],民获苏,郡以大理。则求所以慰惫懑者,于是视庐之偏,得古松蔚然,对植以竹,开轩其下,榜曰“二友”,且为松竹主人,命郡人胡铨志之。
仆曰:“公山林十有三年,穷崖怪壑,家猿狖而宫鱼龙,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是盖有说焉。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夫能牧养小民,惠于鳏寡,必刚毅不回之士,盖刚则不夺于欲。故曰:‘枨也欲,焉得刚!’而《书》则曰:‘刚而无虐。’惟无虐为无欲,惟不欲可以言刚,惟刚故能行仁。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非以其德全于刚邪?
“方公闲于簿书,日哦其间,见夫檀栾胶葛[4],泠风薄人,清阴澡虑,则思所以大庇我民,以浣以濯。见夫落落高标,陵轹[5]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则思所以上列利病,与当途要人争可否而不折;见夫幽姿劲质,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则思所以击奸尚贤,使君子有所恃,而小人有所畏。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6]桑,义高乎偃柏,曾不旬岁而民和年丰,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
“至若心远地偏,境与意合,万事不到胸次,听号钟之松风,挹寒塘之竹露,道历物表[7],便有濠濮间趣。回视轩冕[8],所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是故可友而不可屈。
“虽然,公将羽仪天朝,固不能屈之使卑。卓然特立,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则岂惟无愧二友,实丘壑夔龙之友。”
(取材于《澹庵文集》卷三)
注释:【1】钓筑间:指隐居生活。【2】罢瘵:困苦穷乏之民;罢,通“疲”。【3】栉垢爬痒:清除弊政,理顺民心。【4】檀栾胶葛:林木秀美错杂。【5】陵轹:压倒。【6】骫:盘曲。【7】道历物表: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8】轩冕:指官位爵禄。
译文:
皇上需要侧身以待的超脱世俗、见识高明的人,从赋闲隐居中起用左史福唐人李弥逊先生。将要重用他,恰好遇上饥荒,而庐陵又特别严重,于是皇上下诏书让李弥逊去担任这个地方的治官,来让困苦穷乏的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李弥逊到了以后,清除弊政,理顺人心,老百姓的生机获得复苏,整个州郡治理得很好。李弥逊先生于是想寻求一处可以宽慰纾解困顿烦闷的地方,于是观察住处的旁边,发现一棵枝叶茂密的古松,就在古松的对面种上竹子,(然后)在古松的下面开辟一块土地建起一座书房,在匾额上题写“二友”两字,并且自视为松竹二友的主人,嘱令同郡人我胡铨写篇记来记载这件事。
我说:“李弥逊先生隐居山林十三年,在偏僻奇险的崖谷中,与猿猴鱼龙比邻为家,作为(早就)适宜偏僻山林(生活,对林木)熟悉得都看够了的人,难道还缺少(松竹)这两样东西吗?这大概是(因为)有说法的啊。孔子说:‘花言巧语,面目伪善的人,很少有仁德之心。’要是能做到治理和养育百姓,施恩惠于无依无靠的鳏寡老人,一定是意志坚强、百折不回的人,大概是因为刚强的人就不会被欲望迷惑。所以说:“申枨欲望太多,哪里能够刚毅不屈!”而《尚书》还说:“刚毅而不粗暴。”只有不粗暴的人才不会被欲望迷惑,只有不被欲望迷惑的人才可以谈得上刚毅,只有刚毅的人才能施行仁德。李先生唯独从(体现着刚毅高洁的)松竹上有所选取,难道不是从刚毅中成全了仁德吗?
“每当李公在处理文书之外腾出空闲时间,每天在松竹之间吟哦,看到那秀美的松竹缠绕错杂,和风袭人,清爽阴凉,洗涤思虑,就会去冥思苦想用来庇佑百姓的方法,就像洗去衣服污垢那样除去(为政弊端)。看到(松竹)那高耸不凡的风姿,压倒霜雪,有凛然不可侵犯神色,就会激励自己向朝廷列举直陈时政利弊,去跟朝廷执掌大权的人物争辩是非而不屈服;看到(松竹)那闲雅沉静的姿态,坚强有力的品质,就与凤凰天鹅那样的贤士同列而不与燕雀一般的小人为伍,就会想尽办法去抨击奸佞而褒扬贤臣,让君子有所依靠,使小人有所畏惧。最后达到雨水和阳光都适合时令,万物各司其职,政令能够神速地推行,恩泽得以迅速流布,仁义周遍蟠曲的桑树,德义高出倒偃的柏树,(李先生来此治理)竟然不到一年就使这里政通人和、五谷丰登,这难道是那种花言巧语、面目伪善周身就像没有骨头的人所能做得到的吗?”
至于李公心远地偏,所设环境与自己的心意相合,什么事都不会老挂在心里,倾听如钟一般号鸣的松风,舀起清凉的池塘竹间的雨露,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就有了(像庄周那样不受约束的)高人雅趣。(带着这样的心态)再回过头来看看(所谓的)官位爵禄,(内心)就有一种仿佛让风吹上九万里高空的逍遥感,因此也就做到与松竹为友而不会屈从世俗。
“即便是这样,李公将要成为朝廷的为官表率,本来就不能他让屈服低头。(李公人格)卓异,特立独行,面临安危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会动摇屈服,把天下安置得如同泰山一样安稳。那么,李公岂止无愧于松竹二友呢,实则是丘壑夔龙一样的人物啊。”
相关练习:
胡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二友堂记
胡 铨
上方侧席高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弥逊于钓筑间[1]。将大用,会告饥,而庐陵特甚,诏公作牧,以字罢瘵[2]。既至,栉垢爬痒[3],民获苏,郡以大理。则求所以慰惫懑者,于是视庐之偏,得古松蔚然,对植以竹,开轩其下,榜曰“二友”,且为松竹主人,命郡人胡铨志之。
仆曰:“公山林十有三年,穷崖怪壑,家猿狖而宫鱼龙,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是盖有说焉。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夫能牧养小民,惠于鳏寡,必刚毅不回之士,盖刚则不夺于欲。故曰:‘枨也欲,焉得刚!’而《书》则曰:‘刚而无虐。’惟无虐为无欲,惟不欲可以言刚,惟刚故能行仁。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非以其德全于刚邪?
“方公闲于簿书,日哦其间,见夫檀栾胶葛[4],泠风薄人,清阴澡虑,则思所以大庇我民,以浣以濯。见夫落落高标,陵轹[5]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则思所以上列利病,与当途要人争可否而不折;见夫幽姿劲质,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则思所以击奸尚贤,使君子有所恃,而小人有所畏。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6]桑,义高乎偃柏,曾不旬岁而民和年丰,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
“至若心远地偏,境与意合,万事不到胸次,听号钟之松风,挹寒塘之竹露,道历物表[7],便有濠濮间趣。回视轩冕[8],所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是故可友而不可屈。
“虽然,公将羽仪天朝,固不能屈之使卑。卓然特立,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则岂惟无愧二友,实丘壑夔龙之友。”
(取材于《澹庵文集》卷三)
注释:【1】钓筑间:指隐居生活。【2】罢瘵:困苦穷乏之民;罢,通“疲”。【3】栉垢爬痒:清除弊政,理顺民心。【4】檀栾胶葛:林木秀美错杂。【5】陵轹:压倒。【6】骫:盘曲。【7】道历物表: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8】轩冕:指官位爵禄。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告饥,而庐陵特甚 会:恰逢
B.以字罢瘵 字:使……休养生息
C.泠风薄人 薄:浅薄
D.固不能屈之使卑 固:本来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郡以大理 对植以竹
B.家猿狖而宫鱼龙 而小人有所畏
C.枨也欲,焉得刚 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
D.盖刚则不夺于欲 方公闲于簿书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友堂主为李弥逊,二友堂中的“二友”指的是松和竹,为二友堂主撰写这篇记
的是他的同郡人胡铨。
B.文章对刚毅不回的气节之士表达了赞赏和推崇之意,但也指出了他们在进取和隐逸之间取舍上的矛盾。
C.文章阐述了无虐、无欲、刚三者与行仁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D.作者认为,二友堂主与有风骨精神的松竹为邻是以物寄托志趣,目的在于培养和激励自己的浩然正气。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
②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12.有人评价本文“善以化用表己之意”,即将他人作品中的语句转化,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以表达自己的意思。请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并解说“己意”。(6分)
13.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请综合文中相关信息和下面的补充资料,概述“古人松竹梅崇尚”的表现及原因。(5分)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
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余无友,则友古之友松竹,友云山者。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
答案: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8.(3分)C 【薄:迫近,袭】
9.(3分)B 【均为并列】
10.(3分)B【没有矛盾】
11.(4分)答案示例:
①作为(早就)适宜偏僻山林(生活,对林木)熟悉极了的人,难道还缺少(松竹)这两样东西吗?
②面临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却不能改变自己的意志,把天下安置得如同泰山一样安稳。
【评分标准:每翻译对一句得2分,意思符合即可】
12.(6分)答案示例:
1“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鸾鹄”“燕雀”来自《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里是志大才高之辈不会容纳才短志浅之流并不与之同伍的意思。
2“心远地偏”来自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里是要表示远离世俗之意。
3“濠濮间趣”,出自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又庄子钓于濮水,却楚王之聘,故此句为化用。这里是借以表现一种不受约束的高人雅趣。
4“所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化用《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句。这里表现那种弃轩冕如敝屣的高蹈超越的境界和情怀。
5“临大节而不可夺”,暗引《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这里是面临安危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的意思。
【评分标准:任选其中的两处例子,每一处3 分;意思符合即可】
13.(5分)答案示例:
1原因:松竹梅具有坚韧耐寒的共同品性,代表着顽强的生命力,象征着坚贞高洁的品格,故古人视之为有益心志之物,乐于相伴共处。
2表现:松竹梅被古人称作“岁寒三友”,常于亭阁台榭、房前屋后种植,以寄托志趣,激励节操。孔子的言论给了这一文化符号得名的来源,历代诗文不断地推崇、唱和、咏叹、阐释,使这种风尚逐渐演化为一种文化传统。
【评分标准:原因2分,表现3分;意思符合即可】
《二友堂记》参考译文
皇上需要侧身以待的超脱世俗、见识高明的人,从赋闲隐居中起用左史福唐人李弥逊先生。将要重用他,恰好遇上饥荒,而庐陵又特别严重,于是皇上下诏书让李弥逊去担任这个地方的治官,来让困苦穷乏的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李弥逊到了以后,清除弊政,理顺人心,老百姓的生机获得复苏,整个州郡治理得很好。李弥逊先生于是想寻求一处可以宽慰纾解困顿烦闷的地方,于是观察住处的旁边,发现一棵枝叶茂密的古松,就在古松的对面种上竹子,(然后)在古松的下面开辟一块土地建起一座书房,在匾额上题写“二友”两字,并且自视为松竹二友的主人,嘱令同郡人我胡铨写篇记来记载这件事。
我说:“李弥逊先生隐居山林十三年,在偏僻奇险的崖谷中,与猿猴鱼龙比邻为家,作为(早就)适宜偏僻山林(生活,对林木)熟悉得都看够了的人,难道还缺少(松竹)这两样东西吗?这大概是(因为)有说法的啊。孔子说:‘花言巧语,面目伪善的人,很少有仁德之心。’要是能做到治理和养育百姓,施恩惠于无依无靠的鳏寡老人,一定是意志坚强、百折不回的人,大概是因为刚强的人就不会被欲望迷惑。所以说:“申枨欲望太多,哪里能够刚毅不屈!”而《尚书》还说:“刚毅而不粗暴。”只有不粗暴的人才不会被欲望迷惑,只有不被欲望迷惑的人才可以谈得上刚毅,只有刚毅的人才能施行仁德。李先生唯独从(体现着刚毅高洁的)松竹上有所选取,难道不是从刚毅中成全了仁德吗?
“每当李公在处理文书之外腾出空闲时间,每天在松竹之间吟哦,看到那秀美的松竹缠绕错杂,和风袭人,清爽阴凉,洗涤思虑,就会去冥思苦想用来庇佑百姓的方法,就像洗去衣服污垢那样除去(为政弊端)。看到(松竹)那高耸不凡的风姿,压倒霜雪,有凛然不可侵犯神色,就会激励自己向朝廷列举直陈时政利弊,去跟朝廷执掌大权的人物争辩是非而不屈服;看到(松竹)那闲雅沉静的姿态,坚强有力的品质,就与凤凰天鹅那样的贤士同列而不与燕雀一般的小人为伍,就会想尽办法去抨击奸佞而褒扬贤臣,让君子有所依靠,使小人有所畏惧。最后达到雨水和阳光都适合时令,万物各司其职,政令能够神速地推行,恩泽得以迅速流布,仁义周遍蟠曲的桑树,德义高出倒偃的柏树,(李先生来此治理)竟然不到一年就使这里政通人和、五谷丰登,这难道是那种花言巧语、面目伪善周身就像没有骨头的人所能做得到的吗?”
至于李公心远地偏,所设环境与自己的心意相合,什么事都不会老挂在心里,倾听如钟一般号鸣的松风,舀起清凉的池塘竹间的雨露,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就有了(像庄周那样不受约束的)高人雅趣。(带着这样的心态)再回过头来看看(所谓的)官位爵禄,(内心)就有一种仿佛让风吹上九万里高空的逍遥感,因此也就做到与松竹为友而不会屈从世俗。
“即便是这样,李公将要成为朝廷的为官表率,本来就不能他让屈服低头。(李公人格)卓异,特立独行,面临安危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会动摇屈服,把天下安置得如同泰山一样安稳。那么,李公岂止无愧于松竹二友呢,实则是丘壑夔龙一样的人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