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文档 > 工作总结

农村社区工作案例 农村社区发展现状

21024

【简介】感谢网友“21024”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社区工作案例 农村社区发展现状篇一

一、派出单位基本情况

县发展和改革局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现有干部职工18人,其中,_党员7名。在推进新村建设工作中,我局本着“队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原则,把派驻村的帮扶工作纳入本单位的议事日程。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201x年我局的扶贫挂钩点和新农村建设驻村点在乡村委会。年内派出局办公室曹新德同志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近半年来,我局对派出的新农村工作指导员在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大力关心和支持。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我局直接拨款5000元,帮助和支持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

二、挂钩联系村委会基本情况。

村委会地处乡北边,距乡政府政府所在地7。00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32公里。东邻大兴镇,南邻村委会,西邻长坪村委会,北邻红桥乡。辖哨山、核桃树等13个自然村。现有农户455户,有乡村人口1991人,其中农业人口1948人,劳动力75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23人。全村国土面积74。62平方公里,海拔2450。00米,年平均气温13。50℃,年降水量900。00毫米,适合种植洋芋、荞麦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467。00亩,人均耕地1。2亩,林地93675。00亩。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三、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

为推进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局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新农村建设要求,认真履行新农村派出单位职责,督促派出指导员的工作。单位领导及派出新农村指导员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驻村委会13个村民小组的发展状况,立足村委会发展实际,认真分析村委会建设新农村的优、劣势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助和配合村委会抓好“三农”工作。我局通过指导、协助、参与“两委”换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抗旱救灾、护林防火等各项新农村建设工作,力所能及地帮助村委会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稳步推进了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积极参与、指导村委会“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制定措施,加以解决,限度地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

二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抗旱救灾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积极投入抗旱救灾,全力以赴抗大旱保民生。。

三是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缮水沟、道路等基础设施,确保农作物能够充分灌溉,道路能够畅通无阻。

四是邀请相关农科人员,积极组织开展林果、药材科技培训,提高村民发展经济作物的科技含量,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五是投入5000万元,积极帮助开展村委会各项工作,间接推进了201x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六是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工作及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进展顺利,社区治安有序,无超生行为。

三、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一年来,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尽管取得的一些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一是由于今年我县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人力、物力、财力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发改局人员编制少,各项事务繁多,对新农村建设的人力、物力相对投入不足;三是需建设完善的道路、沟渠、垃圾处理池、村民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多,资金缺口大,特别表现为山区水利基础设施差,大部分山地靠雨季时节耕种,广种薄收。

四、下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打算

今后在推进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将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式:

一是进一步督促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履行好职责。

二是做好各项协调工作,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作物的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四是协助驻村“两委”班子,积极协调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经费。

五是稳步推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农村社区工作案例 农村社区发展现状篇二

平邑县加强标准化规范化支部建设

以组织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__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提升农村党组织组织力、助推乡村振兴,2024年,平邑县将农村党建标准化建设工作作为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通过一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一套“职责清晰、要求具体、步骤严谨、目标明确、考核科学”的党建标准化体系,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效能得到有效提升,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坚持问题导向,本着务实、管用、有效的基本要求,精简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实效。

第一,实施村级组织设置标准化工程。明确村级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以村党组织为统领,党员会议、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主体、村委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村级群团组织和村级经济组织为有力支撑的“五位一体”组织体系。

第三,实施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工程。严格党员发展程序,优化发展对象年龄结构和文化素质;强化教育培训,针对流动党员、年老党员、在家党员、创业党员等不同群体,创新丰富学习载体,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严格党员管理,扎实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丰富“评星授牌”工作内涵外延,针对不同党员类别,细化标准措施。

第四,实施村级组织活动标准化工程。细化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层党建制度程序步骤和落实措施。探索建立“党员集中活动日”“村务决策日”“财务公开日”为主要内容的“三日合一”主题党日制度。

第五,实施村级议事监督标准化工程。制定《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规范》,逐项细化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责范围、监督程序、结果运用,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民主议事程序,强化对决策民主和项目结果的监督审核,落实村务单据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监委主任三方签字制度,着力打造阳光村务。

第六,实施村级组织保障标准化工程。建立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标准化、村级办公服务场所标准化为基础,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支撑的村级保障标准化体系。扎实推动光伏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建立兜底制度,2024年实现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按照面积不少于150㎡建设要求和“六室两平台一公开栏”建设标准,科学规划提升村级办公场所,确保满足服务群众需要。

进行流程再造,坚持因地制宜、创新突破,紧紧围绕组织设置、班子建设、议事监督等六个方面,分层次、分类别提出农村党组织可遵照执行、可量化考核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标准,明确操作指标,构建了内容“精简实际能管用、党员干部乐接受、督查考核易操作”的制度体系,确保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明确“12310”工作思路,围绕制度规范、场所建设、组织生活等主要内容,提出“12310”创建模式,即围绕打造“五星级”党组织一个目标,利用推进方案和推进台账两个抓手,以“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权责约束”“三日合一”三项制度落实为重点,实施场所“十进阵地”建设,实现党建软件过硬,硬件规范的目标。

明确镇街党委直接责任,将建设工作纳入镇街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层层传导压力,明晰工作权责。按照试点推行、梳理总结、全面创建三个步骤,扎实推进工作开展。试点推行阶段,借鉴保太镇试点经验,各镇街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先试先行、试点推进的原则,大胆创新,强化实践,对标准化的工作措施、制度体系进行细化明确,形成科学高效的制度体系。梳理总结阶段,根据各镇街推行情况,召开座谈会议,在综合各镇街试点推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文件制度逐项进行细化完善,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简洁实用的农村党建标准化制度体系,进行全县推广。全面创建阶段,加强调研指导,强化激励考核,推动工作落实落地。2024年底,各镇街行政村农村党建标准化达标率不低于20%,2024年达到50%,2024年底实现全部达标。

农村党建标准化是实施乡村组织振兴的有效措施,通过规范村党组织各方面,形成标准化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切实增强了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能力。

农村社区工作案例 农村社区发展现状篇三

塑造农旅融合新品牌,带动“小草莓大产业”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七家镇西道村,位于京承出游黄金游线上,靠近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热河皇家温泉度假区内。几年前这个只有1260口人的小山村还是一个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的穷乡僻壤,读道文旅规划设计团队助力扛起规划大旗,为村庄发展提供全程服务。以西道村草莓产业为依托、草莓元素为主题文化ip的全域、全产业链体系规划,破落的村庄一夜成名。助力当地的产业产能与人居生活焕然一新并不断迭代升级。村庄规划后的草莓公社,被评为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

规划通过整合四季草莓、森林温泉、田园风光、特色餐饮、民俗展演等优势资源,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方式,集中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草莓香草等特色产业,实现“美丽乡村+扶贫攻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开发+农村电商+沟域经济+城乡统筹”八合一融合发展,形成河北美丽乡村建设典范。

住宿、餐饮、购物业态融入打造以“草莓采摘、温泉沐浴、民宿体验”为主题的全新农旅融合品牌——草莓公社。对农户住房改造,包括农户住房外立面改造、庭院营造、室内装修设计,提供草莓主题住宿体验;在建筑及景观小品营造过程中突出草莓文化主题元素。从廊桥、路灯、舞台到卡通雕塑、产品标识、餐饮用品,融入鲜明的草莓文化元素,打造独特的食住行游购娱全体验草莓之旅。

充分利用当前乡村振兴大环境下各类政策支持以及旅发大会的助力,依托项目区优良的山水田园环境与农业资源。规划以草莓产业为主导产业,结合皇家文化、民俗文化两大文化特色,整合“南部草莓小镇、中部草莓园、北部稻田”,打造集草莓主题观光采摘、皇家娱乐休闲方式体验、田间特色游乐活动体验为一体的“草莓产业+田园旅游+小镇” 完美融合的示范样板项目。

(一)资本融入。隆化县政府仅在改善水、电、路、灯基础设施上便投资700万元,实现了美化、绿化、亮化,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群众生活品质。按照特色民宿接待的规格和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将12家别墅型农户客房改造成草莓主题的特色民宿,铺设完成4000平方米的村内道路,并修建停车场、拦河坝、游客接待中心、景观廊桥、观景台等设施。在园区建设上,一方面精打细算用好山水林田湖项目资金和财政旅游发展基金,另一方面用市场化思维解决政府的难题,通过实施城市景观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建设ppp项目,为旅游发展引来资金活水。

(二)效益分析。项目总投资亿元,流转土地1300余亩。目前占地面积500亩暖棚及游客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成,正常投入运营,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自2024年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万人次,其中2024年上半年已接待游客万人次,营业收入130万元。”

通过读道文旅打造的“草莓ip”系列项目,西道村草莓种植达到1100亩,全村一半以上耕地都种植草莓,彻底改变过去种大田、靠天收的传统农业结构,提高了产业层级。仅草莓种植一项,就安置当地150余人,特别是当地妇女广泛参与其中,按年均万元计算,增收375万元。同时,带动9个种植大户,以房屋入股,每年每户最低收入万元,增收万元;加之通过土地流转,租地打工、规模种植、四季采摘,增收近500万元,日接待能力8000人。

从村庄、到小镇,再到整个谷区,使得当地靠着草莓摆脱了贫困,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让乡村振兴的建设真正的做到了因地制宜,符合了乡村振兴的精神要求,真正赋予了村民产业自主“造血”的功能。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环境改善、产业多元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径,成为环北京贫困山区以产业融合发展助推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一次有益尝试。

农村社区工作案例 农村社区发展现状篇四

欧洲人说,如果农村不能呼吸,城市也将窒息。

持续扩大的城乡差距使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惴惴不安。_曾就农村问题多次讲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要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②]“农村不稳定,整个_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们没有摆脱贫困。”[③]“如果不解决这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问题,社会就是不安定的。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和其他的经济活动,不能建立在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的贫困的基础上。”[④]现在,许多人都意识到必须在三农之外来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就是要减少农民,要迅速城市化,要把农民转化为市民。但社会的发展是连续的、渐进的,那种突飞猛进的社会跳跃所带来的恐惧感早已嵌入我们民族的仍时时隐痛着的记忆里了。城市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被称为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白皮书”的《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5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要从现在的37%提高到75%,每年需要大约有一千万到一千两百万人口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即便如此,届时仍有几亿人口生活在乡村。在如此长的时间段内如何缩小城乡差距,给那些远离城市的人们以不算匮乏的生活和平衡的心态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建国前,作为无产阶级最可靠同盟军的农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建国后我国长期推行二元经济结构模式,通过牺牲农村,限制农民流动来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推动了城市工业化,使城市成为一个人口集中,文教发达的社区,而广大农村则仍长期停留在传统的、封闭的落后状态。直到几年前为连绵不绝的通货紧缩寻找对策的时候,才发觉其主要原因是农民的收入太低,70%的农民消费只占到全社会消费总量的30%多一些;一个叫_平的乡党委书记终于向_说了实话: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三农问题由此被抬到了一个从未达到过的认识高度。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也大为增强。现在,无论是在道义上还是从实际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的需要上都已经到了工业返哺农业,城市关怀农村的时候了。我们认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可据以振兴农村的具体途径。

在这里,农村社区建设的含义是,在逐步改善外部宏观环境的同时,以输入一定的资源为契机,推动农民充分参与,自主,自为,以期最终建设起一个环境优美、人文和谐、可持续内源发展的农村社区。

以下就乡村社区建设的实质、内容与形式分述如下:

一、融入社会

农村社区建设并不是要为农民构筑起一个个世外桃源,相反,它的实质是使一个个孤立的农村社区融入整个社会。

二元化社会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国家具有的特征,但是中国的二元化尤其典型。城乡隔离政策的施行导致了城市化远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滞后带来的损失是双重的,一是制约了城市自身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人口的自然增殖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地的矛盾,农业无法产生规模效益。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社会伤害;农民首先不是一种职业,而成了一种社会或政治身份。打破户籍屏障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只要我们到农村去走一走,就会发现有许多新建的房子根本没有人住,那些在城市经商或务工的农民一方面不得不每月缴着房租,另一方面自己的房子长年闲置,这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财富的浪费。当然制约农民移居城市的障碍不仅是户籍制和其他一些各具特色的歧视政策,还有一个因素是农村土地制度。由于人的禀赋和资源占有的不同,那些热爱城市生活并已经在城市中有着稳定收入的人是有能力成为一个地道的市民的。但是,模糊不清的土地所有权使他们仍然对土地保持着一种微妙的牵挂。深化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既有利于解决那些进城务工经商和以非农产业收入为主的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也方便了城市工商企业投资于农村。如果说户籍制度改革为城乡一体化打开了一扇单向流动的门,那么对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探索就有可能为城乡一体化打开一扇双向流动的大门。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优化配置资源,而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恰好阻碍了对这种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体系,土地制度的深化改革是绕不过去的。无论是鼓励农民进入大中城市,还是就地发展小城镇,都和土地制度的变革有着紧密关联。政府应鼓励各地在具体的乡村建设中探索各具特色的有利于土地流转的制度创新。

在许多人的调查中,对农民的善分不善合有着诸多的描述和埋怨。可谓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分田承包之后,每家每户都是一个微型的生产企业,每家每户都购置相同或类似的生产工具,采取相同或类似的生产方式,户与户之间基本上不发生生产联系,而提供生产资料和收购农产品的部门都是和农民无干的国家垄断企业。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精辟地论述了建立在这种生产方式上的社会组织的特征,“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⑤]现代的农民经济仍然是自然经济,只不过改善了生产工具,实现了地租和赋税的货币化而已。只要这种农业仍然是生计农业,仍然是建基于一块块土地被分割开来的农业,农村的这种状况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改观。

农民的这种不合作不止导致社区生活的死气沉沉,更要紧的是他们作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已经被深深地卷入了市场,而不是作为一种有机的联系以在市场经济中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前,他们每个人都被限制在一个木盆里,没有扩大活动的余地,现在他们还是在木盆里,但是这个木盆连同木盆里的人已经被抛进了市场经济的湍流。

分散的、同构的生产模式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财的闲置,在中部地区的农村调查中,特别是旱作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家庭都备有整套的农业机械,而这些机械能够发挥作用的时间在一年里也就是二十天左右。加之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的攀升以及苛捐杂税的沉重,狭小的土地已无法承负日渐增加的成本,一些农民已经抛荒而逃,“耕者乐田”的乡村图景渐行渐远。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矛盾的一个发展方向。目前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公司+农户”、“专业协会+农户”、“股份合作”、“合作社”等。在以“公司+农户”为代表的农企合作过程中,分散的农户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合作社能使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改变弱势团体的谈判地位。合作社扎根于社区,实行“一人一票、民主管理”,主要目的是为社员提供服务而不是象企业那样仅以赢利为目的,所以不会轻易变更运营方向和地点,有利于促进社区的就业和福利,是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特殊经济组织。合作社是处于农户、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中介组织,它的存在有利于市场的发育,有利于社区融入更为广阔的社会联系中去。但目前,合作社在产业化经营组织中所占比重很小,其他各种农民合作组织也很少,这是由政府的治理方式以及农民的自组织能力所决定的。

在生产日益社会化的今天,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农民自己的服务组织极为迫切。产前,产后乃至产中的服务可以依据产品的不同组成不同的专业协会。基于农民自身利益之上的专业协会是城乡市场的中介,是经济上融入社会的桥梁。应该允许农民经营目前还有利可图的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储运加工销售,使初级产品增值的利润回归到农村社区居民手中。也应该允许农民成立自己的金融互助组织。只有农民才最了解农民的需求,而且他们的运作在成本上也是极具优势的。欧洲最大的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起初就是由农业信贷合作社发展起来的。把积极构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乡村建设的持续和深入开展。

有农民面而无农民社会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非赢利组织的缺乏。应该鼓励农民成立一些社区内或跨社区的民间组织,诸如老年协会、公益协会、生产技术协会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农村生活,又和整个社会沟通了起来。马克思说,_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_[⑥]乡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培养农民合作精神与合作技能的过程。

__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要求,而推行农村社区建设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实践。全国县级行政区划2861个,除去市辖区共计2073个,国土面积90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4%,县域内人口数多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县域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繁荣农村,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至为关键。和大多数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是一个双二元社会,不仅存在着城乡差异,还存在着国有和非国有的差异。在计划经济时期,县域是薄弱环节,很少有国家投资的大中型企业,而民营经济却长期受到禁止和歧视,未能发挥应有的建设性作用,县域经济遭遇着双重困境。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县域经济就是发展民营经济。改革开放之后,那些政府转变了观念、职能和经济体制的地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比如浙江,2000年,全省县级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310亿元,占全省的71%;该省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连续十多年居全国第一,这正是他们大力发展县域民营经济的结果。和大城市里民营经济主要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不同,在县域范围内民营经济的投资项目大多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调动和保护民营经济的积极性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繁荣农村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民经济实质上也是民营经济,只不过它比民营经济的待遇更为恶劣而已。能否在广阔的乡村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是推动县域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变数。至于在县域范围内,是就地工业化还是发展小城镇或者发展县城等中心城镇,只要存在一个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的开放的市场,市场的主体自己会做出最经济的决定。如果说改革开放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外部创业的宏观环境,那么乡村社区建设就是在为农民内部创业提供契机。让农民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体和最大受益者。

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不足,部分地造成了地方政府向农民乱集资乱摊派,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施行分税制之后,中央财政状况得到了改善,而地方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却日趋窘迫,现在国家应调整宏观政策,真正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以乡村社区建设为主要组织形式,大力投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包括通讯、电力、广播电视、文教以及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农村融入社会的物质基础。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不仅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工作,也是推动乡村社区变革的契机和初始力量。韩国政府自1962-1971年实施了第一、二个经济发展5年计划,扶持重点产业和扩大出口,但在此期间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为解决这一问题,韩国政府自1970年开始发起了“新乡村运动”,并设计实施了一系列的开发项目。政府为新村运动的顺利进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1980年4月的十年间,政府投资总额达到了27571亿韩元,兴建了大量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农村市场体系、能源设施等,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超出预期目标的效果,实现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模式。[⑦]

我们在借鉴韩国经验的同时,可赋予它更为丰富的内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并不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部,甚至远远不是,乡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永续的创新过程,它不断为本地居民提供重新评估和规划自己生活的机会,不断唤醒被惯常的生存伦理所催眠的创造力。但是首先由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仍然是一个可由之展开的具体的切入点。对农村的公共工程投资以社区生产生活为中心,以吸收地方劳动力为主。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社区居民调查分析社区的资源和自身需要,自主提出革新计划与合作方式,自主参与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和评估,这样就为社区与人共同发展提供了可能。

运作模式可因地而宜。比如在县一级,可以成立一个由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非赢利组织(npo)、社区代表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的乡村建设委员会,它从政府预算中获得资金,但是不在政府编制序列之内。该机构按照现代ngo模式运作,施行透明管理,每一财政年度,由政府审计局和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交叉审计。

任何一个村都可以与专业组织或研究机构联合申请社区建设项目。项目申请书必须是社区居民充分参与下的结果,它既包括实体工程的计划,也要有未来全村的发展设计,它必须体现出村民合作的清晰脉络。乡村建设委员会根据提交上来的项目申请,实地考察,评估村民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质量以及后续的自我发展能力,决定是否投资。如果予以否决,必须给出详细的理由和改进的建议。

关于人才。县乡财政负责中小学教育实质上就是农村为大中城市培养人才,即便是由国家为农村教育买单,在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还是要留在城市。这样的单向流动必然使农村智力资源得不到相应的增长,从而进一步造成农村的衰落。现在,有许多人在谋得了安稳的生活之后,愿意为农村提供一些服务,包括许多在城市中长大的人也有这种愿望。农村社区建设要为这些真诚的想为农民作点事的人提供一个有序参与的组织化平台。追逐着利益的城乡互动是一种常态,是必需的、是基本的;基于关爱的奉献是弥足珍贵的,这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一种方式。

农村社区工作案例 农村社区发展现状篇五

一、基本情况

x村位于x镇北部,北临x河、南靠x河,水资源丰富,辖x、核x、大花厂、小花厂四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x亩,耕地面积x亩,主导产业是粮食种植业。全村共有x户、x人,党员x人,村“两委”成员x人,20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x万元。

二、经验做法

“三资”清理稳基础。村党支部把“三资”清理整顿和促进集体经济增收相结合,将存量变增量、资源变资产。针对多年前不合理发包的丰产林,在上级部门支持下,通过与承包户恳谈、多次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征求意见,最终顺利收回不合理发包集体土地x余亩。其中x亩土地以x元/亩的价格对外发包,促进村集体年增收x万元;余下x余亩在整理完毕后,通过竞标拍卖的方式,以x元/亩的价格发包,实现村集体年增收x万元。

村企共建强支撑。村驻地位于原煤矿开采区,部分土地塌陷严重,形成近x亩不可种植、不可复垦的塌陷地。村“两委”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因“地”制宜谋求致富道路,积极协调畜牧水产部门,成功引进枣庄伊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采取“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一地两用”既当租赁地、又当入股金,通过收取租金带动村集体年增收x万余元。同时积极引导投资人吸纳村民到企业从事养殖工作,带动x户贫困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x万余元。

三、成功启示

x村“两委”立足本村存在的大量连片塌陷地及不合理发包丰产林的实际,主动转变发展思路,调整发展规划,深挖塌陷地价值,提升“三资”清理实效,进而构建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模式,实现发展村集体经济与引领村民致富“同轨运转”。

农村社区工作案例 农村社区发展现状篇六

*市*县江口镇*村与*县城隔河相望,辖9个村民小组,462户,1457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山林面积4700亩。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自20*年9月下旬以来,市、县两级民政部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又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抓项目培训、抓产业引导,以三、四村民小组为重点,掀动了社会主义农村社区建设高潮,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加强“五改三建”,建设新家园。按照“基础建设以项目投入为主,经营胜建设以业主投入为主,农户建设以农户投入为主,公益性建设以政府奖补为主”的“四为主”投入机制,*村新农村建设涉及三、四村民小组农户65户。“五改三建”主要体现四有:一有规划合理、安全适用、美观舒适的房屋。共拆危房土房26户2132平方米,整治旧房52户13000平方米,95%以上的农户住上7砖混结构的“小洋房”,二有清洁经济的燃料,户户建有沼气池;三有干净整洁的厨房、厕所和浴室。新建厨房、厕所各12户,改建厨房、所各53户;四有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整治阴阳沟965为米,安砌院坝台阶1060米,建垃圾池4口。

突出为农服务,创建新环境。一是解决行路难。新建水泥路400米,新建文明路3740米,整治村道路公里。二是解决看病难。建村卫生所一处80平方米,配备医生1名,药房、病房及药品药械等设施齐全。先后两次深入该村为农村妇女作免费体检;三是解决饮水难。铺设地下排污管道285米,改选公用老水井一口,户户打机压井一口,人人饮上放心水;四是解决物流难。全村建设农用产品集中销售一处,百货商店5家,建成集居住、商贸于一体的十字街一条,解决了“买卖”两难问题。

实现农业发展,培育新产品。引进*井昌生态工程有限公司,以千亩优质水果园区建成为支撑点,积极培育新农村支柱产业。一是建设产业园区。按照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集中成片流转土地1100亩;种植苹果、梨、枇杷等优质水果品种五种,农民收入从1200元/亩增加到2500元/亩;二是发展庭园经济。庭园改土面积达5100平方米,改造水渠1100米,通过“业主带农户”,建以优质枇杷为主的小果园26亩;三是突出生猪养殖。采取大中小户型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规划建设圈舍,达到户户都有规模适度的家庭养殖,并配有沼气,突出循环经济特色,发展生猪养殖30头以上的大户23户,生猪存栏8500头,其他养殖大户39户。组织进行各种技能培训155人次,为该村经济发展培养了人才。

构建和谐新村,倡导新风尚。一是丰富社区文化。新建科技文化活动室一处70平方米,拓展户外休闲娱乐场所180平方米,读书、、健身、篮球等文化体育娱乐项目丰富;二是创建星级文明。把“五星级”文明创建活动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举办了“孝道文化”讲座3次,大力开展“争星”活动,“星级”文明家庭达到45户,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三是健全民主管理。以村务、政务公开为重点,建设好涉农政策公开栏,实行定期公开,建立健全由村民讨论通过的《村规民约》;四是拓展信息产业。50%的农户安装有程控电话,20%的村民拥有移动电话,户户安装了闭路电视,家家有电视机。

实现持续发展,建立新机制。*村成立了以“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知识分子、老复员军人)为主体,热心村落社区建设的志愿者参加的“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协会下设“五站”。即:社区互助救助站、社区卫生环境监督站、社区民间纠纷调解站、社区文体活动联络站、社区公益事业服务站、分别办理村落社区建设的有关事宜。

“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由社区志愿者组成,制定了活动章程,除详细规定了会员的权利义务和会员的产生方式外,还规定了“协会为社区提供服务保障,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的宗旨,奉行“自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和“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为村落社区建设、扶贫求助等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等工作内容。协会人员不拿任何报酬,自觉自愿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五站”则由志愿者协会成员分别担任站长,规定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

村落社区社会互助救助站:面向自然村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人员开展以扶贫帮困、互助互济和生活扶助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活动,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成立了慈善救济基金,用于帮助困难群众,在全村形成大范围的互助风气。

村落社区环境卫生监督站:抓好村落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型村落社区。主要大力抓好村落社区卫生,教育村民树立卫生环境意识,培养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协助建立农村合作医疗站,加强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不断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改善村落居住环境,改进水源、厕所,逐步消灭农村脏、乱、差、净化、绿化、美化村庄。

村落社区民间纠纷调解站:引导村民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谦互让、互帮互助;制止打架斗殴、非法宗教、偷窃等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调解民间纠纷,化解群众矛盾,消除治安隐患,做到小事不出村落,积极协助村级组织做好治安联防,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减少刑事案件,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和违法人员的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维护农村稳定。

村落社区文体活动站:通过开办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学习园地等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广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进行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提高村民素质,增强村民体质,陶冶村民情操,努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村落社区公益事业服务站:积极开展村落公益事业服务,动员群众建设和维护村落内道路,桥梁、水利、广播、有线电视设施,在条件具备时兴办敬老院、托儿所,帮助村民建设沼气池,爱护公共财产,管理群众集体所有制的村落水塘、鱼塘、树木、活动场所等。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当前,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

一是农村社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总抓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最终追求目标。二者关系具有目标追求一致性、关注重点差异性、方法措施不同性的特点,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1、目标追求一致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确立的发展目标,而农村社区建设确立的五大建设任务,其目标追求与新农村建设完全一致。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既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村容整洁”的需要,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是“管理民主”的需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则是“乡风文明”的需要,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农村社区平安建设既表达了“生活宽裕”的要求,也渗透了“乡风文明”的理念。2、关注重点差异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注的是党和政府宏观的“农村、农业、农民”政策,着力于从外部大环境入手,推进政府关于农业产业政策、农村交通、电力政策的调整;而农村社区建设则从微观入手,着力于解决每一个具体的农村社区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基础的农村社区的和谐稳定,实现农村环境氛围的整体改善。3、方法措施不同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多的是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宏观推动,而农村社区建设主要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广泛参与,其工作的平台在微观的社区,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农村“两委”和农村各种民间组织。

二是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的关系。各级都应按照“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并落实农村社区建设长期、中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发展规划。既要有积极的态度,又要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在扎实上做文章,在长效上花气力,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做到和谐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持续性、长效性和系统性。

三是体现政府主导作用与发展村民主体作用的关系。全面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主导作用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与农村社区村民的双向的、积极的、良性的互动。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村社区建设的主导责任,形成思想认识上更自觉、组织领导体制更规范、工作动力更持久的政府主导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常规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增强村民的社区参与意识,提高村民的社区参与能力,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动力和后劲。

四是坚持党的领导与完善村民自治的关系。农村社区党组织是农村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才能协调各方,保证农村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只有坚持把党的领导、依法自治有机统一起来,既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又积极支持和保障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开展活动,才能保证农村社区自治工作的顺利推进。村党支部成立村落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所有村落社区,凡党员总数在3人以上都要成立党组织,不足3名的村落要与临近村落组建联合党小组。要充分发挥好农村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党员要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确保大多数党员成为“一会”、“五站”的骨干成员,并积极支持协会和“五站”工作;二是村支部成员要编入党小组参加活动,并尽可能兼任村落党小组组长,负责抓好村落党小组工作;三是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要求,将社区“一会”、“五站”的工作内容编入设岗定责范畴,更好地强化无职党员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整体作用。

五是民政部门牵头与各部门配合的关系。农村社区建设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互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民政部门的牵头作用可概括对上是参谋助手,对下是指导督促,对兄弟部门是联络协调,为各有关部门参与社区建设打造、搭建平台,让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参与到面向村民服务的工作中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推进村落社区建设中找到自身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转变职能,实行工作重心下移,广泛开展“部门服务进社区”,强化村落社区功能。组织部门要结合创办村落社区,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无职党员的“先锋”作用;宣传部门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村落社区的新人新事,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教育、科普、文化、体育、交通、农业、水利、劳动就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民政、环境保护、社会治安、法律援助等主管部门都按照各自职能要求,针对村落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加强工作指导,把各项工作落实到村落社区,服务于村民。

六是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的关系。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在着力解决好农村社区办公、活动、服务同房,完善基础设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优质的服务为宗旨,多层次地拓展领域,推行以人为本的个性服务、贴心服务和诚信服务,满足村民群众文化、教育、社交、休闲、娱乐、健身、维权等非物质生活需求的高层次服务。同时,要完善农村社区的文化教育等功能,通过开展各类形式的以文化、娱乐、体育为载体的学习教育活动,构建农村社区共同的社区价值观、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增强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真正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农民群众自己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文明乐园、温馨家园。

农村社区工作案例 农村社区发展现状篇七

袁家村

“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

1.地理坐标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部,位于举世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下,距离西安60公里,约1小时车程。

2.村庄规模

袁家村共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发展到今天已经吸引外部3000人来到这里。

3.开发主体

村集体和村民共同组织村集体开发经营公司作为袁家村的主体,同时成立自有的村庄管理公司和多种行业协会。

4.开发理念

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

5.获得荣誉

2024年袁家村接待游客量超过5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先后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称誉,昔日的“空心村”已经成为今日的“关中民俗第一村”。

6.产业规划

农村社区工作案例 农村社区发展现状篇八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意义重大而深远。围绕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助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高铁新城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街道高点定位、率先行动,全力将**片区打造成乡村振兴计划示范区,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全区前列。

**片区位于**街道东北部,紧邻高铁新城片区,西依浞河,南靠禹王街,共辖7村,其中核心区占地5800亩,辖大埠、吴家埠3村,土地基本完成流转,现有存量建设用地220亩。**村共有156户,454口人,村内有耕地863亩,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主要种植蔬菜、花卉苗木等,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左右。近年来,该片区以**村为核心,突出党建引领,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完善配套基础,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社区化的基础条件。

一是党建引领经济作用凸显。**社区作为全区党建示范点之一,数次代表我区迎接国家和省市的党建检查;

突出党建引领,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村对标学习莱州市南关村学习公司化运营模式,采取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注册成立了众诚汇鑫实业发展公司,走出了探索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

二是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投资450万元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使用,服务中心内综合服务大厅、卫生室、警务室、计生室、活动广场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同时配套建设了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等;

**村已全部完成村改,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万平方米楼区已建成;

汇源路、汇鑫路两条主要道路重新铺设完毕;

天燃气管道已接通**村安置区;

三是产业基础已经具备。近年来片区内先后引进了绿达景观、华裕实业、顺荣蔬菜、农润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

规划建设了**工业园,引进企业17家;

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康汇源有机蔬菜,占地1000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所产蔬菜直供阳光保险总部,有机品牌农业初步形成;

总投资亿元的康尔瑞园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准备开工建设。

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整个**片区距离**高铁北站不足3公里,具备了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框架,目前正在进行以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千亩田园综合体的整体规划;

同时借助高铁经济大力发展物流业,随着“腾笼换鸟”,今明2年内,共可腾出建设土地700亩。

三、**片区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

农村社区工作案例 农村社区发展现状篇九

**街道农科村位于街道办西首一公里,县道淮三路西侧。全村四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1360人。党员44名,耕地面积1306亩。土地实行有偿流转400亩,主要以青椒种植为主,占全村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行其他产业,增加群众的收入。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先进党组织,目标考核先进村,被区、市评为文明村。2009-2011年度区文明村、2024-2024年**市文明村、2024年**市创建文明村先进村、2024-2024年省级文明村光荣称号、2024年成为**区新农村建设“四星村”。2024年9月被省评为文明村,2024、2024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星村”。

1、抓党建阵地建设。打造五星级村部,便民服务中心,现有面积430平方米,设老年活动室、健身室、图书室、文化娱乐室、服务大厅。集中挂牌、办公,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上墙。响应区组织部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高效打造党建

“十个一”工程。

2、评比“五星”党员户。充分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仲美兰户被评为2024年区“五星”党员户,活动地开展有效提高了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让每一名党员真正认识到我是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_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创业创新能力,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村党员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远程教育、专题讲座、走进道德讲堂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增长知识,大大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评判,列出正、负面清单,对照整改,取长补短,党组织活力进一步加强。

1、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两年来共投资28万元,结合环境治理对赵庄组、杨庄组、村四级路进行了绿化、亮化。方便了群众的晚间出行,美化环境,拉近城乡距离。经过几年的努力,所有庄、组与主干道硬化率达到95%,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2、生态环境治理。投入30万元对全村所有庄、组进行了综合治理,实行长效保洁,村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上级部门考核、督查中均达优秀等次。

3、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培植以杨庄组、赵集组、孙庄组为重点高效农业共240亩,几年来共办培训班13期,培训420人次,下发相关农技信息资料1700余份,协调资金55万元,新增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600元。

4、扶贫帮扶工作。村共有建档立卡户47户103人,通过结对帮扶,落实合适工作等措施,目前已有4户脱贫,通过产业扶持、技术扶持,到2024年一定能够全面脱贫。

四、集体经济项目和村居特色产业

1、集体经济增收。近两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动脑子、想办法,新建十间门面房对外招租,年收入达4万余元。村集体先后引进了“华恒包装”、“南辰机械”、“先达液压有限公司”、“兴业铸造有限公司”、“汇力液压有限公司”、“**浩邦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农科村,解决了上百口村民的就业问题,有力解决了村集体办事难问题。2024年8月,在原袁集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功引进了昊瑞物流有限公司,使得村可用财力达40万元,现有14家中小企业入驻村。5家总部经济,使得村可持续集体经济达70万元。

2、发挥村内水资源优势。利用70亩地取土,利用1-2年时间大力打造以生态养殖、休闲垂钓、农家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民致富,集体征收,为美丽乡村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农村社区工作案例 农村社区发展现状篇十

2024年为乡村振兴元年,全国各乡镇掀起了乡村振兴的热潮,其中以桐乡、丽水、沂蒙山和杨凌四个城市的案例最具有代表性,且各有特色。桐乡以顶层设计为指引,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启动农业经济开发区促进产业融合,以“桐乡模式”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的模板。丽水在保护原生态村落的基础上,创新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重新定义田园生活。沂蒙山白石村围绕“沂蒙小调”ip,打造红色革命旅游区,以红色旅游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杨凌新集村依托自身葡萄产业基础,以产业振兴+京东电商平台,打造“醉美葡萄小镇”,助力全村脱贫致富。以下对这四个成功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桐乡——做精顶层设计,实现乡村振兴“桐乡路径”

桐乡进行乡村振兴时,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源,找到优势与短板,绘制顶层蓝图,并基于前期调研出台《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形成了桐乡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同时,桐乡积极搭建产业平台,积极与嘉兴市农业规划进行对接,引入中国农科院进行合作,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创造“1+1+n”的智慧农业的“桐乡模式”。

桐乡以顶层蓝图为指引,以农业发展为核心,带动蚕桑、畜牧等其他产业发展,并结合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做活桐乡旅游业。此外,桐乡启动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计划在石门省级综合区和石门省级农业特色强镇的基础上,重点布局“一心二带五区”,即一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白马塘水乡风情带、江南田园景观带二带,和精品水果生产区、杭白菊生产示范区、糖桑菌循环示范区、产村融合示范区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区等五区。以此推动桐乡三产融合加快,实现桐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丽水——乡村振兴合伙人+规划助推,重现“世外桃源”

丽水是浙江乡村振兴的代表,从欠发达地区到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8年浙江第一,丽水成功地实现了逆袭,究其原因在于基层党组织的引擎作用和良好的规划带动作用。

丽水的“三农”监督团队是助推丽水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优势战的中坚力量,具备精英干部、专家领导等专业团队,丽水每季度上旬召开“研讨谈判会”,对各县区的主管汇报的工作进展进行排名,激发其工作动力。同时丽水向“外”借力,探索每年公开招募100名左右乡村振兴合伙人,大力推行“1(党组织)+1(村集体)+n(新型农业主体或农村新业态)”经济组织形式,通过投资、合作、招商、技术服务、入股等方式,不定期组织开展点对点的招引活动。2024年已推出10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公开招募,吸引了115个合伙人(企业)报名。

丽水注重环境的保护,重视历史文化和原生生态保护,严格制定红线,并吸引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对原有古村落进行复原,从根本上保证了丽水的内在文化特色。此外,丽水以“三农”工作为底色,形成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并发展农家乐民宿、农村电商等产业,吸引乡村在外人群回流,保持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重新定义田园生活。

沂蒙山白石村——依托“沂蒙小调”ip影响力,年吸引120万游客

沂蒙山白石村是著名“沂蒙小调”的诞生地,白石村依托“沂蒙小调”的影响力,以旅游为切入口,打造白石村特色旅游产品,并以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白石村的旅游产品主要以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为主体,景区主打“沂蒙山小调诞生的地方”为口号,主攻红色文化和国际创意市场,恢复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在此生活时期的村落场景为核心,建成了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并打造“沂蒙人家”、“沂蒙物产”等等八个沂蒙主题院落。景区沿街设置餐馆、茶座、民宿、游乐景点、景观节点等,为游客提供食、住、娱、购等服务,通过民宿、商业街、餐饮带动当地居民就业,从而推动白石村经济发展,提升白石村的文化内涵,使得白石村从众多乡村振兴的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第一财年即获得120万的游客。

杨凌新集村——产业振兴+电商平台,打造“葡萄小镇”

杨凌新集村从1976年开始种葡萄 ,已有40年的葡萄种植历史,但未形成规模化种植,为实现乡村振兴,新集村以做精做大葡萄产业,打造葡萄小镇,以葡萄产业为支柱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新集村依托各项惠农惠民政策,成立农业合作社,并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对村子里的农民进行培训,促进农民从缺乏葡萄种植技术知识的人员变成技术员、农技师、葡萄专家,以此来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同时,为了实现集约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新集村成立技术服务公司,为全村的葡萄产业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生产监管和价格指导,目前,新集平均年生产优质鲜食葡萄660万公斤,葡萄育苗2000万株,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人均年收入约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在葡萄产业成为新集村支柱的基础上,新集村根据自身地理优势和葡萄的品种优势,打造了集观光、采摘、体验、休闲为一体的“醉美葡萄小镇”观光基地。同时为打通向外的渠道,17年新集村与京东签订协议,凭借京东强大平台影像力和冷链物流系统将新集葡萄销往全国,成功地实现了新集村一、三产业的融合。

农村社区工作案例 农村社区发展现状篇十一

近年来,**区**乡始终坚持以__“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殷切嘱托为动力,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积极探索“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发展、培训造血、电商扶贫”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乡287户贫困户获得产业发展扶持,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户均年增收6000元;

同时,对接外乡贫困户196户,保证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4500元。

聚焦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强起来

为了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乡聚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旗、产业为基、就业为本,通过“造血”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寻求自我脱贫之路,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产业+就业+贫困户”的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示范带动作用,**乡将乡村优秀创业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通过搅动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推动基层党员带头创新创业。

**村党支部书记左先进创办了先进家庭农场,主营苗木、果树,吸纳贫困户15户;

江背村委会主任陆早平创办了科湖蔬菜产业合作社,主营蔬菜种植,对接贫困户26户;

塘井村党支部书记何太平创办了平岭果树专业合作社,对接贫困户18户,主营果树种植……这些乡村能人在加入村两委班子后,把发展自身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工资、年底分红等形式,把贫困户吸收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江背村委会妇女主任张单英,更是获得“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鹰潭市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荣誉称号,她创办的建富兴农专业合作社,主营中药材、水稻种植,对接贫困户30户。

在党组织的积极引领下,在乡村能人的带动下,**乡创业激情不断涌动,全乡8个村委会,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成功带动全乡农业发展强起来了。2024年,全乡共新增优秀贫困户创业代表5户,他们自主脱贫的典型事迹,被**乡树立为贫困户脱贫的“榜样人物”,在全乡大力宣传,推广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贫困户脱贫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秀美田园,推动乡村旅游旺起来

山上的花儿盛开,大棚里小樱桃正红,水面上碧波荡漾……走进**县**乡**村的“**小镇”,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意盎然。

今年初,“**小镇”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景区,平常时每天都有3000多人前来参观,周末时有5000多人。“**小镇”的落户,让**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昔日荒山变景区,更可喜的是,增收无门的贫困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了。今年54岁的**村管溪村小组村民陈年荣说:“我家有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在基地做些除草等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天收入100多块,生活有了保障,我感觉很幸福。”**小镇项目扶贫基地直接带动了**村50多位贫困户就业,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

美了山村,富了乡亲。近年来,**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围绕青山绿水、生态田园、美丽乡村三大核心资源,依托**小镇、九莲山庄、一龙龙虾、沁家园菊花等生态旅游景区和企业,重点发展“生态田园休闲观光、自然山水养生度假”主题旅游产品,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树立“诗画田园,秀美**”的总体形象,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

创新创业,拉动贫困农民富起来

在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之时,**乡双祥葡萄专业合作社、圣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先进家庭农场、科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脱贫攻坚的又一生力军。

泰昌农业合作社以种植芦笋、吊瓜、葡萄、有机稻种植等主,常年聘用专业管理人才20余人,带动就业100余人,2024年主营业务纯收入50万元。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形式,400余户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种植吊瓜、葡萄、蔬菜等,采取“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使农户减少了市场风险。2024年,户均收入万多元,其中贫困户8户。沁家园菊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00余亩,同时将菊花、山水、果园等结合起来,充实旅游项目,打造以菊花为特色的集菊园赏花、花茶制作、菊园品茶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度假区。通过公司+农户形式,企业和100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在保底的情况下对农产品进行收购。

与此同时,**乡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优势,重点打造8个扶贫车间,吸纳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对象85人,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赚钱。张国太是**乡**村委会人,夫妻俩均为残疾人,三个小孩在读书,家庭非常贫困。现在,夫妻俩受聘于泰昌农业合作社,在区域从事果蔬种植及基础设施维护,每月增收近5000元。因为扶贫车间送来的工作岗位,张国太在2024年成功脱贫。

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乡各农业合作社表现抢眼,不仅对接了本乡绝大多数贫困户,带领本乡人民脱贫致富,还对接了本县其他5个乡镇、2个场的贫困户。

绿水青山美如画,**人民致富忙。近年来,**乡通过抓产业、促创新、美环境,一系列成效显著的举措在红土地上扎根、萌芽、蓬勃生长。农业强起来了!农村美起来了!农民富起来了!**乡在产业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欢畅,**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自信,**大地离着乡村振兴的梦想越来越接近……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

雕塑 信息流广告 竞价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剧本网 网络推广 自学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信息网 石家庄人才网 买车咨询 河北人才网 招生考试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工作计划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好做题 游戏攻略 考研真题 代理招生 心理咨询 游戏攻略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品牌营销 商标交易 游戏攻略 短视频代运营 张家口人才网 秦皇岛人才网 PS修图 宝宝起名 零基础学习电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语料库 范文网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短视频剪辑 情侣网名 爱采购代运营 保定招聘 黄金回收价格 情感文案 吊车 古诗词 邯郸人才网 铁皮房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微信运营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关键词优化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儿童文学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风水运势 狗狗百科 教育培训 游戏推荐 抖音代运营 朋友圈文案 男士发型 培训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网 沧州人才网 黄金回收 承德人才网 石家庄人才网 模型机 高度酒 沐盛有礼 公司注册 十亩地 造纸术 唐山人才网 沐盛传媒 铜雕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