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dōu hù jun1 shū zhì ,xiōng nú wéi jiǔ quán 。
guān shān zhèng fēi xuě ,fēng huǒ duàn wú yā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十里又十里纵马飞驰,五里又五里不断扬鞭。
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传来了加急的军书,匈奴的军队已经围困西域重镇酒泉。
边关的山岳原野,却只见漫天飞雪,不见烽火烟。
注释
陇西行:乐府古题,又名“步出夏门行”,属《相和歌·瑟调曲》。陇西,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
都护:官名。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西域诸国。
匈奴:这里泛指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
酒泉:郡名,在今酒泉市东北。
关山:泛指边关的山岳原野。
烽戍:烽火台和守边营垒。古代边疆告警,以烽燧为号,白天举烟为“燧”,夜晚举火为“烽”。戍,一本作“火”。
断:中断联系。
赏析
《陇西行》属于古体诗,但是从体裁上来看,这是一首很典型的边塞诗,第一句就营造出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策马奔腾立马把读者带入到了另一个世界,而且王维描写得也是很有气势,只是那么淡淡着笔,便是使得第一二句显得气势磅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远处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十里又十里走得很急,卷起了许多的尘土,每五里的时候还要扬鞭,尽量让马跑得快一点,好尽快把情报送出去。
第三四句侧重于描写战场,而且是直面战争,没有任何的过渡,这样的一种描写方式,让这两句更加有气势,“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西北都府护军使,派人送来了加急的军书,每个人都很紧张,匈奴的军队被围困在西域重镇酒泉,现在已经是插翅难逃,可见我们的将士非常勇敢,才能够将匈奴团团围住。
最后两句又是笔锋一转,回过头来再次描写边塞的自然风光,这也是为了与前面的第一二句形成对应,让这整首诗更加立体,也更能够体现出边塞独特的风景,“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此时,天气异常的寒冷,边关山岳的原野,却只有漫天飞舞的雪花,不见烽火烟,到处都是皑皑白雪,整个世界一片洁白。这两句重点突出边塞的寒冷,还有那纷纷扬扬的大雪,所以与前四句又不太一样。
王维正是由于风格多变,才让作品深入人心,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到了他的手中都是出神入化,而这首《陇西行》,不仅写出了边塞独有的自然风光,还有就是把战争最残酷的一面描写得很传神,这也正是王维最了不起的一个地方,虽然只是到过边塞,没有经历过战争,可是描写战争的场景也是很真实。
整首诗都是突出那种紧张的气氛,从开篇到结尾句句经典,另外角度也是很独特,通过军事以词来层层推进,看似信手拈来,可是每一句都与众不同,读来也是朗朗上口,所以这样的作品,并不输那些传统的边塞诗人,无论是意境,还是对于边塞风景的描写,以及边塞战争的描写,那都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赏析二
王维的这首边塞应当说是别具一格,而他写这首诗时,正是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域,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之下,诗人见到了边塞的风光,也感受到边塞残酷的战争,为此匆匆写下了这么一首经典的名篇。那这首诗读来也是朗朗上口,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是同样充满了一种高远的意境,不失为一首难得的佳作。
其实王维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充满了一种唯美的意境,这也正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他并不像李白一样活得那么洒脱,也不像杜甫一辈子活得颠沛流离,他一生还是比较平静,为此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里处处有一种深刻的哲理,正是由于他一直是在思考,而他的这种思考又是极为深刻。而他的这首诗也是写得极为深刻,另外更是大气磅礴,通篇令人热血沸腾。
第一二句写得就有气势,更是把边塞的情形,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得淋漓尽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那这两句诗也是要极为好理解,由于边关告急,从身边总有见到飞驰而过的马,那些手中举着马鞭,十里又是十里地奔跑着,每到了五里之后,便是要扬起手中的马鞭,希望马可以跑得更快一些。
第三四句则是写到了当时的局势,并且写得也更加的凄美,也更加的生动,”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西北都护府的更是送来了加急文书,现在匈奴的军队已经是被团团围困在了西域重镇酒泉。这几句更是写得极为传神,更是把那种战争的紧张和残酷,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的很是传神。
第五六句则是这整首诗最经典的两句,更是再次把边塞的风光,以及那一份紧张的气氛描写得更为深刻,”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在这边塞的山关原野里,到处都是皑皑白雪,放眼望去只见漫天白雪,完全看不见烽火烟。在这两句诗人以一种极为生动的口吻,再次描写了边塞的风光。
王维尽管不是边塞诗人,可是他的这首《陇西行》,却是同样描写得大气磅礴,字里行间更是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意境,所以读这样的作品,也最是能够感受到边塞独有风光,以及边塞残酷的战争,这也正是此诗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所以如此有气势的一首诗,自然也是不容错过,也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赏析三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这是两个倒装句,按一般的写法是:一走马十里,一扬鞭五里。但是这样写,一个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诗歌语言的正常节奏,读起来拗口。像这样“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不仅上口,也因为将“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强调,而突出了马的速度之快。
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
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如今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而是截取军使送书这一片断,通过描绘出一幅迷茫、壮阔的关山飞雪远戍图,侧面渲染边关的紧急状况与紧张气氛,展现出诗篇“意余象外”的深邃与凝重。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所以有张戒《岁寒堂诗话》中的“信不减太白”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