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从军行七首(选三)
【题解】
本篇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诗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安史乱起回乡,道出亳州(一作濠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擅长五言古诗和五七言绝句,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有《王昌龄集》。
《从军行》,乐府旧题(见杨炯《从军行》题解)。王昌龄的组诗共七首,这里选其中的第一、第四和第五首。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1)。更吹羌笛《关山月》(2),无那金闺万里愁(3)。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5)。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6)。前军夜战洮河北(7),已报生擒吐谷浑(8)。
【注释】
(1)海风秋:从青海湖上吹来阵阵带有寒意的秋风。上,一作“坐”。(2)《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辞·汉横吹曲》旧题。多为伤离别之辞。(3)无那(nuò):无奈,无可奈何。金闺:闺阁的美称。这里指闺阁中的妇女。(4)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即今甘肃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5)楼兰:汉代西域国名(今新疆鄯善县东南)。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6)辕门:古时军营的门或官署的外门。(7)洮(táo)河:水名。黄河上游支流,源自甘肃、青海两省边界的西倾山东麓。(8)吐谷浑(tūyùhún):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今甘肃、青海一带地区。唐高宗时,被唐、吐蕃联军所败。这里泛指俘获敌人。
【导读】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多方面表现征戍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豪迈与悲壮、昂奋与凄怆相交融的深沉风格。这组《从军行》诗,每首描写一个场景或刻画一种形象。其一写的是一位处于战斗空隙之中的唐军战士和他对远方妻子的怀念。其四则通过眼前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遥想战况的激烈悲壮,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其五描写在恶劣气候下唐军所取得的辉煌战果,洋溢着鼓舞人心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如其四:首写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隐隐的雪山绵延千里;越过雪山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也使得最后的抒情“不破楼兰终不还”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形象地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思考】
侧面烘托是古诗常用的手法。试以其中一首为例,分析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一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