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公孙丑上)
【翻译】 (公孙丑问:)“大胆请问,先生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擅长于研究别人的言辞,并擅长于培养自己的浩然气。”公孙丑问“大胆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难说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是极为伟大极为刚强的,如果用正确的方法去培养而不是去伤害它,那么它将充满于天地宇宙之间。同时,它作为一种气,需要和正义、道理相配合;否则的话,它就没有力量。
(孟子曰:)“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离娄上)
【翻译】 (孟子说:)“孔子说‘治国方法有两种,就是仁政和暴政罢了。’过分虐待他的人民,那自己也会身死国亡,虐待不太厉害也会造成危险使国家削弱。”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下)
【翻译】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自己的手足,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狗和马,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普通百姓;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碎泥小草,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敌寇仇人。”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离娄下)
【翻译】 (孟子说:)“君主讲求仁爱,人民没有不仁爱的;君主讲求道义,人民没有不道义的。”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离娄下)
【翻译】 (孟子说:)“不合礼仪的礼,不合道义的义,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肯做的。”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
【翻译】 (孟子说:)“人类不同于禽兽的地方是很少的(仅仅在于人懂道理),可是一般人还抛弃这些区别,只有高尚的君子能保留它。舜能够明了各种事物的道理,体察各种人物的心情,是因为他按照仁义去做,不是把仁义作为工具来使用。”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古典文学网的相关文章。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
【翻译】 (孟子说:)“鱼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二者不可同时获得,那我就放弃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但两者不可以同时获得,那我就牺牲生命而追求道义。”
孟子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
【翻译】 (孟子说:)“尊重道德热爱义理,就可以快快乐乐了。所以士人在贫穷时不会丧失道义,得志时不会背离原则。贫穷时不丧失道义,所以士人能自得其乐;得志时不背离原则,所以人民不会对他失去希望。古代贤德的人,得志时,把恩惠施加给人民;不得志时,就修养品德给世人作表率。贫穷时就搞好本身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尽心上)
【翻译】 (孟子说:)“天下政治清明,道就能按贤人的愿望去施行;天下政治昏暗,贤人就随同道义隐居起来;我没有听说过废弃道义来迎合王侯的。”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尽心下)
【翻译】 (孟子说:)“自己不按正道办事,正道在他妻子身上也行不通(更何况别人);支配别人不能运用正道,连妻子也不能支配(更何况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