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12983”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教评一体化心得篇一
学习是一切才能之源,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如果不加强学习,就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可能会被社会所淘汰,今后一定要注意在工作岗位上、在各种社会实践中,不断学习知识、积累工作经验,“读有字之书,更读无字之书”,把学习当作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当作生命的一部分。当今建设工程专业的技术不断更新,如果不经常的进行学习,就无法跟上当前的发展,所以,学习尤显重要,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汲取建设领域最新成果,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充分利用经常下基层指导工作的便利条件,虚心向基层同志学习,读好实践这本无字之书,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在《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指出,学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维持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一种是创新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处理好社会日新月异发生的变化。试着把学习中的“记”向“问”的转化,勇于提出问题,摆脱思维定势,对问题保持一种敏感性和好奇心,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敬业乐业关键是要强化先进性意识,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迫切要求,从小事做起,善于做小事,提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珍惜岗位,努力工作,大力弘扬 “敬业、求实、合作、创新”八个字的机关文化精神,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刻苦钻研业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掌握信息化的前沿技术,扎实做好服务工作,只有健康的心理,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和良好的心态;良好的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的恰当认同与相信;灵活的思维,在追求目标中不受思考角度的影响:强烈的创新意识,在思想系统中弥散浸润着思新求变的意向与冲动;明确目标,对未来自我有清楚的设计与追求,理想目标要清晰、可行、有价值;恒久的耐心,在追求目标创新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目标实现的高度期待;坚强的意识,为达到目标而克服困难的心理状态;坦诚的合作意识;献身精神,对新事物中蕴含的无私热爱与忘我追求。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抽象思维凭借科学的抽象概念对事物的本质和客观世界发展的深远过程进行反映,使人们通过认识活动获得远远超出靠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识。科学的抽象是在概念中反映自然界或社会物质过程的内在本质的思想,它是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其非本质属性,使认识从感性的具体进入抽象的规定,形成概念。空洞的、臆造的、不可捉摸的抽象是不科学的抽象。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经常把想到的东西和看到的东西画出来
锻炼一个人的想象力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让他把想象的东西或看到的东西画出来,绘画需要人全方位的表的表达某种物体,开始进行练习时可以从简单的东西开始(如:一个齿轮、轴承、或一件小房子),逐渐的画一些复杂的东西(如:办公楼、商场等),当然,并不是要求画的向专业人员绘图一样专业,这一步主要是增加人得“脑容量”(头脑中激活的思维量),为发明创造奠定一个基础。
(二)、遵循逻辑,认识思维的缜密性特点
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有目的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本质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恩格斯将人类的思维赞喻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认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他还强调指出:“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著名的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院士在《智慧,在于思维》一文中指出:“我认为,人的智慧的差别,在于应用思维的能力。脑力也需要锻炼,一辈子不停地努力思考,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思维的严密性(科学性、辩证性、深刻性、逻辑性)主要表现在通过细致缜密的分析,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与关系中认识事物的本质。为了完整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更为了思维成果在付诸实践的过程得以顺利施行,必须多视角、多侧面、多因素、多向度地进行思考和论证,必须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可能起作用的因素、可能发生的后果逐一进行考察和预测,然后经过分析、综合,依据对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基本判断做出科学的抉择或决策。抉择与决策的把握性取决于多向度思维的严密性。没有“水银泻地”般的严密性思维做前提,便不可能有“闪电行空”般的果断抉择与决策。
(一)、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企业文化、团队学习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网络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网络图书馆、技术论坛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不应该仅限于企业内部的学习活动,也要积极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对于我们建筑专业来说,现场应该是我们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最主要场所了,经常性的深入现场,按照现有的设计、安装规范,分析现有工艺中存在的不足,在论坛中、网络中吸取先进的经验,与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有机的分析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小范围的试验,得出试验结论,在经过讨论分析,修正试验中的不足,再进行试验,得出生产效率明显升高的工艺,这也就是创新。
(二)、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朱清时院士在总结创新能力提高的技巧的时候称,出色的科学家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地有新成就,在于他们有从不枯竭的兴趣,并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知觉,最后聚精会神地去研究它。由此看来,新发明新发现和发明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这要求我们,要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现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是理论上该有的现象,有时候也无从解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勤于思考和研究解决问题,任何新发现都是在长期的思考论证中得以立足的,搞实验的人必须要有思考的习惯,这是研究的前提所在。
(三)、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
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我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建筑工程学、建筑给排水等)。其原因是创新成果大都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组合,另外,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因此,打好基础知识的根基,对于研究新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切不可因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否则就陷入了片面论的泥潭。
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很多,分的也很细,一定要学好基础课,它是我们以后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实践则是我们实现创造的钥匙,我们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
学教评一体化心得篇二
经学院推荐,我有幸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聚集在一起,学习一体化的课程,这次培训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汽车钣金与涂装》第一期培训班。在学习期间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迪,开阔了自己视野也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却是很多。作为学生亲身体验了一体化教学,亲自参与一体化课程设计。在这些过程中,我对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此,对本次培训做如下总结:
一体化教学是适应社会和市场要求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典型生产任务为引领,以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为载体将教学与实操、学校与企业完美的联系在了一起,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有企业的生产经验和理念;通过体验使我意识到国家把职业教育提到现在日益重要的地位是必要的,它是培养社会迫切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学校要想在今后取得发展,就必须积极投入到改革的行业中去。
一体化教学是针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形式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此外,它还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充实完美自我),使得他们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能更快地融入进去。由此可见,我们教师的教学模式就发生了变化,不在是老师教、学生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老师教完了学生忘完了,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具体工作任务的发布,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而这个工作任务就是我们学生以后工作岗位上的具体任务。
借此经验,我有几点想法,不知成不成熟,仅做思考:
(1)教师思想观念需要转变,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宣传教育,教师认识不到位那么教学改革必定受阻,许多人抱有消极和不愿意改变的态度。
(2)硬件设施的匮乏,实训基地设备不足(按一体化教学配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不能直接应用,学而无用,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
(3)年轻教师缺乏工作经验或者更具体地说缺乏工厂实践的经历,缺少与企业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项目,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从而影响教学,影响毕业生质量,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一体化实施难度大,作为一体化老师要有坚定的信念。
一体化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相关基础知识及过硬的技能水平,而且还要求教师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较强的责任感,对工作生活的一份爱心和耐心。
(2)丰富专业相关知识,为一体化课程教学积累经验。
在学习体验和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到我们目前所掌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知识和技能随时都在更新,这就要求我们这一代人要有新的知识结构,只有多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只有提高素质才能适应我校的高速发展,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
(3)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实施需要一个优质、高效的团队。
一体化教学需要的不只是优秀的个人能力,它更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一体化教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作,需要一个团队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协助,一个好的团队是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一体化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整合学校的优秀资源,组建一个或几个一体化教学团队,做到从上到下在思想上、行动上的统一。
(4)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结合学校实际实施。
不同的学校教学资源的配置不同,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就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将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学校的现有资源进行融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一体化,有什么样的条件做什么样的一体化,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盲目地去模仿、拿来,不要让一种新的理念走上形式主义的方向。
(1)优点
①有效增强了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
②有效提高了教师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
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
(2)困惑
①如何有效的对一体化教学过程进行掌控;
②如何掌握每位教师的学习和接受情况;
③教师内部如何进行合理的分工。
(1)学院推行的一体化改革,须定期派多一些教师进行国家级一体化培训,不能使得一体化教学改革局限于自编自导的形式状态,这样一体化教学改革就过于缓慢;
(2)教学设备、场地应按一体化教学的标准进行设计,若硬件设施不能一时满足,可适当的对某些班级进行试点;
(3)对于一体化教师的要求应与传统教学的教师有所区别。例如,一体化教师制作的工作页和策划表可代替传统教学的教案,一体化教师应每月写一次教学总结或教学反思,这样的总结、反思不一定长篇阔论,但必须是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4)做好一体化教师的鉴定工作,让教学能手、高手主动积极参与一体化教学改革,因为这些教师具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线教学经验,而不是都想方设法走行政路线,让更多、更好、更高的教师感受到应有的、实际意义的变化;
(5)一体化教学改革需不断检验其效果,教师应做到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标准,课程标准、工作页、策划表等可以参考,但不能千篇一律,应有自己的特点和创意。一体化教师在制作课程标准、工作页、策划表时会花很多时间,所以教学安排上不能有过重的教学任务,不然最终会流于形式。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做得还不够全面深入,认识的还不够透彻还需要继续的学习,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等待我们探索、研究的东西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一体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把一体化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此感谢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不断和同行业人士学习交流,努力完善自己的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争取在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中起一定的作用,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学教评一体化心得篇三
11月2日聆听了来自深圳技校的黄景容校长的报告后,我感觉开阔了视野,对一体化有了更深的认识。黄校长从四个大方面进行了讲解,树立一体化课程理念,组织一体化专业调研,确定一体化课程框,制订一体化教学文件。现结合所学的“一体化课程培训”来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一体化课程的表现形式是学习领域,它针对一个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一门学习领域课程由若干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是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常表现为综合性的学习任务。
“一体化”教师,是指教师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下,根据教学项目的要求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技能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理想的“一体化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整合的“一”,而不是目前所强调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能力“双师型教师”。因此,结合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和实践的要求,对专业师资特有的素质要求,技工院校教师应从单纯的理论教师或实习课指导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过渡,再向“一体化教师”发展。
“一体化教师”重点在于能胜任基于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术、实际生产和管理于一体的工作系统化课程的教学。 “一体化教师”则不仅要有专业技术职务和相应行业专业职业资格,还应有丰富的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和社会阅历,并能从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意识到国家把职业教育提到现在的重要地位是必要的,因为职职教育离社会最近,离经济最近,是培养社会迫切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作为职业教育,目前的教育理念必须改变,要改变目前的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育模式,应该遵循人的认知学习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是目前我们的教学方法距离教学做一体化的距离还比较远,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1)教师思想观念上还未改变,还需要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宣传教育,教师认识上不到位,教学改革必然存在阻力,许多人消极观望或不愿意改变已经熟练的教学方式。
(2)目前的硬件设施严重匮乏,实训基地设备不足,而且很多设备与现有的施工技术脱节,学生学完以后到工作岗位不能直接应用,学而无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受到打击。
(3)师资队伍工程素质较差,很多年轻教师没有实践经历,实验室缺少先进的科研设备,科研能力不足,缺少一些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项目,教职工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更加影响教学,影响毕业生质量和产学研合作。
(4)产学研合作困难重重,要想实现产学研合作,必须具有双赢的运行机制。因为没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过硬的科研队伍,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不足,对企业没有引力,很难实现真正的产学研合作。
我以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做。就是把教和学、教和做、学和做联络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得来的渠道,如何解决的方法,安排得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似的经验,发生相似的思路,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思路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规律,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界上一切真理,不难取之无尽,用之无穷了。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也开阔了视野。但传统的教学理念,要想进行彻底的改革,需要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克服困难,使我校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职业教育翻开崭新的一页,培养社会迫切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学教评一体化心得篇四
随着全国高级教育的普及,中职教育得到大力发展。现在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比较强,企业对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也很重视,家长和社会对中职学生的期望值也不断在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这成为摆在职校人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许多教师还拿着普教的教学方法来面对中职学生,只注重知识的讲授与书本上的练习,这显然与中职的教学目标不一致。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把对学生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开进行,教学效果低下。
中职学校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大胆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构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所以理实一体教学法等到了许多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并被普遍运用到教学中。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它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格地区分开,而是将两者交替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的局限,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践(实训、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已很难实现中职教育教学的目标。这是理实一体化教堂中最为典型的一种教学方式,这可大大地节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的界限,加速学生技能的形成速度,是一种符合教学规律的先进教学方法。只是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的要求较高,对学校的硬件设备设施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1、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满足相应的教学要求。在开展理实一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在教学内容上,有三类课程比较适合开展理论实践—体化教学:
a.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的课程内容;
b.技术性强,不进行训练难以掌握的课程内容;
c.研究性强,不深入现场无法讲授的课程内容。
2、在教材上,教师要针对所教专业的特点,所任学科的特点,学生就业的要求,精选教材或自编校本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组织编排。在讲授内容上要体现针对性与实用性,以任务为主线的编排好教材内容。课程安排上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不割裂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做到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从而实践陶行之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做三合一”职教理论。
3、教学场所上,最好选用相关实验实训场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这样可充分地使用实训设备,提高教学效果了。另外许多教学器材并不能搬到教室,只有在实场地内才能很好地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教师能力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能进
行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又要能示范和指导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只具有一方面的教学能力是不能胜任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
4、教学设备上,学校要为实训(验)室配备相关设备及足够的工量具。没有相应的设备设施,实践教学就不能很好地组织进行,教师的教学又会回到普通的教学形式中去,那将无法提高教学水平,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职学生的核心所在。
职业技术教育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目前单调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的教学环境,改变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厌学的现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如何实施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和提高,结合本校实际给予具体运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本土化教学模式。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学教评一体化心得篇五
我有幸参加这次由人社厅组织、广西石化高技承办的一体化骨干教师高研班培训,能向来自全广西这么多技校的同行们学习、交流和沟通,倍感珍惜,这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非常难得。
这次培训课程的第一天由广州工贸的张利芳副院第跟我们讲了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一体化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一体化教学工作过程的6个步骤内容;第二天由吴多万主任跟我们重点讲解了鱼骨图的使用。前两天的学习使我对工学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有了大概的了解。
第三天开始分组跟各系的老师学习和观摩一体化授课,我本人分到了焊接组,接下来的三天里,邱霞老师及焊接系的其他教师通过各种培训方式,让我亲自练习编写课程标准、编写单元教学设计及工作页的开发训练,使我对一体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6至7号我又到了德育语文组,在覃珍兰和通用素质教育中心的老师带领下,学会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下的小组协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1至7号的中途,还有机会由黄海助理跟我们分享广西石化高技一体化教学的经验和体系文件,让我了解从学校层面的推广方式和工作流程,并能得到无偿共享资料和成果的承诺,广西石化高技这种开放的胸怀着实让我赞服。
今天上午,由林洁菁专家给我们讲了合作课堂方式介绍,让我又学到了课堂组织更多的技巧,特别是她重点介绍的为能人为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恰恰是我以前犯的错误;同时她强调的小组中组长只负责策划和协调人员干活,也正是本次培训未注意到的地方,我们经常让组长干活。这个讲座令我对小组学习的认识得到了提升。
总的来说,参加这次培训,使我厘清了一体化的相关概念,加深了对一体化课改的理解,厘清了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学习任务设计方案、教学活动策划表、工作页、教学活动、一体教学设计等诸多概念,了解了一体课程开发的流程,明白了当前的一体化与传统理实一体化的区别,并且清楚一体化课改刻不容缓。
除了这些经外,本次培训授课老师的表现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他们的敬业、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不畏劳苦等都值得我借鉴和学习。比如说邱霞老师3号一整天连中午都未休息过;又比如说德育语文组的老师从早到晚都跟我们一起,真是难为她们了。没有这些老师负责任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我想这次培训的成效可能要打折了。对这些辛勤劳动、不计得失给我们授课的老师们,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提三个希望:
1、希望这次培训所接触到的资料能够给我共享;
2、再组织一次到广州工贸的培训,加深学习;
3、再做一次合作课堂的专门培训。
学教评一体化心得篇六
郾城区裴城镇三丁小学 周俊德 4月16日至17日,我有幸参加了教科体局组织的“中小学教研能力提升研修班”的培训学习。4月16日上午听了浙江省塘栖中学吴江林主讲的《学科建设的策略与实践》;下午听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方张松主讲的《理想课堂与课堂文化建设》。4月17日上午听了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祝庆东教授主讲的《从问题,专题,到课题》,下午听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教研室主任秦德林主任讲的《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在为期2天的学习时间里,不仅提升了我教研能力,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更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学到很多知识,受益匪浅。
杭州市塘栖中学副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校本教研专家组成员吴江林校长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从低效课堂的问题与原因分析入手,指出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核心要素,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活动”要保持一致性;“教学设计-课堂学习-课后评价”应保持一致性;也就是所谓的“三位一体教学设计”,这绝对是解决课堂低效问题的利器。吴校长在解释了“教学目标”的含义之后,又具体介绍了制定教学目标的五步转化法,让大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章可循。制定教学目标只是第一步,那目标是否达成了呢?如何判断呢?吴校长又具体解释了教学评价以及如何进行教学评价。他认为教学即评价,也就是教学评三位一体。这场“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式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方张松老师的专题讲座---《理想课堂与课堂文化重建设》。方老师首先指出“理想课堂”应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
1、理想的课堂首先是简单的课堂;
2、理想的课堂是有厚度的课堂;
3、理想的课堂是落实核心知识的课堂;
4、理想的课堂是会提问的课堂;方老师详细阐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其具体表现为:语言智慧,角色智慧,对象智慧,教材智慧,问题智慧,反思智慧。接着方老师讲到了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方法:
1、教学常规是底线;
2、校本研修突现——张力;
3、加强三长培训与管理(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
4、提高教师教学生命的质量;
5、教学质量管理改革;
6、教学质量的教师个案评价。教师是理想课堂的设计者、实施者、引导者,就如方老师所说,教师有了地位,学生才有地位;教师有了智慧,学生才有智慧。最后方老师讲到了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文化缺失,并从教室文化(物理空间)、班级文化(社会环境)、教学文化(教学范例)、纪律文化(规范)和精神文化五个角度对如何重建课堂文化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特别强调课堂文化中的生生关系,指出班级文化重建的核心就是重建同学的关系。今天的教育,缺的不是楼房,而是文化与技术;缺的不是理念,而是行为与操作;缺的不是水平,而是责任和精神。教育的希望,在乎教师良心的回归、精神家园的重建。专家精辟的观点与实用的内容相结合,时时引发全体教科研员的思考和共鸣。
听了祝庆东主任的《从问题,专题到课题——三个层次科研活动的设计及实施》专题演讲,令我印象很深,非常的具有实践意义,对今后的实际工作帮助很大。祝主任首先从“怎样才能烙好饼”作比方,为我们打开了课题研究的神秘面纱。阐述了其实做课题一点也不神秘,人人都可以做,立马拉近了课题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进而指出,教师研究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问题反思、专题探索和课题研究.问题反思侧重在对遇到的具体问题的即时思考和解决。专题探索是选择一个主题,以较为系统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当研究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比较规范时,就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层面。言简意赅地讲解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一般程序,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指出“最理想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应是教研、科研和师训相互融合”。科研是当研究方法的设计与运用比较规范时才能到达的层次,然后必须得有非常科学的理论方法予以应用才能去做,否则那不是中学科研。我听后就一个感觉:明白了。祝老师还有一个方面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就是教研与科研的区别是什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其实不太注意这些,甚至于混为一谈,有些时候也就是走个过场。祝老师用最简洁的语言讲明白了教研是以课例为载体,是做好了再想;科研是以课题为载体,想好了再做,而且科研是要选的,不是所有都能成为科研对象我们很多时候教研教的实际是基本功,基本功够用就行了,过于重视就局限了。听了这样的讲解,我知道了其实我的工作中是有很多的错误的。我想弯路我是不会再走了。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受到做为一名教师开展学习研究的重要性,也对课题研究和高效课堂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研究,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各位专家幽默睿智的语言,加上一个个真实具体的案例,使得两天的会场笑声不断、掌声不断。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如何正确引导生生合作、如何让课堂更简单有效,这一系列实际的方法指导,确实是给老师们带来了专业发展的营养大餐。专家精辟的观点与实用的内容相结合,时时引发全体教科研员的思考和共鸣。
参加培训机会难得,我觉得自己身上的压力更大了,但我一定要把压力变成动力,在今后教研改革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科学理论和业务知识,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改的研究和探索中,共同寻找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到教研教学,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学教评一体化心得篇七
7月13日至19日有幸参加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技工教育管理处举办、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承办的“全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教研能力建设专项培训班”。该培训班由来自省内的知名技工教育研究专家、职业教育科研机构领导和省内知名院校教学名师主持,就“课程教学技术、技能竞赛的组织与实施、青年都是的培养、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技术、教学研究和教研活动组织、教研组长工作方法”等专题进行学习交流,收获巨大。下面主要就“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技术”专题的有关内容进行总结。
所谓课程是培养人的总体方案,是将宏观教育理念与微观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具有方向性和过程性两个要素。课程目标即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与组织即如何如何组织与安排所选择的学习内容和课程模式。课程是教育机构为实现一定教育目标为学生设计的学习计划或方案,是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所做的设计和规定。广义的课程还包括教育环境和在这一环境中所进行的范围广泛的教育活动。
技工教育一体化课程必须涉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采用何种课程结构和类型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选择什么课程内容及如何对课程内容进行管理和质量控制。在组织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在组织人与人的关系,不同的课程模式会形成不同的师生关系以及不同的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在教学设计中,要处理好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是教学方案,教学是方案的实施过程。教师应当教“课程”而不是“教村”;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管“课程”而不仅仅是管“教材”。课程的范畴应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学材建设、学习环境建设和课程评价,而教学范畴应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
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是一个从简单的知识技能传授到全面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综合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和专业之外的关键能力组成,关键能力又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一体化课程中,学习任务是学习与工作任务的简称,是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它是学习领域课程(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典型工作任务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学习任务组成,通过学习任务的学习,能够建立职业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从而实现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学习任务源于企业生产或服务实践,具有学习价值和教育意义,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是在工作情境中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取得工作成果而进行完整工作行动的过程,能够获利直观的实践体验,能够学习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从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生涯中从事的工作是一个由易到难逐渐推进的过程。从事由指导下的简单工作、限定的工作任务、常规任务处理、蕴含问题的非常规工作、到无法预测的特殊工作渐进的过程。职业生涯由完成不同难度的多级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实现。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典型工作任务同时也构成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每个职业通常有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
一体化课程开发是在社会关键性问题框架下研究工作的过程。将社会的关键性问题归纳出职业行动体系;再从职业行动体系中提取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即若干门一体化课程;最后将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学习任务即教学目标。是一个从职业行动领域到一体化课程再到学习任务的过程。学生在行动和交流的基础上内化,通过行动获利认知,最终获利知识、技能与工作要求。当前技工教育正值改革的关键时期,为落实校企双制的办学方针,实践一体化教学,用最新职教理念和有效培训方法对教师进行综合工作能力培训是提升学校能力最有效、最紧迫的工作。
我校正值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发展时期,也正处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世行一体化课程改革项目的攻坚阶段,有机会参加省厅组织的“一体化教学教研能
2力建设专项培训”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本人也非常珍惜这一机会。通过走出校门参加学习、与同行交流,发现我校与省内知名院校之间、本人与省内名师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距。我会把此次培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中,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希望学校能给我更多的机会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