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行香子 尤侗
春 暮
紫陌金车,绿浦兰槎,共追寻、大地芳华。
三分春色,分与谁家?
有一分山,一分水,一分花。
雨打檐牙,月落窗纱,恨韶光、转盼天涯。
小庭寂寞,底事争哗?
是一声莺,一声燕,一声鸦。
尤侗的词,在词史上被称为“才子之词”。其主要特点圆美灵巧,常常能给人以清新流转的感受。这首六十六字的抒情短调,长于运意,巧于安排,自然而生新地表现出作者送春、惜春的一份深情雅思,是典型的才子词。
词的上片,先写词人眼见春事将尽,赶紧出门郊游,赏玩春光。一上来“紫陌金车,绿浦兰槎,共追寻、大地芳华”三句,写郊游赏春,词藻华丽,造境艳美。这是词中习见的以一个七字句托上两个四字对偶句的句法(下片换头处三句也是同样的句法)。“紫陌”二句,极写春游仪从排场之华美,上句为陆路之游,下句为水路之游。郊游者所乘的未必就是金车,下水时所坐的未必真是兰槎,这里无非是以词家述事造境时喜用的夸饰之笔,来显示春游者的华贵高雅、不同凡俗而已。在这组华美的对偶句之后单承以一个散句“共追寻、大地芳华”,则鲜明地突出了这场大事铺张的郊游的主要目的是:爱惜春光,去追寻那即将逝去的大地芳华。这种以单承双的“丫型”句法,顿使词情、词境摇曳生姿,呈现出开合动荡之美。以下“三分春色”至“一分花”五句,为上片的第二个层次。词人忽发巧思,将春色分为三分,自问自答,说是春色一分在山间,一分在水上,一分在花丛中,这就将春色满大地,春光浩荡无边的盛况生动地描绘出来了。将春色分为三分,本非尤侗的发明,前人早有这种构思,如苏轼咏杨花的《水龙吟》词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但苏词写的是对春光流逝的伤悼,尤侗这里袭其形而换其意,并灵巧地利用《行香子》上片末所要求的三字三叠句,造成一种复叠的层次美,将春色遍野的自然态势活脱脱地渲染出来了。
如果说,词的上片着意描写的,是白天出门寻春、赏春的盛况,所呈现的是一种热闹的、动态的春色美,那么下片则笔势陡跌,托出本篇抒情的主旨,通过夜晚归家后的失落感与寂寞感的描状,流露出好景不再、韶光已逝的伤感之情。换头三句“雨打檐牙,月落窗纱,恨韶光、转盼天涯”,句式与上片开头相同,但已经不是写春景之明媚,而是哀春光之骤然逝去。这里很含蓄地告诉人们:这个夜晚,天下起了不小的雨,雨点敲打着檐牙,也敲打着词人那颗爱春惜春的多情的心——既是暮春时节的潇潇黄昏雨,必然使得白天刚去游玩过的芳郊落红遍地,花事消歇!夜深了,雨停了,月亮出来了,可窗外的月儿此时照见的,已不是白天的春景,而是花残叶败的茫茫大地。此时要寻春光,怕只有跑到天边去吧……以下“小庭寂寞”至结尾共五句,进一步以深夜庭院的环境来映衬词人惜春悼春的空虚落寞之感。庭院这时本来像死一样静寂,却突然喧哗起来,侧耳细听,却原来是黄莺、紫燕、乌鸦被什么惊动了,各自发出了啼叫之声。这搅动了词人那颗正在遐思遥想、追寻春光的心,使他更为伤感,愈发觉得心潮不能平静了。就这样,本篇以景结情,余韵袅袅,耐人回味。从头到尾看来,此词以热闹的芳郊春景的描写开端,以风雨送春归后的冷寂场面的渲染作结,简洁而完整地表现了一天之中从赏春到送春的全过程。通篇不直抒感情,而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妥帖自然地在景物与生活环境的描绘中流露了惜春伤春之情,笔致极为空灵透脱,其境界有含蓄不尽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