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虽然很多家长知道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点,但却往往忽视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甚至走入了一些误区。本报特邀我市部分小学校长、教育专家为学龄儿童的家长们带来一些建议。
幼儿园小学大不同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午睡时间较长,而小学已经有了学习任务,需要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上集中注意力;幼儿园里老师与小朋友们整日相伴,一起游戏和玩耍,关心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小学里每个班的学生较多,老师不可能始终关注着每个学生;幼儿园里没有许多的规矩制约着孩子,只要乖乖的还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在小学,一进校门就会有很多的规章制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可能还会受到批评
幼儿园和小学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进入小学的第一个月甚至是第一个学期的适应非常关键。同时,这对孩子们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郑州航空港区中心学校校长王春喜告诉记者,很多孩子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入学的准备,从备受关注的幼儿园到大班额的小学,感觉一下子就被 淹没了,除了各种不适应,还会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也有可能在面对学习任务时产生为难甚至恐惧的情绪。
进入小学,难免要接触许多陌生的东西,尤其是要学习和掌握类似拼音这样的新知识。不少有经验的老师都表示,拼音是孩子刚进入小学后最难过的一关,不少孩子都会感觉有点难,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以免孩子因此而变得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心理准备更重要
幼小衔接并不止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对幼小衔接略知一二,但仍然缺乏深刻的认识,也存在着不少明显的误区。
不少家长都盲目地希望孩子能够提前入学,这是最大的误区。二七区汉川街小学校长贾琳表示,六岁半到七岁的孩子入学是比较合适的。别看有的孩子只是相差两三个月,但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还是明显的,尤其是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处理事情的能力上。年龄过小的孩子,在智力和情感上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如果过早入学,就会成为班里的小尾巴,他们没有优越感,在班里更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
尤其是男孩,与同龄的女孩相比情商较低,更应该晚一些入学,七岁之后入学也不算晚。这样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才能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和发展自己,更有利于他们产生优越感和自信心,学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贾琳说。
很多家长都认识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他们往往只注重孩子入学前的知识储备,而忽视了孩子心理和习惯上的准备。我市一些教育专家提醒各位家长,不要盲目地让孩子去上学前班甚至是所谓的幼小衔接班。因为这些学前班并非公办的,师资水平难以保证。如果这些老师教授的知识不够准确,会给学生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带来更多的障碍。
其实相比知识准备,孩子心理的准备和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多认字,学习数学计算,但并没有教给孩子如何整理书包和文具,甚至都没有告诉孩子上课时间不能上厕所,要认真听老师讲课等等。
一年级新生的衔接工作,学校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金水区南阳路第二小学办公室主任徐胜利表示,几乎各个小学都会利用刚开学的一两周时间对孩子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让孩子对学校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对学校生活渐渐熟悉起来,这一点家长们无需担心。但相比于学校的衔接工作,家长提前为孩子灌输一些思想,养成一些习惯显得更为重要。
首先就是作息习惯。由于幼儿园上下课没有严格要求,但上了小学之后就不一样了,每节课要上40分钟,午休时间也变短了。因此家长要在孩子入学前的这段时间帮助孩子慢慢调整作息习惯,并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徐胜利说。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很重要。贾琳表示,幼儿园里,孩子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生活上遇到困难,例如穿衣服、系鞋带等等,都会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但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则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去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会照顾自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此外,孩子还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文具等,家长不要一看到孩子做得不好就直接代劳。
孩子在这个过渡阶段,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发现孩子有不适应的情况或是出现消极情绪,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并对孩子进行鼓励,告诉孩子老师会非常喜欢他。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还建议家长在这个阶段应该多和学校老师沟通,以便更加了解孩子在学校的适应情况。尤其是面对班额较大的情况,老师不能随时关注到每个学生。如果家长能够经常与老师进行沟通,那么孩子自然也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虽然很多家长知道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点,但却往往忽视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甚至走入了一些误区。本报特邀我市部分小学校长、教育专家为学龄儿童的家长们带来一些建议。
幼儿园小学大不同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午睡时间较长,而小学已经有了学习任务,需要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上集中注意力;幼儿园里老师与小朋友们整日相伴,一起游戏和玩耍,关心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小学里每个班的学生较多,老师不可能始终关注着每个学生;幼儿园里没有许多的规矩制约着孩子,只要乖乖的还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在小学,一进校门就会有很多的规章制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可能还会受到批评
幼儿园和小学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进入小学的第一个月甚至是第一个学期的适应非常关键。同时,这对孩子们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郑州航空港区中心学校校长王春喜告诉记者,很多孩子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入学的准备,从备受关注的幼儿园到大班额的小学,感觉一下子就被 淹没了,除了各种不适应,还会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也有可能在面对学习任务时产生为难甚至恐惧的情绪。
进入小学,难免要接触许多陌生的东西,尤其是要学习和掌握类似拼音这样的新知识。不少有经验的老师都表示,拼音是孩子刚进入小学后最难过的一关,不少孩子都会感觉有点难,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以免孩子因此而变得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心理准备更重要
幼小衔接并不止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对幼小衔接略知一二,但仍然缺乏深刻的认识,也存在着不少明显的误区。
不少家长都盲目地希望孩子能够提前入学,这是最大的误区。二七区汉川街小学校长贾琳表示,六岁半到七岁的孩子入学是比较合适的。别看有的孩子只是相差两三个月,但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还是明显的,尤其是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处理事情的能力上。年龄过小的孩子,在智力和情感上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如果过早入学,就会成为班里的小尾巴,他们没有优越感,在班里更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
尤其是男孩,与同龄的女孩相比情商较低,更应该晚一些入学,七岁之后入学也不算晚。这样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才能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和发展自己,更有利于他们产生优越感和自信心,学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贾琳说。
很多家长都认识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他们往往只注重孩子入学前的知识储备,而忽视了孩子心理和习惯上的准备。我市一些教育专家提醒各位家长,不要盲目地让孩子去上学前班甚至是所谓的幼小衔接班。因为这些学前班并非公办的,师资水平难以保证。如果这些老师教授的知识不够准确,会给学生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带来更多的障碍。
其实相比知识准备,孩子心理的准备和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多认字,学习数学计算,但并没有教给孩子如何整理书包和文具,甚至都没有告诉孩子上课时间不能上厕所,要认真听老师讲课等等。
一年级新生的衔接工作,学校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金水区南阳路第二小学办公室主任徐胜利表示,几乎各个小学都会利用刚开学的一两周时间对孩子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让孩子对学校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对学校生活渐渐熟悉起来,这一点家长们无需担心。但相比于学校的衔接工作,家长提前为孩子灌输一些思想,养成一些习惯显得更为重要。
首先就是作息习惯。由于幼儿园上下课没有严格要求,但上了小学之后就不一样了,每节课要上40分钟,午休时间也变短了。因此家长要在孩子入学前的这段时间帮助孩子慢慢调整作息习惯,并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徐胜利说。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很重要。贾琳表示,幼儿园里,孩子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生活上遇到困难,例如穿衣服、系鞋带等等,都会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但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则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去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会照顾自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此外,孩子还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文具等,家长不要一看到孩子做得不好就直接代劳。
孩子在这个过渡阶段,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发现孩子有不适应的情况或是出现消极情绪,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并对孩子进行鼓励,告诉孩子老师会非常喜欢他。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还建议家长在这个阶段应该多和学校老师沟通,以便更加了解孩子在学校的适应情况。尤其是面对班额较大的情况,老师不能随时关注到每个学生。如果家长能够经常与老师进行沟通,那么孩子自然也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