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文心雕龙”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难忘最后一袋方便面散文
方便面,即,快餐面是二十世纪末人们生活的主食代替品,它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方便快捷,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里,它给人们贡献了时代的价值。我喜爱它不仅是它的味美,更重要的,是它省时方便解决问题……
爱人为了弥补家庭的经济,她外出打工,女儿读书在外,独守阵营的我懒得生火做饭,索性从超市买了整箱“康师傅”牌方便面,除了有外请饭局外,它就是我的盘中美餐。它的“系列”产品我一一品偿,可以说,我一时间对它是独有钟情,餐餐不离。常期以往,也不乏对它产生了不悦之感,食欲也每遇下降,对它的情感逾来疏远,最后的一袋不由的就丢而弃之……
在噜噜饥肠的时候,我不由得又想起它……
那一日,我下班后回到家中,总觉得浑身疲倦懒得生火做饭,便倒头就睡,一觉醒来已是上班的时间,肚皮闹饥荒的我只得又伸手拿起了那最后一袋方便面。虽然吃的不是那么香,但它必竞填饱了我的肚子,补充了身体所需要的养份,缓解了肚皮的供需矛盾。也因此,使我联想起很多问题:居安思危,痛定思痛,肉多嫌肥的道理。
不是吗?在社会富有的`今天,大部分人们过着温饱小康的生活,餐桌上是鸡鱼鸭肉。衣食住行日趋现代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更有甚者,当你走进宾馆餐厅时,餐桌上丢弃的大鱼大肉是无人问及,就连家中的宠物对这些“残羹剩菜也不宵一顾。物质的富有,生活水准在不断提高,人们不再为往日的一日三餐柴米油盐而愁,而是追求享受。吃的讲究营养,穿的讲究品牌,即使拥有“宝马”私驾,也满足不了他们欲望--------有道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比过去,我们是富有多了,但不能忘乎所以,要知道,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尚有饥饿的群体,他们谈不上奢侈,只是渴望能填饱肚子。我们不仿回顾一下过去,那些贫困饥饿才刚离我们而去,而我们却忘乎所以。
不是噜噜饥肠的时侯,我也想不起那最后一袋方便面。
一袋难忘的奶粉作文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大多数如过眼烟云,在记忆中淡化了。但是,初中时候的班主任程歧山老师,在我的脑海里却留下深深的烙印,每每夜深人静,初中的往事就象发生在昨日一般历历在目,他给我的关心和呵护,让我体会到了父母般的慈爱,回忆起来倍感温馨。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程老师送给我的一袋奶粉。
我的家乡在豫北太行山区的一个穷山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家境十分贫寒。当我欣喜地得到县一中重点班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父母喜忧参半,喜的是我可以到重点班去上初中,忧的是学习的费用去如何筹集。父母东借西挪,好不容易才凑齐了学费。这样,我十二岁就离开了家乡,到80里外的县城读书。
初中的生活是清苦的,那时候还要吃一半粗粮,吃的菜是从家里带到学校的老咸菜。由于学习紧张,再加上营养不良,我骨瘦如柴、面黄肌瘦。但是,我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都名列前茅,所以很受班主任程歧山老师的爱怜。程老师经常对我嘘寒问暖,关心有加,还多次邀我到他家里改善生活,都被我谢绝了。记得1982年冬季的一个星期天,离家近的同学都回家里去了,我一个人孤单单地钻在寝室里。没想到却患上了感冒,发烧到了38度多。我无助躺在地铺上,盖着被子想靠捂汗来治病。不知过了多久,程老师来到了我的身边,说:“你都病成这样,还不快去诊所看看。”程老师把我带到学校的医疗所,给我拿了药让我吃下。等我的烧退了,他又从家里端来热腾腾的面条,我吃下后才放心地回家了。我得到了父母般的关爱,感动得直掉眼泪。
第二天,程歧山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悄悄地塞给我一袋奶粉,对我说:“你身体素质不好,缺少营养,拿去好好补养一下。”奶粉在那个年代是一种奢侈品,我长那么大从来就没有尝到过奶粉的味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是不能轻易享用奶粉的。我觉得老师给我的东西太金贵了,就推辞不要,说:“程老师,您的身体也不大好,留着您自己喝吧。”程老师佯装生气,收起笑容严肃地对我说:“你这孩子,要听老师的`话呀。”无奈,我只好收下了奶粉。后来,我听说,这袋奶粉是程老师生病的时候亲戚看望他的时候送给他的,他不舍得喝,居然转送给了我。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吃过很多山珍海味,还是觉得程老师给我的那袋奶粉的味道最美。那不是一袋奶粉,分明是一位师长对学生的一颗慈爱之心,犹如久旱的大地上迎来的一场甘霖,在我幼小的心田里催发了“爱别人胜过爱自己”的萌芽。这袋奶粉成了我人生旅途中影响自己成长的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想我正是遇到了这样一位对学生关心倍至的好老师,我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才能自觉地做到善待别人,笑傲人生。那奶粉泛起的奶香,点点滴滴,滴滴点点,都是一位恩师的无限深情……
一袋花椒散文
小年一大早,接到范大哥的电话,说老家高大娘捎来一袋花椒,先行告知,或取或送,方便时随宜。
腊月二十六,有事路过范大哥处,匆匆小坐,顺便取那袋花椒。
花椒装在塑料袋中,大概一斤多点。范大哥说他那天回村开会,高大娘硬是丢给他,并且叮嘱他年前一定给我们捎到。
手提着这花椒袋,虽然它很轻很轻,但在心里感觉好沉好沉……
我小时候在村里的时候,虽然我们两家只隔着一个院子,不过那时高大伯还健在,一般抛头露面的是高大伯,所以对高大娘的印象不是很深。后来,由于她家批新窑是修到村北接近角落的地方,我们好像就更很少见面了。再后来,我也不经常回村里,连涉及到她的话也很少听到了。
2024年1月20日,这天是大寒节气,侄儿晓宇发了一条微信,是县电视台的《民生直播间》栏目报道了我村八旬老人杨桂花,她用自己老弱病的身体为子孙们洗衣做饭,依然支撑着一个苦难贫困的家,她的感人事迹一时传遍了全县十里八乡,无不让人肃然起敬。
如果不是这篇报道,我恐怕就不知道高大娘姓杨名桂花,如果不是这篇报道,我也恐怕不会主动地想起这位老大娘,这个穷困羸弱、急需帮扶的家庭。
20多年前,高大伯因病去世了。多年来,高大娘一直与二儿子、三儿子一家及小女儿生活在一起,并且一直照料着他们。二儿子因病瘫痪在家十多年前年去世了,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病一级残疾,两个孩子还小。三儿子没上过学,只能在村里干点简单活;小女儿则患有严重智障,为一级残疾。她自己又患有糖尿病、轻度脑梗。一个八十岁的老人,不要说不能颐养天年,还得照料一个个残疾子孙,一个病人,不要说没钱看病,还得想方设法维持一大家的日常生活。而这两项,都集中压到了高大娘一人身上,可想而知,这是何等的艰难与坚强!
中午,和范大哥、东升一起吃饭时,提起这家人的.境况,都为高大娘的坚毅不屈精神所感动,就商定本周六一同回去接济接济高大娘。
周六是24号,腊月十五,天气异常寒冷,气温预报零下23℃,可以说是这个冬天最冷的一天,加之前天刚下过雪,路上车人很少。范大哥特地叫了辆车,我们带上准备好的救济物品,如约而行。
回到村里,只见高大娘家巷外大路上已经排了好几辆车了。
对于高大娘家的特殊境况,村干部也在积极想办法为其办理低保、申请民政补贴等。挂职干部第一书记候改改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与团县委取得联系,组织开展对高大娘家的爱心救助活动,今天恰好是团县委带领爱心人士再次对高大娘家进行捐赠和慰问。
屋子里挤满了从城里来的献爱心的朋友。我们走进昏黑狭窄的屋子里后,把物品和每人捐的200元钱递给高大娘,大娘连声道谢。除不认识司机林喜外,大娘还能一一叫起我们的乳名,“连累俺孩们了,俺孩们也不宽余啊!”
还有不少同志,因工作脱不开身,托人将爱心捎了来,兴国的就是东升捎回来的。
这花椒,就是高大娘给所有帮助她的人开出的一张纯朴的支票啊!
我和范大哥、东升聊的时候,都觉得大娘虽然年事已高,但心事挺重,但让我们感到她从骨子里喷发出的那种刚毅。高大娘二儿子的大女儿高丽红,14岁了,在乡办中学读初一,学习还不错,挺懂事,每天回家来,常常帮着奶奶干些家务。我想,这花椒可能得花这祖孙俩好几天的时间才能摘到的,怎么好意思吃八十岁的老大娘和十四岁的小姑娘采摘的花椒?可是,怎么又能忍心拒绝大娘这份真心的情意?
如今,全县上下正在致力于推进“大美古城,小康平遥”的建设,高大娘家目前的物质生活离小康水平相差得还太远了。但从这袋情意浓浓 的花椒里,我分明闻到了她自强自立、你扶我立的浓郁气息。有了这样坚毅不屈的精神,加之有这么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倾心帮助,相信高大娘家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一袋青萝卜散文
今天早饭,我特意烙了几张小麦面单馍,然后用食盐、白醋、香油、味精等佐料凉拌了一小盆萝卜丝儿。吃饭的时候,老公一口气吃掉了三张单馍,并连声夸赞:“好吃。”
看着老公贪吃的样子,我一副满足感和成就感。其实,我也爱吃小麦面单馍就萝卜丝儿,尤其是小磨香油凉拌后的萝卜丝儿,香气扑鼻,清脆入口,送到嘴里,慢慢地嘴嚼起来,那真叫一个爽啊。
我告诉老公:“现在正是青萝卜上市季节,青萝卜清脆甘甜,生吃熟吃都好吃。咱俩都爱吃萝卜,要不早饭后我趁上班的时候,顺路往菜市场拐一拐,再买些萝卜来?”
“行!”老公满口答应,“多买些,免得三天两头去赶集。”
来到集市,街道两旁到处是卖菜的小商小贩,我看到最多的还是附近的菜农在卖菜。
走进一位卖萝卜的菜农跟前,我问:“萝卜咋卖啊?”
“你要多少?”对方是一位老头,听到我的问话,他嘿嘿一笑,反而问我一句。
我笑笑回答:“我就是这附近的,我想每天都吃新鲜的萝卜,今天是顺路,我买几个就行。”
一看我不是大买家,老头有些不高兴了,停了一下,老头看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他接着说:“你看我的萝卜,比起周围他们几个买萝卜的,个大又水灵,你要是要几个的话,两毛钱一斤,要是买完的话,一毛钱一斤。”
“什么?多少钱一斤?”听完老头的解释,我有点不敢相信老头的回答。我知道,前几天,我买萝卜吃饺子时萝卜还是4毛钱一斤,想不到才几天的功夫,萝卜价格就下降的这么快。
看我有点不相信的样子,老头再次给我解释:“我就这几十斤萝卜,你要是买完的话,一毛钱一斤。”
听过老头的第二次回答,我肯定了萝卜的价格,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一斤一毛钱,太便宜了。”想到早饭时老公告诫我的话“多买些,免得三天两头去赶集”,我坚定地回答卖菜老头:“你的萝卜我全要了,你看我一没带盛萝卜的布袋,二我也没有运输工具,我想让你给我送到家里去。”
一听我要买完他的萝卜,老头子很是兴奋:“那好,你把家庭地址告诉我,等我卖完了菜我就给你送回去。”
说到萝卜的价格,老头子无奈地笑笑:“这段时间,风调雨顺,萝卜一个劲地疯长,谁知萝卜丰收了,价格却下来了。”
看老人很实诚的样子,我让老人把萝卜称重,经过称重,老头的'萝卜共52斤。老人说:“52斤,算50斤,共5元钱。”我赶紧答应下来:“好,5元钱我现在就给你,我家就在附近的单位里住,离这儿也就是1里地的路程,顺着这个街道一直向前走,到前面十字路口拐弯向右走200米就到了;我先上班去,你抽空给我送去就行。”
离开老人,我身后留下了老人厚重的一句话:“放心吧,我一个农村种菜的,有的是力气和时间。”
来到单位上班后,单位里突然事情多了起来,中午因为需要加班,我就没顾上回家,在单位里吃过午饭,我又继续忙手头的工作,到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我才想起早饭后在菜市场买萝卜的事儿:“哎,一忙起来,啥事儿都忘了。”赶紧给老公打电话,谁知老公告诉我,他单位里上午有领导下来检查工作,他中午有应酬,也没顾得上回家。
吃晚饭的时候,我和老公谈起了买萝卜的事儿,老公说:“你不应该先把萝卜钱给付了,现在倒好, 5元钱不见了,萝卜也没有了。”
“只当扶贫了。”我笑笑给自己的自信打圆场。
天终于暗了下来,吃过晚饭后我和老公关起大门一起在客厅里看电视,突然,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响起,我起身开门,眼前的场景顿时让我惊呆了:“你——,原来是你——”
“谁啊?”正坐在沙发上专心看电视的老公听见我的惊讶声侧身问我,还没等我回答,门外的客人先说话了:“我上午卖完菜,就一路走一路打听,按照你说给我的地址和姓名来给你送萝卜,谁知我一直等到中午也没见你们家有人,无奈我又把萝卜拉回家了;下午,我到菜地里又拔萝卜去了,这不,这是我下午刚拨回来的萝卜,我盛重过了,50多斤,还算50斤。”
还没等老人说完,老公赶紧走了过来:“快请,快请。”我也一时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我赶紧给老人解释,我们俩中午都因单位加班,没顾上回家,所以,劳顿老人又跑了一趟。
我和老人把萝卜从车上卸下来,我从衣兜中掏出10元钱:“给,不用找了。”谁知老人不依,非要坚持只要5元钱。
夜幕下,我和老公送卖菜老人回家,走出单位大院,我告诉老人:“你真实诚!”老人憨厚地笑了:“吃完了,就吭一声,都是咱大地种的,不算啥。”
老人走远了,我和老公返回家里,一进屋,我奚落老公:“把老人看扁了吧?要不是我先把萝卜钱付给老人,说不定老人还不会摸黑给咱送萝卜的。”
老公笑笑:“我算服了,现如今,最实诚的还是我们农民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