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文心雕龙”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爱尔维修环境决定论
1、另外,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个性特点有一定影响。比如神经的发育对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平衡性有着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
3、选C。(解析)高尔顿“内发论”的代表人物,题干中的言论出自他的《遗传的天才》一书。洛克提出“白板说”,爱尔维修主张“教育万能”。
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第1版,1960(爱尔维修环境决定论)。
5、“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是()的观点
6、其揭示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关于自由实现路径问题思考的虚幻性,为人的自由的实现提供了科学路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未能看到人的社会属性,仅仅从抽象人性论出发强调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性存在,人性的形成是外部环境的产物,因此以为仅仅诉诸教育和立法,即通过彰显理性改变人的意识进而改变政治法律环境,就可以实现人的解放。比如马克思谈到爱尔维修关于人的自由实现途径时,指出爱尔维修认为人并不是生而为善或生而为恶,但是服从于自己的利益,要拔除滋生恶行的根子,就必须到立法当中去挖掘,消除那些总是把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对立起来的立法者的无知,转变人的意识,削弱人民对旧的法律和习俗的盲目崇敬,就能实现伟大的改革。(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337页)也就是说,人的改变是通过天才的思想影响教育,进而使得环境改变从而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而在马克思看来,从抽象人性论出发只能从精神角度来解读人类历史,必然把历史解读为精英人物的思想主宰的历史,把精英人物和英雄的品格、才智、性情等偶然性的因素看作是决定历史的根据,必然就否定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以及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对于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重大作用。实际上,人的发展状况受其所处的生产方式状况的制约,离开对生产方式演进规律特别是其中生产关系规律的探讨,不通过现实生产关系的改变是不可能真正改变社会,进而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因为生产关系生产处于全面生产的中介层面(参见俞吾金:《从康德到马克思》,第340页),人的不自由状况来自于生产关系本身的不合理,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才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关键,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必须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科学揭示的基础上,通过先进阶级诉诸革命的实践才能实现。特别是,马克思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探讨,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特征及其内在矛盾的不可克服性,认为人类历史的未来是由先进的无产阶级所主宰的,只有能够代表人类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实现历史的首创精神并把握人类的未来命运,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现实革命实践推进人类历史进入到更高一级的社会阶段,才能引领人类进入自由状态。
7、德尼·狄德罗(DenisDiderot,1713~1784年),著有《哲学思想录》、《对自然的解释》、《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原理》等。狄德罗的唯物论不同于机械论的一些特点:
8、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曾说过,他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将一打健全的儿童任意加以改变,把他们培养成为医生、律师、乞丐、盗贼等。
9、三是片面夸大权力者的社会作用。握有一定社会权力的人在其行使权力的社会范围内对改变社会环境确实起着较大的社会作用。但这种较大作用并不是最终决定作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权力者完全漠视下级和群众的作用,把权力和权利划等号,自觉不自觉地削弱和剥夺群众应当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对权力拥有者的批评和监督权利。他们听不得下级和群众的批评意见,更容不得对自己的监督行为。他们常常利用手中的权力对敢于批评和揭露他们错误和腐败行为的群众打击报复。一些领导决策者在反腐败斗争中,也常常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不敢发动和依靠群众。
10、注释:炕—康德 爱—爱尔维修 落—洛克 花生—华生
11、分校地址:新余市成长大厦8楼808(城北广场对面钟山国际酒店隔壁)
12、内—内发论 蒙—孟子 四耳—威尔逊、高尔顿、格赛尔、霍尔佛—弗洛伊德
13、在我所讲的一切中,我只是探求真理,这并不是仅仅为了博得说出真理的荣誉,而是因为真理于人有益。
14、其次,把马克思恩格斯“人与环境”关系论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需要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进程中准确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环境的利好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指向政治社会化的长期工程,也是立足于人与环境的现实,要在解决人与物、人与自我、人与人(社会)等多重关系中创造并利用好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升人的思想政治价值和素质的活动。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环境”关系论,人与环境两种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都不能偏废。人既具有个体性,又是社会化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人应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主体性,这种主体性自然而言会引致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潜在的主动性和主导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都需要发挥主体性和主动性,只不过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和过程所限,教育者要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发挥主导性;但受教育者也具有主体性,需要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环境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条件,但直接作用于人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其他要素。对环境的作用既不能过分夸大,以致于发展为“环境决定论”,也不能无根据地缩小,藐视甚至忽视环境的效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需要人们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始终把人的因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核心,激发人的主体意识,展现人的主体价值,同时也要消除不利环境的限制和影响,创造出利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和环境。
15、卢梭用普通人的良心代替了少数知识精英的精神特权,发现了人的真正价值所在,这是他的思想所具有的人民性的突出表现。
16、自苏格拉底以降,由于人们对思想、灵魂、心智、精神等那些与人自身不可剥离的“神性”的理解尚不清晰,或者说此时人类的理解能力尚处于“神魅”的缠绕之中,虽然有先贤曾经倡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1)133但在理解和解释人与其身外环境的关系之时,片面地倚重外部环境因素、把外部环境神秘化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想倾向。换句话说,当人们还难以理解自身和自然界的关系时,出现神化自然或圣化人自身的思想倾向也就不难理解了。随着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理解中出现了人性智慧超越神性蒙昧的趋势,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开始准确地解释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于是,人归属于自然界同时又受制于自然界的思想开始普遍地流行起来。希罗多德、希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均把人的属性乃至社会性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为之后逐渐形成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提供了思想先导。由此以降以至在欧洲启蒙运动之前,在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方面,认为地理因素(气候、地质、天文等)决定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看法仍然非常突出。
17、分校地址:吉安市井冈山大道104号(中心医院旁)
18、①强调政治,说政治在社会环境中起决定作用,民族性格由政治制度决定;
19、(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
20、a.人完全受自然因果律支配,人没有超乎自然或异于自然的东西;所谓灵魂,不过是身体的一部分:
21、选A。(解析)“盈科而后进”原意指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体现了一步一步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