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童贤母传[明]方孝孺
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归道,舅姑喜,家政一任之。祖母晚病,手足痹不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祖姑心德其所为,每私祝曰:“吾苦新妇无以报,愿汝有子有妇,咸若汝之孝敬。”
贤母有知能,遇女妹及族人亲戚皆有恩。祖姑及舅姑卒,相夫奉丧葬于内外,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既而家浸盛,生四丈夫子。子长,各有才智,好学问;训以礼义忠厚,尤有母道。及处士蚤世,诸子长娶妇生孙,一听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作先祠、置祭器,以奉祖考。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于是贤母远迩皆称焉。
初,元季无政。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每亩征米四升,小民以为病。会贤母家为里正,催民租税,命减其半,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闾贫弱赖以不困。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曰:“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于是长子遵母意,与诸弟行之。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数百里内贷麦者利其息小,竞奔走焉,咸叹息以为童母己。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不责其偿。为之娶妇,使成家业。如是者二十余人。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解之。后或背负,绝不与较。至不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家人指逾千,婢仆指称之,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无有怨者。
今年几八十,子妇、及诸孙妇、男女数十人,曾孙七八人。奉养祗顺,不敢违,果若祖姑所祝。名人士往来者,皆致拜而去,称贤母云。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年十三归童氏 归,女子出嫁
B.及处士蚤世 蚤世,“蚤”通“早”,过世得早
C.大家以赀结长吏 大家,每家人
D.数百里内贷麦者利其息小 利,以……为利
10.下列6个句子分为4组,全都直接表明童贤母之贤的一项是( )(3分)
①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归道 ②贤母躬抱持洗涤 ③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 ④为之娶妇,使成家业 ⑤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 ⑥名人士往来者,皆致拜而去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11.下面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童贤母十三岁嫁到童家,恭敬孝顺老人,精心伺候生病的祖母,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符合为媳之道。
B.童贤母明慧贤能,对子女悉心教诲,对家庭操持有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C.童贤母做里正,不用资财结交官吏,不剥削租种自己田地的人,专心管理乡里事务,深受村民的拥戴。
D.童贤母深明事理,告诫子女远离不义之人,拒做不合理之事,对家人奴婢关怀备至,远近的人们都称赞他。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9分)
(1)吾苦新妇无以报,愿汝有子有妇,咸若汝之孝敬。(3分)
(2)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闾贫弱赖以不困。(3分)
(3)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3分)
参考答案
9.C(大家,大户人家。)
10.B(①为童贤母有治家能力,③为在童贤母的教导下一家人和睦相处的情形,⑥为众人尊重童贤母。)
11.C(是童贤母家里有人做里正,同时也是因为他们家帮助村民出一半的租税。)
12.(1)我为不能报答媳妇而感到痛苦,希望你将来能够有孩子有媳妇,都能像你一样孝顺恭敬。(“苦”“咸”各1分,句意正确1分。)
(2)不够的宁愿拿出自家的粮食代交,村里的贫困老弱的人家依靠这而不至于生活困顿。(“输”“赖”1分,句意正确1分。)
(3)她揣摩预料世上之事,十分明确很有远见,即使是男子也有赶不上的地方。(“虽”1分,“明远甚”句式、含义正确1分,句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
童贤母,姓罗氏,是宁海县童处士释卿的妻子。罗氏家原先是县里的大户,童贤母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她举止端庄,为人厚道,有见识,十三岁的时候嫁到了童家。当时童处士的祖母年龄已经很大了,并且父母也已很老了,但童贤母侍奉他们却非常的孝顺恭敬,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乎为媳之道,公公婆婆非常高兴,家里的事情全部交给她来管理。童贤母的祖婆婆晚年有病,手脚麻痹不能活动,大小便有时弄脏了床席,童贤母就亲自抱着她或扶着他帮她清洗。祖婆婆喝水吃饭,童贤母一定拿着汤匙或筷子亲自喂,长久如此。祖婆婆心里感激她的所作所为,常常私下里祝福她说:“我为不能报答媳妇而感到痛苦,希望你将来能够有孩子有媳妇,都能像你一样孝顺恭敬。”
童贤母聪明能干,对待小姑子和族人亲戚都有恩惠。祖婆婆和公公婆婆去世,她帮助丈夫里里外外安排丧葬,大大小小的事情安排筹划的都有条有理。不久童家慢慢兴盛起来,童贤母生了四个儿子。孩子长大后,都富有才智,好学不倦;童贤母用礼义忠厚之道教育他们,孩子们都有母亲为人处事之风。等到童处士去世后,各个儿子长大了,娶妇生孙,全都听从贤母的教诲。于是一家人和睦相处,一起吃饭,不分家过日子。童贤母建造了祖先的祠堂,添置了祭祀的东西,用来供奉去世的列祖列宗。家庭之间,里外有法,长幼有序,对待别人有恩惠,对待宾客有礼节,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贤母。
先前,元朝末年,政治昏暗,社会动荡。很多人都用资财结交官吏,应该交纳的租税,让租种自己田地的人代交,村长借此而获取好处。每亩田地征收四升米,佃民因此而贫困不堪。正好赶上童贤母家里人作村长,于是童贤母催民交纳租税,让减去一半,不够的宁愿拿出自己的粮食代交,村里的贫困老弱的人家依靠这而不至于生活困顿。明朝洪武初年,宁海以及邻县闹饥荒,村里有把麦子借给穷人的富人,每斗麦子要求归还二斗三升谷子。当时童贤母家里有几仓库麦子,贤母召集几个儿子对他们说:“受饥荒的人很多,而我们的家里幸好有很多麦子,怎么能够忍心借这种时候来获取加倍的利息呢?你们这些人不要效仿他人,应该减去利息一斗,来作为村里人的表率。”于是大儿子遵从母亲的意思,和各个兄弟做这件事。同时告诉县里,请禁止那些多取利息而让百姓生活困顿的富人的做法。方圆几百里内租借麦子的人都认为童家的利息小有好处,争相奔走到童家来,都感动叹息把童母当做自己家里人。童贤母喜欢施舍帮助贫穷孤弱的人,不能养活自己的,童贤母就送给他钱粮,不要求其偿还。同时还给他们娶媳妇,帮助他们建立家业,像这样的有二十多人。有人来告诉饥饿的,童贤母就拿东西给他吃。遇到别人有困难,考虑到事情可以解决,就嘱托各个儿子帮助解决。后来也许人会忘恩负义,童贤母也绝不与之计较。对于不义之人,童贤母告诫家人不要靠近,对于不合乎情理的事,童贤母告诫家人不要做。她揣摩预料世上之事,十分明确很有远见,即使是男子也有赶不上的地方。家人婢仆好几百,她都能够说出姓名,并且明了每个人的饥饱苦乐以及能力性格,家人没有怨恨她的。
今年童贤母已将近八十岁,有儿媳妇以及各个孙媳妇男女达几十人,曾孙七八人。他们奉养贤母孝顺恭敬,果真像祖婆婆所祝愿的那样。名人名士经过童家的,都要拜见贤母后才离去,并且对贤母赞口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