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文心雕龙”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朱子家训的自然段落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碗粥一碗饭,应当考虑它们是来之不易的.(衣服,布料上的)半丝,半缕线,一定要想他们得来的是很困难的,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2、急也可做“重要”讲,用心了,才有感悟。若无心,只走个过场,无非是走马观花,看一场热闹而已。所以心到才是重要的,是读书中最急需的,一但心到了,眼和口自然就到了。
3、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子家训》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4、1929年秋,朱氏后人在朱氏始祖祠开办朱子学堂,主要教《童蒙须知》《朱子家训》和书法珠算等,后来教民国课本。据朱熹24代孙朱巩固回忆,他读书时,仙涌连私塾也没有,他要到容桂怀白私塾读书,那是一家很有名气的私塾,有4名教师和100多名学生。朱巩固90多岁了,他记性很好,只可惜有点聋。他说,以前每到过年,他都在朱氏始祖祠门口写春联,朱氏始祖祠那块“孝思堂”大牌匾就是他写的。他说着说着,大声朗诵起朱熹的名句:“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青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5、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6、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在书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
7、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8、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一样,我们没必要照搬照抄朱柏庐家的时间表,但是大体上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相对固定下来。你不能因为他作业多,就鼓励或默许他熬夜;也不能因为心疼他平时辛苦,放假的时候就纵容他睡懒觉。就好像孩子的一切生活习性都要以学习和考试为中心似的。
9、通读《颜氏家训》我们会发现,颜之推在写作过程中提到女性的篇幅并不多,而在有限的文字中,他对女性的看法似乎也并不那么美好,极少有《周易》所传达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母性之美,反而在《兄弟》《后娶》《治家》等篇中较多地说了女性的“不好”,显示了他的偏见。而且,由于时代所限,颜之推教子孙之言甚多,教女之闺训就散碎到几乎没有。也许他是觉得对女儿的教育应该由母亲来完成,完全不在父亲教育的范围之内,所以不必言亦不屑言。至于《颜氏家训》之中有婚姻观却没有恋爱观,考虑到封建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现实,我们不必苛责。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社会是个互助之体,我们生活的幸福,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付出。即使是一粥一饭、半丝半缕,也要想到,这都是别人辛勤劳作得来的,不能糟蹋浪费。要懂得感恩,懂得惜福,懂得节俭,不能因为自己挣钱容易,就随便浪费,这是在折损自己的福报。
11、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12、说到家务劳动,现在很多家长有认识误区,所以我要多说几句。
13、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主持家道定要防止争吵讼告,讼告会导致凶险的祸患;处世为人要戒除多说话,言多必失。
14、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15、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休息,把门窗都关好,一定要亲自检查一下。
16、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17、中国现在正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高铁风驰电掣,“天宫”瑰丽壮观,“天眼”美目流盼……大国重器是工匠们灵感进发的智慧结晶,更是劳动的结晶。工匠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制器、修器,正是劳动精神支撑他们不断进发出自己的能量。
18、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19、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我们的梦想助力,为祖国发展添彩!
20、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21、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22、 六世祖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品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七世祖王引之父行子效,持正不阿,关心民瘼,廉洁奉公。王氏父子在为官、治学、生活中率先垂范,并通过口口相传的告诫和白纸黑字的书面记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王氏后人,对崇文尚德的高邮人,精益求精的训诂学研究者、爱好者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3、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要清扫院落,要内外整洁。
24、 在参观完棠樾牌坊群后,一行人到篁墩村,一是参观新安土族移民发源地,二是查看了朱氏宗祠遗址及朱氏先祖的墓。篁墩村为新安土族的发源地,原村上原有陈氏祠,朱氏祠以及方氏。据了解,朱氏祠为五进,在祠堂的西北有一座朱氏祖坟,居谱上的坟图所示,此坟系唐朝朱家祖坟。
25、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26、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础。社会能否达到所谓的"太平盛世"归根到底就是看每个家庭过的是否幸福如意。但是,总有太多太多的家庭处于不幸之中,隔阂、争吵和打闹,日子鸡犬不宁,孩子的心没有依靠,惴惴不安,心存胆怯,平静的生活总是那么短暂。一时话不投机,就可能瞬间爆发一场战争。对此前人早已告诫过我们,"居家戒争讼,讼而终凶"是啊,两个人从相遇、相知、相恋,到最后组建起家庭,毕竟都付出过,努力过,何苦用曾经接吻的嘴说出中伤对方的话呢!"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做事不能太绝,说话亦然,所谓话说太尽,缘分必定早尽。
27、《朱子家训》以聊聊数百字能成为儒家经典之作,几百年为世人说重的原因,也才明白学校老师要求我们学习的良苦用心。
28、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2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赏析:粥饭这样的食物,吃的时候一定要想着他们得来的不容易;半根丝或半条线,看到这样的东西,也经经常想着得到他们是需要艰难的过程。
30、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在还没有刮风下雨之前,就要把屋顶、门窗修理好;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来挖井,那就来不及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事情要看长远,不能只看眼前,这是做人应有的态度。
31、出王进喜、焦裕禄、南仁东、林鸣、王震华等事例,材料丰富;多处
32、《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作者为明朝学者朱用纯,其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33、赏析:嫁女为他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要贵重的礼金;子孙去媳妇,一定要选择贤良淑德的女子,不要贪图去丰厚的嫁妆。
3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5、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36、第26节(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37、站在河涌的岸边,我看到仙涌的树木和花草吐露出层层新绿。在公园的花丛中,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在给学生讲《朱子家训》的故事。这时候,我不禁想起朱熹的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首诗既写出了春回大地的自然景物,也写出了焕然一新的欣喜感觉。
38、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9、 反观当下那些“智能控”,可谓是大数据时代的“死忠粉”,若任其发展便会如牛津大学研究中显现的那样:到2030年,我们熟知的9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届时,人类在这苍茫世间将会成为什么样的存在?统治者,拥有者,还是匍匐在人工智能脚下求放过的最卑微最可怜的生物?如若真到了那时,又是否还会有人来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40、本家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乡。上世以来,服勤农业,五世仲八公,娶陈氏,生男三人,长六二公、次十一公,其季百六公,是为高祖考,娶胡氏,生二子,长四五公;次即曾祖考四九公,配侯氏,生子曰初一公,初二公,初五公,初十公,凡四人。初一公娶王氏,是为祖父母,有二子,长五一公;次先考五四公,讳世珍,元籍淘金户,非土产,市于他方,以供岁赋。先祖初一公,困于役,遂弃田庐,携二子迁泗州盱眙县,先伯考十有二岁,先考才八岁,先祖营家泗州,置田产,及卒。家道日替,由是五一公迁濠州钟离县。其后先考君因至钟离同居。先伯父洎先考君性皆淳良,务本积德,与人无疾言忤色,乡里称为世长。先伯娶刘氏,子四人,重一公,重二公,重三公,皆生于盱眙,次重五公,生钟离。先考君娶陈氏,泗州人,长重四公生盱眙,次重六公,重七公皆生于五河。某其季也,先迁钟离,后戊辰(1328年)所生。先伯考有孙六人,兵兴未已,相继而殁;先兄重四公有子曰“文正”,今为都督。重重七皆绝嗣。曩者父母因某自幼多病,舍入皇觉寺,岁甲申(1344年),父母长兄俱丧,次兄守家,三兄出赘刘氏,某托迹缁流。二十四岁,天下大乱,诸兄皆亡,淮兵大起,掠入行伍,为集义旅,兵力渐众,因取滁和。龙凤三年(1357年),率师渡江,驻兵太平。为念先君尝言世为朱巷人,宗族俱存,平日每曰乡土之思,即访求故乡宗族之所居。遂调兵取句容。明年(1358),克金陵,而朱巷距城四十里,举族父母昆弟四十余人至,始得与之叙长幼,行亲睦之道。但朱氏世次,自仲八公之上,不可复考。今自仲八公高、曾而下,皆起江左,历世墓在朱巷,惟高祖葬泗州,先考葬钟离,此朱氏之原委也。爰自金陵太平驻师,开府为建台之所也,实乡郡焉!连岁征伐,拓境吴楚瓯越,方数千里。由是累膺显爵,乃龙凤九年(1363年)三月十四日丙辰,降制赠曾祖为“资德大夫、淮南等处中书省左丞相、上护军司空吴国公”,曾祖妣侯氏“吴国夫人”;先祖考为“光禄大夫、江西等处中书省右丞相、太尉、吴国公”,先祖妣王氏“吴国夫人”;先府君“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平章、右丞相吴国公”,先妣陈氏“吴国夫人”以闰三月十一日祗诣先垅,焚香告祭,遵旧典也,重念报本者礼所宜厚,今勉建事功,非由己能,实先世灵长之泽,垂衍后昆,宜得推恩三代,并为上公,以遂为子孙者之至。(《书》)曰:“作善降之百祥。”《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先祖父积功累善,天地之报,茂于厥后。凡子孙当体祖父之心,循德存仁,以承其绪于无穷,是吾之所望也。于是备书于石,以传言将来,有所考焉(分见《明太祖实录》《朱氏世德之碑文》)!
41、有一句话让我看出了作者博爱的品德: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助之。不懂肩挑?肩挑就是小商贩,而且是贫穷的。意思是:那些走街串巷的,挑着担子卖东西的小商贩很辛苦,与他们交易,不要占了人家的便宜。对那些分期失意的亲戚,邻居,应该亲切,温和。并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可见,作者确实是个博爱的君子啊。由作者注重小商贩的生活可以看出,当时那儿的社会风气一定是很不错。
42、首先要“信解行证”,就要理解经典的教诲,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以往,我们的思维定式就是错误的,凡事都是向外在要求别人、控制别人的`欲望、那个贪求的念头太过强烈,没有办法放下,因此徒增烦恼。是的,事情的对与错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全在自己,无关别人。可是我们在处事时想的最多的是别人怎么怎么了,却很少反观自己怎么了,这样就有气了,就不快乐了。其实,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包容越多,得到越多。英国作家萨克雷也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是啊!乐是一天,苦也是一天。何不乐一天呢?一切全在自己,无关别人。现在才理解中华文化是内学,内学就是向内,向自己的内心下功夫,不是想外区要求别人、去指责别人。所以先向内求。《太上感应篇》中也说“正己化人”,自己真正做的好,自然感化身边的人,不是去要求的。要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你学了以后做的好。
43、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对于兄弟 叔侄,要多多安抚贫寡;长幼内外,应当家法严格。
44、朱用纯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著有《治家格言》、《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
45、清代着名学者、文学家阮元曾称赞“高邮王氏一家之学,海内无匹”;当代着名文学家汪曾祺先生也作联题字:“一代宗师,千秋绝学;二王余韵,百里书声。”其实,王氏父子更颇为高邮人所称道的,是他们智参和珅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