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蜀道难
—真正难的,岂止是脚下的路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蜀道难》
多年前我去西安看兵马俑,一时冲动曾想去附近爬华山。
五岳之中,华山以险著称,被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山上的栈道窄的地方不过二尺,栈道下面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身为一个胆子并不大的人,最终还是没有去挑战这一极限。当时听朋友描述山上极险的长空栈道,我心中不免将其与李白笔下的蜀道相比较。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华山长空栈道和蜀道相比,究竟哪个比较险?
蜀地之人惊讶时常常会感叹一句:噫吁嚱!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哎呀呀”。所以在正式描写蜀道是如何“难”之前,李白沿用了当地方言,感叹了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为什么难?因为足够高,高得让人啧啧称奇。
那么,能让李白耗费笔墨描写得如此神乎其神的究竟是哪几座山呢?还是这里的高其实是泛指,借“危乎高哉”来表现蜀道的险和难?郭茂倩《乐府题解》提到:“《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意思是说,李白《蜀道难》写的是铜梁、玉垒两座山的艰险。铜梁和玉垒都是四川境内的高山。
李白写诗喜欢夸张,而且是极度地夸张。从整首诗来看,好多地方的描写完全是言过其实,但就是这样的夸张使得他笔下的景物更加传神,一句诗就是一幅画,仿佛从诗句中就能看出他想体现的人间绝境。像“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还有“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都是极其夸张的描述。
蜀道艰难险阻,因此千万年来都没有和秦塞有所往来。如此绝境,蜀地的开国君王蚕丛还有鱼凫是怎样在这里建立起国家的呢?这两位先秦的蜀国君王名字都很奇怪,蚕丛又叫蚕丛氏,他是第一个把野蚕变成家养蚕的人,因此而得名。传说蚕丛的眼睛和螃蟹一样向前突起,这令我想到了虞舜、项羽还有李煜这三位君王的眼睛都有两个瞳孔。为君王者,大概和普通人不一样吧。
古蜀国大概就是现在的四川平原一带,我对蜀国的印象除了三国时期的魏蜀吴,剩下的就是陆游的《入蜀记》了,其中有这么一段:
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但行大江而已。
江中的竹筏上能住三四十户人家,并且各种生活用具应有尽有,还有神祠和大小道路,的确神奇。能容纳这么大的竹筏,这江定然不会窄。不过此等情形若是在江南一带倒不奇怪,毕竟江南多河流,有许许多多的水上人家,但是出现在蜀地就令人惊讶了。
我实在很难将陆游笔下这样的蜀地和李白诗中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画上等号。不过细想也对,李白描写的蜀道主要在山区一带,和江河完全是两码事。
我试着搜索过古蜀道的图片,果然对得起“险”这个字。别说是人了,黄鹤都不一定能从上面飞过,动作最敏捷的猿猴要攀爬也有一定难度。猿猱是蜀山之中是最擅长攀爬的猴类,在李白看来,就算猿猱在蜀道上行走也会“愁攀援”。为此,他还用了五丁开山和六龙回日这两个典故来增强说服力。
《华阳国志·蜀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蜀王好色,秦惠王便送了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了五个壮士去接美女们。到了梓潼,壮士们看见一条蛇钻进洞穴,就去抓蛇的尾巴,没想到这一拽,顿时地崩山摧,所有壮士和美女全被山给压死了,而山也一分为五,打开了和外面的通道。据说这是秦惠王使的美人计,以此来打通蜀地与外界的联系,便于他攻打蜀国。开山之后的蜀道尚且如此险要,那之前就更不用说了。
蜀地的山之高,足以挡住太阳神的车驾。神话传说中的太阳神名叫羲和,她驾着六条龙拉的车在天上值日,这便是“六龙回日”。《山海经》记载:“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山峰高耸入云,足以挡住太阳;山下的川流激荡,拍打着崖壁。万丈深渊,艰难险阻,震撼人神。这样的路,有谁敢走?
入蜀要道青泥岭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居然有九个弯。曲折迂回,简直绕晕了人的眼睛。正所谓,山路十八弯。
元人张可久在他的散曲中就化用了李白“青泥何盘盘”这句诗,以表现青泥岭的险。
殿前欢·客中
元·张可久
望长安,
前程渺渺鬓斑斑。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
白草连云栈。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这首散曲对仗工整,用典很多。
“青泥小剑关”,指的就是入蜀要道青泥岭和天险小剑关。
“红叶湓江岸”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白草连云栈”则化用岑参的诗句“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这些地方都是天险,张可久写天险用意则是讽刺仕途的劳累。
当然,李白写蜀道难于上青天也另有深意。他在诗中就有写“问君西游何当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如此夸大蜀道的艰险,为的就是让好朋友早日回来,莫要再留念蜀地。因为蜀地不仅道路艰险,更有无数的食人猛兽早晚徘徊在蜀道之上,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所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啊。
也不知哪位朋友如此幸运,能让李白写这样一篇传世名作来规劝其还乡。有一种说法是,李白是暗示房琯、杜甫二人早日离开四川,以免遭到毒手。又有说,这首诗是为逃到蜀地的唐玄宗而作,劝他早日返回长安。
蜀道不仅险要,更是凄凉的。悲伤的鸟儿在树林间来回哀鸣,叫声凄惨悲凉。月亮出来时,杜鹃鸟凄厉地啼叫着,一声声回荡在空山之中。那杜鹃鸟传说是蜀国君王杜宇死后所化,叫声异常凄凉,因而白居易有诗云“杜鹃啼血猿哀鸣”。
平日里我们走夜路,听到巷子里的猫叫声都会感到害怕,更何况是这道路艰险且充满悲鸟啼叫声的荒山。月影洒在树上,风一吹就跟鬼魅似的,恐怕胆子再大的人也会起鸡皮疙瘩吧。
这还不算什么,走在蜀道上你还能看到一座座相连的山峰,距离天不过一尺的距离,枯死的松树倒挂在绝壁之上,悬崖上还有飞转的瀑布发出喧嚣之声,水石相接如雷鸣一般,让人不觉停下脚步,生怕一不小心就栽下万丈深渊。
那枯松倒挂的现象我曾在攀登三清山时见到过,松树因为枯死从中折为两段,倒挂在崖壁上,偏偏不往下掉,风一吹,欲坠不坠,看见那摇晃的枯枝,恍然有种自己被倒挂在崖壁的感觉,担心得都不敢前行……走这样的路,简直是比登天还难,胆小的人光听到恐怕都要吓得脸色发白。
世上最难走的路,莫过于此。然而,难走的,又岂止是脚下的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