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古人云:“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闲人读闲书,可以说是地上神仙,享尽人间清福。
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是非荣辱不到处,卷书一榻清昼眠。
古人早已看透人生大道,将清心涵养看作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成全。
古人认为,闲暇的时候,读一些闲书,才能真正得到读书的乐趣;读书没有功利目的和一定的法则,则更能得到涵养精神的功夫。
有人说,“闲书无用”,这是不对的。
一部闲书,满目闲情,然而字里行间,却流淌着对生命魅力的无限写照,以及对生息造化的深沉思考。
闲书虽然只记录日常生活的点滴,却足以生成荡涤性灵的巨大力量。看似“无用”,实则“大用”!
有人说,看书店里图书摆放的顺序,就能反映出一个社会的面貌。如今这个时代的名片上,映衬着的正是一张张“成功学”之类书籍的封面,仿佛只有这种“有用之书”,才能让人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获得存在感。
对比古人,今天的大多数人,未弄清自己所求,却始终活在他人的价值观里,结果必然是遗憾终身!
1.《闲情偶寄》
作者是清代李渔。
据说李渔出生时,母亲肚痛三天三夜不能分娩。有一道人路过,说这孩子是星宿降地,李家地盘太轻,载不动,建议把产妇移到祠堂后,李渔才呱呱坠地。
正因为道人说他是神仙下凡,所以取名李仙侣,字谪凡,李渔是他中年后自己改的名字。
纵观李渔生平,其仕途、人格、行事、文章,确实都无不具有仙人般的出世风范。
因为早年科举考试不顺利,他毅然走“人间大隐”之路,去杭州卖文为生,写了大量戏剧,也曾经去南京生活。
他组建家庭戏班,到处演出,结交达官贵人,改定《金瓶梅》,编《芥子园画谱》,从事文化产业,活得挺滋润。
李渔倡导休闲文化,是研究生活乐趣的大师,有一副对联最能表现他的生活态度,“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西东”。
“星宿下凡”的李渔,像个半仙,热爱人间又把人间看得清透玲珑,人世在他心中如月如花又如梦如幻。
《闲情偶寄》写词曲、写音律、写居室、写服饰、写花草、写养生,无不是笔尽其物,物尽其灵。
闲情是古人刻意的追求,并非无事可做,也不是对事不负责,而是不受制于外物的淡泊明志。
闲情难得,所以只能是“偶寄”,偶尔有所寄托。这种闲情是无价的。
《闲情偶寄》,被林语堂称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
2.《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是清代纪昀。
纪昀,字晓岚,就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那个“纪大烟袋”。
古人读书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而这《阅微草堂笔记》可以作为上厕所、蹲马桶时候的最佳读物。
这本书虽然是大书,却是由一个个独立的故事编成的,古人笔记体裁的书都这样,文字精短,两三百字成就一个神怪鬼异的故事,没有赘言没有多语。
纪昀把自个儿当成收录员,街头巷尾地收,鬼也收魂也收,少不得狐狸树仙,一并进入《阅微草堂笔记》。
上厕所的时候,随翻一页,随看一行,从哪里起都是一个崭新的故事,省了书签,也省了时间。
这样说并没有对纪昀的这本书不敬的意思,这本书与《聊斋志异》并称“双璧”,虽然也讲鬼狐故事,却不是无聊,对于民生之疾苦,吏治之黑暗,社会之时弊,世态之炎凉,人性之卑微,有很多针砭,并且文笔幽默风趣。
有人觉得稗官野史,小说之类的东西与“道”无缘,无非是让人消磨时间,博人一笑而已,其实,浅显易懂的东西,其蕴含的道理也可以很深刻,对人有更大益处。
现代的人,趋于浮躁,不读书,不明理,纸醉金迷,心灵没有慰藉,信仰缺失,于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读一读这一本书,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心和社会。
3.《随园食单》
作者是清代袁枚。
袁枚做过官,四十岁时效法陶渊明,辞官隐居于南京随园,随后的四十多年里,“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吟诗作赋,醉心风月,著作等身,弟子众多,女弟子尤其多。
他曾作一副对联说,“不作高官,非无福命只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意思是说他不愿做官只是因为懒惰,成不了仙佛是因为贪恋人间闲人之福。
吃,是一种享受;会吃,却是一门学问。并非所有人都能把到嘴的美味佳肴,说出子午卯酉,讲得头头是道。而提起笔来写吃,写得令人读起来津津有味、口舌生香,那才是作为一个美食家的最高境界。
《随园食单》就是这样一位懂吃、会吃、又能写吃的高手的经验结晶。
今人写吃,容易,但写来写去,舔嘴巴舌,馋涎欲滴,终究属于一斑半点的心得、一鳞半爪的体验,充其量,只能当作食典中的一个词条而已。
而袁枚的这本小书,简直就是一部缩微版的中国饮食百科全书,将一千年来长江流域一带中国人的吃,囊括一尽。
这本书自从问世后,一直被视为食界指南,传布甚广。据说,此书有过日文译本,译者为青木正儿。至今,淮扬菜、本帮菜、杭菜、徽菜,万变不离其宗,跳不出这本食单。
4.《镜花缘》
作者是清代李汝珍。
李汝珍以精通“杂学”闻名,《镜花缘》则展示了他的博学。
有人认为写武侠小说的金庸很博学,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完整地读完《镜花缘》。
“从来幻事皆是真。”
《镜花缘》是神幻小说,也包含着严肃的现实内容。
小时候为动画片《镜花缘》里面的“吃仙草身轻如燕”“坐飞车一日千里”而向往不已,还为唐敖、多九公、林之洋能游历君子国、两面国、女儿国、黑齿国、无肠国、淑士国等奇异国度而激动不已,长大后明白很多故事是有深刻含义的寓言。
李汝珍原计划是写二百回,结果只有一百回面世。
书中谈及商道、琴艺、岐黄、音韵、诗文、剑术、弓射、对联、算法、玄学、茶道、赌术,以及种种古人生活的习俗民风,令人赞叹。
尤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除了璇玑图解读,“鸡兔同笼、勾股定理”等数学问题之外,还有古人竟然已经知道利用声速来计算距离,确实让人获益匪浅。
其中海外游历的章节,有《西游记》《山海经》的印记,而才女宴游似《红楼梦》,勤王破阵似《水浒传》。
《镜花缘》的前四十回故事性都非常强,颇有可读性。从百花仙子下棋误事遭贬凡间,到唐敖等人周游海外列国,描写生动,想象丰富,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如果你喜欢游历四海的新奇,读《山海经》的遗意,那么就可以读这前半部分。
而后半部李汝珍则醉心于展示自己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如果想见识什么是博学,或者想和作者较量一下知识,那么就可以可以好好读读后半部分,尽管后半部分有些枯燥。
5.《浮生六记》
作者是清代沈复。
《浮生六记》是沈复的自传,曾经被林语堂译为英文,书名是“六记”,但是内容只有“四记”,因此有好事者又伪作了“两记”来补上。
“四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
“闺房记乐”看似风月,读来却不伤雅致,反惹人心生艳羡,句句皆心声,事事皆真情,内容兼文字皆清净明了,言已尽而意尚远。
“闲情记趣”记闲情逸趣,情是闲情,趣是野趣,物是身外之物,但却一点不觉得有玩物丧志的诸般狎猥。
“坎坷记愁”记父子失和,记颠沛流离,记妻丧父逝,读之有如读《水浒传》,天下坎坷,世道艰难,眼看山穷水尽,但也会有天上人间的慈悲。
“浪游记快”写风物胜景,写古寺深山,写绩溪城,写黄鹤楼,写赤壁,抒胸畅怀,感慨万千。
《浮生六记》的可爱,在于能从凡尘琐碎中发掘出情趣与意味来,一花一天堂,一沙一世界,尘寰俗事里也有着人世的繁华与炎凉。
沈复平生有两爱,一爱读书画画,二爱他的妻子陈芸。林语堂说:“《浮生六记》里的陈芸,是中国最好的女人。”
6.《推背图》
《推背图》号称“中华预言第一奇书”,传说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他的师父袁天罡编写的。
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就此打住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
《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
推背图除去第一像“引言”和最后一象“结言”并非预言外,共有58象预言,传说在清初金圣叹在世的时候已应验到第33像。
一般认为从第39象至47象,是代表从二十世纪中叶至廿一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预言,而且从39象至42象都已经发生。
其实把《推背图》当成闲书看最有趣,里面充斥着各种谜语,前面的内容可以看成是历史事件的纲目,后面的内容供人猜测,可以作为智力游戏。
7.《幽梦影》
作者是清代涨潮。
涨潮虽然因为捐资而得过官,但是并未入仕,一辈子吟风弄月,闭门著书,得尽闲人之快。
张潮一生所做的事,主要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一种雅致的唯美的生活。看他的著作《幽梦影》,可以体会他的闲情逸致: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
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韵致,美人之姿态,皆无可名状,无可执着,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8.《茶经》
作者是唐代陆羽。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在中国历史中能称为圣人的一只手掌都能够数的出来,并且大都是公元前的人物。
而在唐代有个人仅仅因为一本书就被封为圣人,他就是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
据说陆羽小时候因为丑陋而被遗弃,被僧人收养,12岁时逃出寺院,到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作了优伶。
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却幽默机智,演丑角极为成功。
后来又因为长于诗文,得以结交达官、高僧和名士。
陆羽有一首《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可以看出他的人格魅力。
《茶经》七千多字,写作过程却前后经历了近三十年,可见他的勤奋与认真。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在我国传统社会里,研究经书被视为士人正途。像茶学、茶艺这类闲杂学问,只是被认为难入正统的“小道”。
陆羽不像一般文人被儒家学说所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思辨与美学追求溶于茶这种物质生活之中,从而创造了茶文化。
9.《瓶史》
作者是明代袁宏道。
插花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佛教的供花,始于南北朝,发展于唐宋。到了明代,插花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特别是明代中、后期,文人墨客崇尚怡情养性,大量种植观赏植物,以花会友,寄情于花木丛中。
瓶花所给予人的,正是近在咫尺的与自然的交流,它是喧嚣的尘世中可能保有的一份健康与活力,它会从精神上给予人们启发和满足,令人取得由静观万物而获无穷乐趣的凭借。
《瓶史》两卷,正文共十二篇,加上“小引”,实为十三篇。对花材的选用、花器的选择、供养的环境以及插法、品赏等,都有很详尽的分析阐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和研究我国插花艺术的专著。
现在日本仍然有以袁宏道名命名的花道流派“宏道流”,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10.《长物志》
作者是明代文震亨。
《长物志》是一本写园林建筑、陈饰器物的笔记式专箸,涉及方面很广,有建筑、花木、园林、禽鱼、书画、日用器皿、衣饰等等。
明代居家家具与陈设,崇尚明洁、不尚娇饰,是当代“简略”风格的古代范本,而《长物志》同样体现了简洁素雅的居宅观念,以及制具尚用的东方独特生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