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孤山寻梅
孤山岁晚,石老树查牙。逋仙去,谁为主?自疏花,破冰芽。乌帽骑驴处,近修竹,侵荒藓;知几度,踏残雪,趁晴霞?空谷佳人,独耐朝寒峭,翠袖笼纱。甚江南江北,相忆梦魂赊。水绕云遮,思无涯。
又苔枝上,香痕沁,幺凤语,冻蜂衙。瀛屿月,偏来照,影横斜,瘦争些。好约寻芳客,问前度,那人家。重呼酒,摘琼朵,插鬓鸦。唤起春娇扶醉,休孤负、锦瑟年华。怕流芳不待,回首易风沙,吹断城笳。
-----张翥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这是宋人王淇的《梅》诗。确实,自从林逋(字君复,私谥和靖先生)隐居西湖孤山、留下“梅妻鹤子”的佳话之后,“孤山寻梅”就一直成为宋元文人所钟爱的一个热门题目。而此首《六州歌头》,即是其中的一首名篇。
梅花不同于一般的春花秋卉,它的特点在于其耐寒、高洁和超尘拔俗。而孤山的梅花则因其与林和靖的大名紧紧联系在一起,故更带有深浓的古雅气息。张翥此词的上片,就扣住上述特色层层深入地描写他的“寻梅”过程。起首两句“孤山岁晚,石老树查牙”,便入手擒题,点明寻梅的时地风物,给人以寒冷和高古的“第一印象”。“查牙”,即“楂枒”,今通作杈丫,树枝交错杂出貌。以下则又反复渲染这两方面的感受:从寒冷方面来说,它写及早梅的“自(空自)疏花,破冰芽”,又写到寻梅时的“踏残雪”,还化用杜甫的诗意“天寒翠袖薄”(《佳人》)对梅花作出“独耐朝寒峭”的颂扬。从高古的方面来说,它用“逋仙去,谁为主”来为孤山的梅花显扬其“身世”,使人深觉此花非同凡花,它的“主人”竟是数百年前的高士林和靖;又用“近修竹,侵荒藓”的幽峭环境进一步来衬托梅花的高洁和寂寥。这样,通过反复多层的描写,就使开头给人的“第一印象”得到了强化和深化。而上述印象的获得与不断强化、深化的过程,实际也是词人“寻梅”的过程。所以阅读本词的上片,读者就犹如观摩一幅元人用水墨画成的“踏雪寻梅”的长卷:天寒地冻,石老树秃,一位头戴乌帽(平民服饰)、身跨瘦驴的诗人正在孤山的岩边小道和竹间幽径旁寻觅那残雪寒冰中绽开不久的早梅嫩葩……而词人对于梅花遭受冷遇的怜惜,对于梅花不畏冰雪的钦佩,对于梅花高雅贞洁品性的仰慕(为此他特借用了杜甫“空谷佳人”的比拟),以及对于林和靖流风余韵的深情追怀,这种种的观感和联想则更在“画卷”以外凭借词人的直接抒情而得到亲切自然的表露。故此上片主要通过一个“寻”字写出了孤山之梅的“个性特色”以及词人自身的爱梅情怀和骚雅情趣。而其最后几句“甚江南江北,相忆梦魂赊。水绕云遮,思无涯”则更把他的思绪从眼前的孤山之梅扩展到江南江北云水迢迢的远方之梅,并将“寻”字转换成“忆”字而使其想像飞向更加辽阔的空间,使人深感作者对于梅花的魂萦梦牵与无限钟情。
下片则从“寻梅”转为“赏梅”,并对孤山之梅作出具体细致的描绘。“又苔枝上,香痕沁,幺凤语,冻蜂衙”四句,是用工笔画的笔法对梅花作精细刻画,意谓老梅枝长满青苔,嫩梅蕊露芽则淡如沁痕;梅树之上有幺凤(一种鸟,也叫桐花凤)鸣叫,梅花枝干则有冻蜂排列成行(衙,谓如排衙)。“瀛屿月,偏来照,影横斜,瘦争些”四句又转从白天写到晚间,描写孤山(瀛屿,瀛洲,传说中的海上神山之一)月夜梅影横斜、更觉清瘦的优姿雅态,越见此公赏梅兴趣之非浅。而从“好约寻芳客”以下,则更从梅花转为写人,写足了词人同三二知己和佳人娇女开宴赏梅、鬓边插梅的逸兴,显得何等的风流倜傥、雍容潇洒。不过,就在此时,词人忽又流露出“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的伤感意绪,故从“休孤(辜)负、锦瑟年华”到结尾的“怕流芳不待,回首易风沙,吹断城笳”,词情就从雅逸而转为怊怅,令人深感作者对于梅花和自身生命的无限珍惜与眷恋。缘此,本词的意蕴更从“寻梅”和“赏梅”进一步拓展为“惜梅”和“惜时”,变得越加丰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