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文心雕龙”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杜甫诗三首
1、(明确)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2、《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3、(2)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杜甫诗三首)。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译诗: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5、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借事抒情。现实中,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让诗人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
6、答曰:一个满头白发、满脸悲愁、身衰多病的老诗人,他颤颤地站在深秋的季节,他的眼里满是忧郁、深恨,“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忘?“。
7、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译诗: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8、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9、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转入直接抒写羁旅之情。“丛菊两开”,指离蜀地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的飘零。“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故园心”,即思念长安之心。“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
10、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后半抒情。(杜甫诗三首)。
11、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12、 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13、当然,两诗又有许多不同点,比如感情表达方式上,格律上,特别是在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在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但和《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
14、第一阶段,漫游时期(731—745:20—34岁)。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起,青年杜甫曾进行了两次较长的漫游。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他从洛阳出发,渡江至江宁,游历了金陵、姑苏一带,领略了剡溪、天姥山的秀丽风光。开元二十三年(735),他回到洛阳投考进士,未中。第二年他又赴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这期间他还结识了不少有趣的朋友,如苏源明、高适等人。他们一起纵歌豪饮,结伴打猎谈诗。雄奇峻伟的山川,多元的吴越、齐赵文化,使青年杜甫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这一时期,他写下了《望岳》等被后人称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的不同凡响的诗歌。
15、问题:《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谈谈你的理解。
16、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1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18、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19、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20、《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21、(2)不是。君有倾城倾国之貌却无人省识,汉元帝不辨美丑,竟要靠“画图省识”;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而这些都不能明说,所以只能借写君的不幸来暗寓自己的不幸。
22、看题目,如标题“秋兴八首(其一)”,揭示是写景诗,写作手法触景生情;“咏怀古迹(其三)”,揭示题材是咏史怀古诗,往往涉及对比、反衬、用典、借古讽今等手法;“登高”这个标题类似“秋兴”。
23、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4、点击小程序购买《时文精选新时代年度精华版》
25、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自小所受的教育与熏陶,使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非常关注。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安史之乱”早日平息,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宁。可是,事与愿违,“安史之乱”虽于763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强马壮,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
26、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27、《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28、省( )识 渚( )清 潦( )倒
29、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人化。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题。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익岑参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注)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B.“胡尘”借指叛军攻势凶猛,此处突出了裴判官落人敌军时的危急形势。C.尾联描写传神,意在表达裴判官重获自由后与诗人宴饮时的喜悦之情。D.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
30、(注意:对“塞上风云”有这样解的: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31、杜甫的生活从二十岁后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32、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33、《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 。
34、《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35、《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36、陈廷敬说:前三章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章详长安而略夔州,次第秩然。(转引自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37、(1)南宋词人姜夔的咏梅名作《疏影》中这样写道:“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它是对《咏怀古迹(其三)》中哪几句从形象上的丰富提高?
38、第二阶段,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杜甫受自己家族中“奉儒守官”思想的影响,一直向往仕途,期望求得官职,能借此有所建树,实现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当时三十五岁的他于天宝五载(746)来到长安,在这里住了整整十年。对于杜甫来说,这是一生中思想、生活和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变化的十年。
39、(明确)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40、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41、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及借咏史抒个人情怀等艺术特点;同时,学习诗人炼字的技巧。
42、看结构,如律诗的起承转合,如《秋兴八首(其一)》《登高》先景后情,看诗歌写了几层意思,抒发了几种情感,情感有什么微妙的变化。
43、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44、萧( )森 暮砧( ) 万壑( )
45、(1)第二联两句都是倒装句,诗人把“香稻”“碧梧”放在句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6、开元二十九年(741),杜甫从山东回到洛阳,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建了一座土窑,起名“陆浑山庄”。在这里杜甫与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杨氏结婚,从此后二人患难与共,直至白头。天宝三载(744),杜甫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两颗千载一现的诗星在广阔的天宇奇迹般地相遇。他们结伴畅游,其间又恰逢高适,于是三位诗人一同访道寻友,谈诗论文,好不畅快。后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则打算重游江东,于是二人在兖州分手,此后再未会面,杜甫为此写下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47、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48、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49、第二句:高山、峡谷,整个天地之间都充斥着一股萧瑟、阴森之气。
50、夔州恶劣的气候和贫穷拮据的生活使杜甫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疟疾、肺病、风痹等病痛在不断折磨和缠绕着他。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起程出峡,本想北归洛阳,但因兵乱所阻,只得在江陵住了半年。后移居公安数月,于年底到达岳阳,《岁晏行》这首沉痛的诗歌就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51、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52、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53、《咏怀古迹》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诗人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 , 。
54、第三步: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55、在《戏为六绝句》中,杜甫曾说“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诗赋动江关。”其实,此言移来评论他晚年所作的律诗,倒真恰如其分。他在夔州时所作的《登高》《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又呈吴郎》等篇章,向来被认为是律诗中的杰作。而《秋兴》则更被誉为是他七律中的“裘领”,是“一生心神结聚之作”(见《唐宋诗醇》)。大致说来,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6、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