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文心雕龙”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丢不下的那碗面散文随笔
屈指算来,我离家已六年有余。个子蹿到了将近一米七,体重却还在原地踏步。每每探亲回家或是寄上近照,父母亲朋总生疑窦:这娃是不是吃的不好,营养赶不上?待我如数家珍般将一日三餐罗列一遍后,他们的脸色才会“阴转多云”。但这“多云”天气里包含着更大的疑问:这孩子到底怎么了?其实,我无病无灾,之所以胖不起来的原因自己清楚:因为再也吃不上家乡的面食了。
我的老家陕西关中是全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三秦父老将小麦磨成雪一样白的面粉,又将这雪白的面粉变换着花样翻新的吃法,吃出了风味,吃出了感情。陕西人对面食的感情就如同对这块热土的感情一样深沉隽永。在陕西关中,乡党们三月不食肉照样谈笑风生,但一日不吃面则面有饥色。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公认了这样一个现象:关中人离不开面食,尤其是面条。
关中的面食种类繁多。可以自夸地说,关中人将面食吃出了花,吃成了精。单说这面条,就可以做得细如发丝,粗如小指,薄如蝉翼,厚如床毡。一只碗里多则能盛几十几百根,少则只能盛一根,即“宽如裤带”的那根。陕西“八大怪”里就有“面条像裤带”之说。或许有人会说,咬上几口不就不是“一根”了吗?这么简单的道理关中人何尝不懂呢?但我们吃的就是这“一”根。这就是艺术!这就是性格!
关中人平时在家一般不吃挂面、龙须面之类的细面条,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种面条软哩吧唧的,吃起来没劲。关中人一般爱吃自家手工擀的面条,薄厚粗细全由一根擀面杖和一把切面刀来主宰。关中人对这种面条最有感情,因为它一般都出自或母亲或妻子或女儿之手,包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与关爱在其中。另外,很有“筋道”的扯面也是关中人的喜食之一。扯面中最有名气的当属“岐山扯面”了。作为西周发祥地的西岐人,用那双有力的手在长长的案板上伴随着“啪啪啪”的节奏,甩出了无数根令观者垂涎欲滴的扯面。这扯面到底养育了多少草民布衣、王公贵族,如今已不可考,但岐山扯面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了,大到简直可以称作面食品的“国粹”了。试想,没有炉火纯青的身技,离开万千食客的捧场,这“国粹”是断然积淀不下来的。
岐山扯面一般以臊子汤相佐,美其名曰:岐山臊子面(扯面一般是宽面条,岐山臊子面是细面条),也有人以讹传讹地写作“岐山哨子面”。当然,不管是“臊子”还是“哨子”,指的都是出过大油、加上辣椒和醋等多种佐料炒制而成的耐贮存的细碎五花肉。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著称。关中人走南闯北,吃面不放辣椒是绝对不行的。“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没撮辣子嘟嘟囔囔。”这是关中人的自画像,也是关中风情的直观写照。此外,关中人吃面必须放醋,外地人因此戏称陕西人“爱吃醋”,陕西人即使听出这其中的调侃意味也只回报一笑,埋下头照吃不误。吃时津津有味,终生乐此不疲。说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我小时候就亲眼见到祖父那辈人常以醋代酒,无事抿两口,满足的神情溢于言表。至今有的关中人还保留着这一嗜好,不过已远不如先前那样盛行了。这可能是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名牌烟酒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缘故吧。
记得在省城上军校的时候,小吃一条街顶头那一家就是个岐山面馆。这个店最初是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后来因生意太红火才位居显要位置的。短短几年时间,其规模从面积不足十平方、餐桌仅有两三张的小店,扩大到楼房上下两层、可同时容纳百十人进餐的大饭馆,但仍有供不应求之势。每逢午饭或节假日,真可谓门庭若市、摩肩接踵。一碗碗热腾腾酸溜溜辣兮兮的面条,在一阵紧似一阵的“哧溜”声中,进入了上至将校,下至列兵的口里。店主红光满面,神采飞扬,食客汗流浃背,酣畅淋漓。在这里进餐犹如打了一场大胜仗,往往是一个人刚抹嘴离座,门外就有几个亟不可待者“呼啦”一下抢进来,并开始回答服务员“干的”或者“汤的”、“三根”还是“四根”乃至“五根”“六根”的发问。一般情况下,女孩子三四根足够,男孩子五六根乃至八九十来根照吞不误。但我有一次竟然吃了六根。饭后不敢睡觉,绕校园溜达了一圈才回宿舍。我对于扯面钟情如此,以至于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这个岐山面馆成了我想念母亲时的最佳去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已成为我心中一份永远挥之不去的挂念。直到现在,远离故土身处边疆,念念不忘者除了母亲亲手擀的面条外,就是那家岐山面馆的扯面了。
当然,热辣辣的臊子面适宜在寒冷或凉爽的天气里吃,用于驱寒暖胃、发汗醒神。而在炎热的夏季里,关中人一般喜吃凉面。擀面条下出锅后,用凉开水或者干脆用凉水冲一遍,再辅以西红柿、黄瓜条、葱花、香菜、臊子、蒜末等调料,上面撒一层干辣椒面,用滚烫的菜油浇上去,“嗞啦”一声,你就知道,一碗香喷喷的凉面做好了。来不及搅拌均匀,只怕你的口水早就“咕咕咕”地咽了无数次了,那就赶紧动筷子大快朵颐吧!
在关中农村,上了年纪的庄稼汉平常在家吃面条时,不太拘泥于规规矩矩地坐在饭桌旁。尤其是夏季,天气炎热,你端一碗凉面,他捧一碗“热窝面”,就蹲在自家凉爽宽敞的大门口,边吃边天南海北地谝闲传。这时,倘若懂礼貌的儿孙们搬个小凳子出来让他坐,肯定是要失望而归的。理由是:圪蹴着窝窝腿——一种变换姿势的休息么!久而久之,儿孙们也就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了。这也是陕西民风淳朴的一种体现。
每隔几天,家里的“大师傅”——祖母或者母亲就要征求所有家庭成员的意见,问想换什么口味。“搅团”、“漏鱼”,家庭成员中有人提出要吃这两样面食。“搅团”是关中农村的“病号饭”,用于优待老人、小孩、妇女和病后新愈的人,也常以此来招待城里来的贵客嘉宾。因他们平时大荤大腥地吃腻了,到农家调调胃口无一不叫绝。据说邻村一男青年上了西安某大学,有一年暑期带回城里女朋友,家里人以清凉的“漏鱼”款待之。因听说城里人饭量小,故以小碗盛给,以示高雅。谁知吃了头碗要二碗,吃了二碗催三碗,总共吃了八小碗,这才放下碗筷直呼“好吃,吃了还想吃!”竟忘了留给未来公婆的“第一印象”了。
行文至此,我不觉腹中馋虫蠢动,所以笔不能前驰了。好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陕西的风味小吃已跻身大中城市,乃至边疆海港。然而,吃来吃去,总也吃不到那原汁原味的饱含着母爱亲情的家常面了。吃一顿母亲亲手做的面条,对于我似乎已成为一种奢望。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在无数个静静的夜晚,让这种奢望化为了梦境中的真实。只是每每欲动筷时,耳边却响起了起床的军号声——人生之憾事,莫过于此啊!
丢不下的那碗面呀,永远,永远……
一碗荤面散文随笔
2009年10月30日,踏上浅夜的小路,重新开始一个人的旅程。
我走到面摊前,老板娘很热情的向我介绍她的面。不出所料依然只有荤面和素面。我的脑海里自然地闪过两年前,一个来自湖北名叫艳的女孩子曾带我走过这条路,也在这个面摊吃过一顿晚饭的镜头。
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灼热的阳光随着夕阳的沉落终于不再烈火融融,反而显得有点温柔。天边如珊瑚的晚霞,将一层金粉撒在我们的身上,添加了几分贵气。小路的行人并不多,艳要带我去附近的夜市玩。孤身来到这座城市不经意已经三个月,日子虽不清闲但也不忙碌。总是想出去走走,只是一个人,所以一直没有心情出去。因为有艳,我终于如愿。
久久期盼不用上班的星期六终于到来。星期天不用上班,这样玩得也会比较尽兴,第二天也有个充分的理由睡懒觉。艳和我一起漫步在黄昏下。她柔嫩的手拉着我的手,用她标准的普通话跟我交流,兴致勃勃地教我讲普通话。我感觉很幸福,很融洽,心中所有孤单感都被退下帷幕。
来到面摊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已开始对我们眨眼。我们走进去,老板娘带着微笑走来说:“我们这里的荤面是三块伍一碗,素面是1块伍。你们要吃什么?”我们齐声答道:“要素面。”艳是来自湖北一个很贫困的地方,而我孤身一人,我们两个经济都很紧张,加上离发工资还有半个月。所以我们不约而同地要素面。
晚饭时间已过,面摊显得有点冷清,将要打烊的样子。所以面很快就上了,我们眼前的素面只有几根通菜和一点榨菜。我们两个却吃得津津有味,艳还叫我吃点麻油。广东的人一般都不习惯吃辣的,我也没有试过麻油,我贪趣地倒了一勺子放在口中,真不愧是麻油,我的舌头都被麻痹了。这些举动逗得艳笑个不停,我也傻傻地跟着乐。
日子虽然简单、贫困,但是艳总能够给我带来很多的快乐。她教我讲她们湖北的家乡话,最有趣的是说,我就是不懂。我学的时候译为窝玖似扑通!结果弄得宿舍的人都“抬举”我当老外。
艳比较喜欢吃肉,只不过在这座物价比天高的城市,我们都没办法享受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一顿平常的晚饭,虽然只是平凡简单的面条,但是我觉得比山珍海味都要好吃。因为我们尝到了大城市里贫穷的味道,棒极了,棒的令人终生难忘。
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等到发工资。我记得那天除了我以外,大家都很开心。原因是我在财务部回宿舍的路上被坏人偷走了所有的工资。也是在这个暗淡无光的日子,艳拍拍我的肩膀,带我去面摊,说要请我吃面条。她点了一碗浑一碗素,荤的给我,素的留给自己。我颤抖着双手,我说我吃不下,看见艳碗里的几根通菜和榨菜,我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艳看出了我的心思,把她碗里的通菜分一半我,然后从我的碗里拿出一半肉片。然后问我:“丫头,可以开饭了吧?”我们都笑着了。
一碗面,惊动了泪神不说,还惊吓了笑仙。其中的乐趣和情感,岂是它们能懂!!
艳是睡在我上铺的同事,她年纪比我小。同事们常聚在一起叫她“小燕子”或者是“燕子”。她总是跟我们强调艳是鲜艳的艳而不是燕子的燕。但是我们已经叫习惯了无法改口,大家有意无意地高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如今,我却不知这只小燕子在何方?待到明年春暖花开之时,是否能见到她!看着老板娘笑意盈盈地端上浮着几片肉丝的荤面。我沉默着,品尝到一种酸酸涩涩的味道。
深山的那边散文随笔
小的时候,总以为山的那边是波澜壮阔、蔚为壮观、海浪潮声此起彼伏的大海,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衣着光鲜、街道整治的文明都市,那里没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觉,没有丑陋的自制玩具,更没有饥饿……长大后,才只知道一切向外力量牵引都有着极为可怕的片面……那时身在大山,只知道山的那边是美好向往的力量源泉,不知道山都有两边,在深山挺进的那边还有我不曾想过,从未想过的风景。
带着新奇之情,走上娶亲之路。从山脚看山顶,山山争高,裸露的山顶尖若锥尖,鸟儿也无法在此停留,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人间荒漠和石化人群的祖居。车辆发出大声喘息的轰鸣声,在弯曲陡峭的山路上向前进艰难的迈进。这里的土听说很是松软,用马也能耕地,我没见过马耕地,但我目睹汽车走过,松软的尘土漫天飞舞,深厚的尘层随风舞动,让车和人,树和石染成了红色,泥尘和着汗水粘着肌肤,一身沉重起来……
再向上的路上,汽车更加怒吼着,起初人用力推着,轮子摩擦出焦臭味,还能勉强前行几步,最后开始罢工,只能弃车前行。幸好此时离家已不是很远。随行之人开始抱怨路难走,山里人说:“这片山里,我们村子算是好在的了,翻山过去还有很多的村子,更加艰难……”我能看出此时此刻他们为自己的家乡而透露出的骄傲的表情难以掩饰,也不需要掩饰。
我看着路边高过麦苗,颗粒甚小,青绿色就被割小的杆苗,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为什么绿着就要割倒。“青稞,不过我们这里的海拔和西藏相比还很低,成熟不好,只能种来喂牛……”再看看稍近的小山丘上,紫红色的杜鹃开得正艳,可惜少了一点,只是一小片,一眼览尽。看看远方低矮的山和山箐谷地,我才感到此时我的位置高不可攀,白云在我的脚下腾起,土地就像在云中穿梭的飞机……
深山中,马樱花火红的`傍屋开着,我因有事很少离屋,其余人则自行游赏,有的摘花,有的看山看景。
堂叔说:“可惜没带望远镜,看似山的那边好像是一片花海,山的那边很是美丽。”村人说:“很多年前,这里的树大林深,后来砍树烧炭炼钢,大树没有了,小花就在近乎裸露的岩层上长着,开着,被牛羊吃着。”
我才认识到,孩童年代,我们只想到山的那边是城市和大海,原来深山的那边还有隐约可见的美景,只要你静下心,只要你带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山的那边依然风景独好。在深山的那边还有你未曾见过的美景,你未曾了解的故事遗史,还带着那份乡土的淳朴,还隐藏着那丝神秘……
深山的那边,一片美好的花或许独自开着,我们的目力所极,也只是隐约,一旦真正深入,美不胜收……带着一种似见未见的心情,我们短暂的相聚,又踏上归程,汽车和人都不断发出笑声,鞭炮也在村间、桥头、路口,在香烟燃烧中一次又一次响起……
放不下的亲情散文随笔
今天是农历的五月二十四,公历的六月十八,父亲节。再过两天便是夏至的节气,从小满节气到现在,又度过了一个月的时光。自从上月二姨娘去世后,我经常在思索,放不下一件事,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折射出两个字——“亲情”。
每次中午在单位吃饭后,只要有机会,有时间,我总会回老家看看。因那里住着我奶奶与爸妈们。从单位到老家骑车只要五分钟,走着回去也只需十多分钟。
农历的六月初一便将迎来奶奶九十五岁的生日。今年来,奶奶的身体不比往年,背比以前更弯曲了;头发更白了;脸上的皱纹也更深了。脚上有些浮肿,走路一颤一颤的,走一段路,便气喘吁吁,已非常吃力了。眼睛与耳朵还好,见到我到家,还能认得我这大孙子,依然能够问我吃饭了没有,这说明脑子还不是那么糊涂。我会伏到她身旁问她有没有正常吃药,吃了多少饭菜,日常起居是否方便,床上的被子,身上的衣服是不是干净,蚊账里有蚊子没有。奶奶总还能一一告诉我。但毕竟年事已高,我再也找不回从前的奶奶,再也不会吃到奶奶曾为我们摊的油糖烧饼,还有那可口的饭菜,再也找不着曾为我跑几十里路程送上亲手裹的粽子……奶奶确实老了,再也不能为我们挡风遮雨,但她仍每天佝偻着身子坐在门口。她说:你们去上班,我坐在这里仍能看着这家。我望着奶奶,听着她说的话,在我心里是多么牵挂与放不下啊!
以前只知道母亲节,还不知道有个父亲节,也许父亲的爱是深沉的,默默无闻的。小时候,父亲在我的眼里是高大的,温暖的,当自己也为人父后,才知道父亲是平凡的`,但对家,对我们子女的爱却是无私的。在我的心里,父亲除了吃饭,睡觉,其它时间好像都是在永不停息地劳作着。
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那年我考上了个普通高中,父亲送我去几十里外去上学的情景;一头挑着个木头箱子,一头是被子行李。父亲知道我个子小,人又忠厚,特地关照我要与同学间相处好,不要与人争,能让就让,许多方面都只有靠你自己,要学会独立,好好念书。听着父亲的话语,看着父亲慈祥的面容,我瞬间变得哽咽,也让我心里瞬间有了一种坚强的信念。如今,父亲已是七十七岁了,但仍每天不辞辛苦。他没有社保,前几年,我为他与母亲买了商业保险,每个月都能领取一定的生活费用,生活也算能过得去,让他休息,就是不肯,说是在能帮做些就多做些吧!要强的父亲就是这样,其实,这也正是我放不下心的地方。今天是父亲节,我能说些什么呢!父亲,你要多多保重身体,你们的晚年安好,幸福快乐,我就心安了!
母亲是农历五月十八过生日,我家奶奶与父母生日,是从来不准我去饭店祝贺的,去了她们也不去,而且会不开心,那天,我只好买些菜回去。母亲比父亲小两岁,关于妈妈的许多好,不是我能语言所能表达的。端午节了,之前就打好竹叶,节日前一天,妈妈就一把一把地裹好粽子,当晚就煮好,还有许多鸭蛋,鸡蛋,第二天早晨一早就送到我爱人店铺里给我们,每年过年时,又送来亲手包的馒头,平时,自己舍不得多吃,三天两头送菜来,除照顾奶奶外,每天与父亲一样,有干不完的活,不管多累多苦,总是那样理解儿子,处处为子孙着想。前年,不知怎么患上一种年皮肤病,带她去大医院医治,总是不愿麻烦我们,自己骑着车去个小村所配点药。给她买衣服,鞋子,总是舍不得穿。妈妈现也已年逾古稀,每天还要做饭,洗衣,种菜,收拾家务,把太多的慈爱当作‘应该’,无私奉献给我们,有时,我反而喜欢听妈妈的唠叨了。在我心中最放不下心的是母亲日趋衰老的身体,儿子多么希望妈妈有个温馨祥和的晚年呀!
悠悠岁月情谊久,绵绵相思在心头,段段美好在脑中,漫漫人生一起走。我与爱人二十一岁相识,二十三岁结婚。我们在一起已走过了三十年有余的风风雨雨,在这一起奋斗的岁月里,从来没有打架过一次,彼此包容,相互理解,能走到一起,本来就是一种注定的缘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我受伤时,她为我守护的日日夜夜,更让我感激的是平时对我的关心与鼓励,使我在人生道路上战胜了许许多多坎坎坷坷,走过了许多曲曲折折。个中细节也不是我能三言两语所能描述的。其实,在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里,一个随意的动作中,一句最平常不过的叮咛中,一件日常的琐事中,我都能深深感受到。我与爱人都是同年出生,都已走过了人生的半辈子,今后也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放不下的是她过于善良,千万不要被一些假丑所蒙蔽,最放不下心的是她的身体,经常咳嗽,身上时常疼痛,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要为子女过于担忧,常言道:爱人如我的影子。无论贫富,无论贵贱,我总会无怨无悔地伴你一生!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的儿子从出生到如今,也已走过了二十八个春秋,从呀呀学语,到现如今也为人父,要说父母对儿孙们的付出与牵挂,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许可以书写一本书。我想,许许多多的家庭,许许多多的父母都有着相似的故事,也就不一一细说,只是不放心的他们在这人世间还不是那么成熟,只是希望他们多学些知识与本领,使自己不断成熟壮大起来,要有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做一位正直,正义与正常的人。最不放心的是我的孙子,他什么都不懂,希望你们照顾好,将来一起过上物质与精神都富足的生活,将前辈们的宝贵财富继承下去!
在我五岁那年,我的弟弟出生了,可以这么说,我是看着弟弟长大的,初中没毕业就去学裁缝,然后自己去北方开店,吃尽了千辛万苦,总算成家,并有了自己的孩子,现今,我的侄儿也学业毕业,参加了工作,去年也在城里买了房,生活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放不下心的就是弟弟与父亲一样,过于忠厚老实,在今后的路程上,要内心强大一些。要与弟弟说的: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也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有缘而来,无缘而去。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很多事情,放下,放不下;很多世态,看穿,看不穿。生命如席,有酸有甜;人情如风,有冷有暖。如果高兴,就笑一笑;如果疲惫,就歇一歇。生活总会有得失。面对世界的种种不完美,尽自己的力量努力做到好一些,尽力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在人世间,许多亲情在心中越来越放不下,我自己也说不出,怎样才能摆脱这种放不下,今后的路还很长,望着窗外燕子从窝里飞出又飞进,我想得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