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陈升之,字旸叔,建州建阳人。举进士,入为监察御史,改起居舍人。时俗好藏去交亲尺牍,有讼,则转相告言,有司据以推诘。升之谓:“此告讦之习也,请禁止之。”又言:“三馆为搢绅华途,近者用人益轻,遂为贵游进取之阶,请严其选。”诏自今臣僚乞子孙恩者,毋得除馆阁。著作佐郎王瓘遇殿帅郭承祐于道,诃怒不下马,执送府。升之言京官不宜为节度使下马因劾承祐骄恣解其任凡任言责五年所上数十百事然持论不坚以故不尽施用加龙图阁直学士,复知谏院。文彦博乞罢相,升之虑枢密使贾昌朝复用,疏论其邪,昌朝卒罢去。迁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岁余,拜枢密副使。于是谏官御史唐介、范师道、吕诲、赵抃、王陶交章论升之阴结宦者,故得大用。仁宗以示升之,升之丐去。帝谓辅臣曰:“朕选用执政,岂容内臣预议邪。”乃两罢之。治平二年,神宗立,以母老请郡,知越州。熙宁元年,知枢密院。明年,同制置三司条例司,与王安石共事。数月,拜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升之既相,遂请免条例司,安石曰:“古之六卿,即今之执政,有司马、司徒、司空,各名一职,何害于理?”升之曰:“若制置百司条例则可,但今制置三司一官,则不可。”由是忤安石,称疾归卧逾十旬,帝数敦谕,乃出。会母丧,去位;终制,召为枢密使。卒,年六十九。谥曰成肃。升之深狡多数,善傅会以取富贵。王安石用事,患正论盈庭,引升之自助。升之心知其不可,而竭力为之用,安石德之,故使先己为相。甫得志,即求解条例司,又时为小异,阳若不与之同。世以是讥之。(节选自《宋史·陈升之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升之言京官/不宜为节度使/下马因劾承祐骄恣/解其任/凡任言责五年/所上数十百事/然持论不坚/以故不尽施用/
B.升之言/京官不宜为节度使下马/因劾承祐骄恣/解其任/凡任言责/五年所上数十百事/然持论不坚/以故不尽施用/
C.升之言/京官不宜为节度使下马/因劾承祐骄恣/解其任凡/任言责五年/所上数十百事/然持论不坚/以故不尽施用/
D.升之言京官/不宜为节度使下马/因劾承祐骄恣/解其任/凡任言责/五年所上数十百事/然持论不坚以/故不尽施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尺牍,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式,纸张发明之前用得较多,后成为书信的代称。
B.搢绅,搢,插;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指把笏板插入带间,引申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C.朕,一直是中国古代皇帝的自称,也可为谮号称帝的人的自称,比如三国时的袁术称帝后,就自称为“朕”。
D.枢密院,五代至元朝时的中央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长官称为枢密使,文中的贾昌朝就曾担任这一职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升之移风易俗。当时民间有收藏亲朋信件借以兴起诉讼的习惯,陈升之认为这有伤风化,向皇帝请求予以禁止。
B.陈升之忠于国事。看到三馆用人更加轻率,成了权贵游士进官取职的阶梯,他上疏请求严格人选,得到皇帝的认可。
C.陈升之仕途较顺。他仅有的一次被罢官是任枢密副使时,唐介等人以他结交宦官为由弹劾他而被罢官,但后来他又入朝任职。
D.陈升之颇有心计。王安石掌权后,他明明对王安石有看法,却不表露出来,仍竭力帮助他,借此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由是忤安石,称疾归卧逾十旬,帝数敦谕,乃出。
(2)甫得志,即求解条例司,又时为小异,阳若不与之同。
参考答案
4.C
5.C
6.A
7.因此得罪了王安石,陈升之声称有病回家休养超过一百天,神宗多次督促告谕,他才出来任官。
(2)陈升之刚一受到重用,就请求解除条例司,又不时有一些细小的异议,假装并不与王安石附同。
参考译文
陈升之字旸叔,建州建阳人。推举为进士,历知封州、汉阳军,入京师任监察御史、右司谏,改任起居舍人、知谏院。当时风俗喜欢拿走给亲属的书信,遇有诉讼,则辗转互相告发,有司就依此加以推理诘查。陈升之说:“这是告奸的习俗,请求禁止它。”又说:“三馆是士大夫们光明的前途,近来用人更加轻率,于是成了贵族高门进取的台阶,请严格进行选举。”诏令从今以后臣僚乞请子孙恩荫者,不得授以馆阁之职。
著作佐郎王馞在路上与殿帅郭承相遇,郭诃责怒骂王馞没下马行礼,将他抓送官府。陈升之说“:京官不应给节度使下马。”于是弹劾郭承骄横任行,解除其所任官职。张尧佐由于与后宫亲近,任三司使,不久任宣徽使;内侍王守忠统领两镇留后,请求升为正班;御史张补任郡官,长久不被召见;彭思永论事,让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唐介攻击宰相,被贬斥岭南;陈升之都极力进谏。升任侍御史知杂事。总共担任言官五年,上奏数十百件事,但持论不坚决,因此没有全部实施采用。
升任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真定府,兼龙图阁直学士,又知谏院。文彦博乞求免除宰相职务,陈升之担心枢密使贾昌朝再被任用,上疏论述其邪恶,贾昌朝终于罢官免职。升任枢密院直学士、知开封府。年底,授职枢密副使。这样谏官御史唐介、范师道、吕诲、赵扌卞、王陶相继上章议论陈升之暗中交结宦官,因此得到重用。仁宗将这些上章拿给陈升之看,陈升之乞求离职。仁宗对辅佐大臣说“:朕选用执政者,怎能容许内臣干预议论邪恶。”于是双方都被罢免。
治平二年(1065),又授职枢密副使。神宗即位,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回归郡县,为观文殿学士、知越州。熙宁元年(1068),调往许州,中道改任大名府,路过京师,留在京师知枢密院。按照旧例,枢密院与知院事不共同设置。这时文彦博、吕公弼已为枢密院使,神宗以陈升之辅政,想逐步变异一些礼仪,因而特地加以任命。第二年,同制置三司条例司,和王安石共同处理朝事。数月后,授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陈升之任宰相后,就请求免掉条例司,认为宰相无所不统,所统职事,又怎能称司。王安石说“:古代的六卿,就是如今的宰相,有司马、司徒、司空,各占一职,于事理有什么危害呢?”陈升之说“:如果制置百司条例是可以的,但如今设置的是制置三司官职,则不行。”由此得罪了王安石,声称有病回家休养三个多月,神宗多次敦促告谕,才重新归职。正好母亲去世需服丧,离职回家;服丧完后,奉召任枢密使。因有脚病不能站立上朝,熙宁七年(1074),冬季祭祀,陈升之又不能赞礼。授职镇江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扬州,封为秀国公。去世,终年六十九岁,追赠太保、中书令,谥号叫作成肃。
陈升之老谋深算很有心计,善于逢迎以取悦富贵。王安石任宰相,担心议论满廷,引见陈升之辅佐自己。陈升之心里明白不能胜任,却尽力为王安石所用,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因而让他比自己先任宰相。刚一受到重用,就请求解除条例司,又不时的产生一些小分歧,表面上看来与王安石有矛盾。世人因此讥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