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陆 游
陆游自己曾说过:“诗因少睡成。”(《夜坐庭中》)翻一翻《剑南诗稿》,就会发现“因少睡”而“成”的诗确实不少,单以《枕上》和《枕上作》为题的就有二十九首,如果再加上如《雨夕枕上作》、《枕上口占》、《枕上感怀》之类便有近五十首。诗人怀恢复之念,伤金瓯之有缺,恨壮志之难成,而今垂垂老矣,从戎无日,而此情此志,犹刻刻不忘,每于夜深人静之际,感慨欷歔,形诸歌咏。这就是此类“枕上作”的来由。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不寐之夜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因为夜不成寐,才能听到城楼上的更漏已经报过三更。也因为是在深夜,才能感到“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孤灯无焰”,如何能知道“穴鼠出”呢?那只有是听声而知了。这是说室内。在室外,只听得窸窸窣窣的脚踏枯叶之声,可以推知,那是“邻犬”在行走。这两句细致刻画了静夜不寐的情景。
“枕上三更雨,天涯万里游。”(《枕上》)被淹没在如此黑暗、冷寂的气氛中的诗人,岂止是孤独难眠,更使他万千思绪齐涌心头——“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东汉人范滂,字孟博,他“少厉清节……有澄清天下之志”(《后汉书·党锢传》)。初平,即黄初平,“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其兄初起就初平学,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神仙传》)。这两句诗将“壮日”与“残年”相对,在时间上有个相当大的跨度,在内容上也有许多省略,要将这省略的内容填补进去,方好理解由“自期如孟博”,到“但欲慕初平”的心理变化。陆游生于动乱,长于忧患,人民的悲苦,国家的分裂,父辈爱国思想的感染,使得他很早就立志报国,以天下为己任。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感兴》);“少年不自量,妄意慕管葛(管仲、诸葛亮)”(《自警》)等等,这些诗句都可以说是“壮日自期如孟博”的注脚。可是,生活所给予他的只有挫折和打击,几十年的岁月就在无数次希望、无数次努力和无数次幻灭中流逝了。行遍天涯千万里,报国欲死无战场。终于,不得不怀着失望的心情,拖着衰老的身躯,寂寞地回到故园。而今已是风烛残年(陆游写这首诗时已八十一岁),“既不能挺长剑以抉九天之云,又不能持斗魁以回万物之春”(《寒夜歌》)。贫病交加,僵卧孤村,抚今追昔,真想能够像黄初平那样走进“金华山石室”,修道成仙,远离尘世。用“壮日自期”与“残年但欲”相对,感慨极深。但是神仙之事悠邈,于是只得另觅安身立命之所,因而诗人到此笔锋一转,“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松江,即吴淞江,太湖的支流。此处似不必拘泥,可泛指江湖。这两句要联系上文来理解,意思是说,虽不得往“金华山石室”,也要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这看来是超脱语,其实,和李白所说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样,只是愤激之词罢了。他的另一些诗句:“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犹期垂老眼,一睹天下壮”(《秋怀十首……》)。才说出了他真正的心声,真正的期待。
诗的后四句,由回首往事生发开去,以豪放洒脱之词,抒发出深沉激烈之情,排宕开阖,波澜迭起,反复吟咏,只觉得无限辛酸,悲愤难抑。此亦可谓“忠愤蟠郁,自然形见,无意于工而自工”(《唐宋诗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