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南史
原文:
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楚大夫屈到后也。宋武帝讨孙恩,以乡里乐从,每有战功。义熙元年,补镇军行参军。后以军功封佷山县子,为太尉中兵参军。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羡之等欲即以彦之为雍州,上不许,征为中领军,委以戎政。彦之自襄阳下,谢晦已至镇,虑彦之不过己,彦之至杨口,步往江陵,深布诚款,晦亦厚自结纳。彦之留马及利剑名刀以与晦,晦由此大安。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其秋,迁南豫州刺史、临六州诸军事,镇历阳。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七年,遣彦之制督尹冲、朱修之等北侵,自淮入泗。泗水渗,日裁行十里。自四月至七月,始至东平须昌县。魏滑台、虎牢、洛阳守兵并走。彦之留朱修之守滑台,尹冲守虎牢,杜骥守金墉。十月,魏军向金墉城,次至虎牢,杜骥奔走,尹冲众溃而死。魏军仍进滑台。时河冰将合,粮食又罄,彦之先有目疾,至是大动,将士疾疫,乃回军,焚舟步至彭城。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文帝遣檀道济北救滑台,收彦之下狱,免官。九年,复封邑,固辞。明年卒,谥曰忠公。
(节选自《南史•到彦之传》)
译文:
到彦之,字道豫,是彭城武原人,楚大夫屈到的后人。宋武帝讨伐孙恩,到彦之凭借与武帝同乡而乐于跟随,常立战功。义熙元年,补任镇军行参军一职。后凭借军功被封为佷山县子,担任太尉中兵参军。宋武帝即位,晋升彦之为侯爵。彦之辅佐镇守荆楚,接近二十年,威信被官吏与百姓怀念。等到宋文帝即位,认为徐羡之等人有篡位谋反之意,宋文帝害怕,想派彦之带兵担任先锋去攻打。彦之说:“如果对对方没有二心,便应该放手让对方发展;如果使对方有忧虑,这样的军队是不值得依靠的,还开启了对方心里的疑虑,这不符合远近之人的期望。”恰逢雍州刺史褚叔度死了,皇帝就派彦之暂时镇守襄阳。徐羡之等人想希望彦之兼任雍州,皇上不许,彦之被征召为中领军,托付给他军政要事。彦之从襄阳出发,谢晦已到达军镇,认为彦之不会拜访自己,彦之到达杨口后,步行前往江陵,向谢晦深表诚意,谢晦也深深地同他结交。彦之留下马匹及利剑名刀给谢晦,谢晦因此大为安心。元嘉三年讨伐谢晦,晋升彦之为镇军将军,在彭城洲交战,作战失利,都想退兵回夏口,彦之不退,恰逢(名将)檀道济到达,谢晦才失败逃走,江陵平定,彦之于是担任荆州州府事,改封为建昌县公,那年秋天,升为南豫州刺史、掌管六州所有军事,镇守历阳。皇上对于彦之非常恩待,将加封他为开府,想先让他立功。七年,派彦之制约监督尹冲、朱修之等人北伐,从淮水进入泗水。泗水溢出,军队每天才走十里。从四月至七月,才刚到达东平须昌县。北魏的滑台、虎牢关、洛阳一带的守军都撤退了。彦之留下朱修之守滑台,尹冲守虎牢关,杜骥守金墉。十月,北魏军队向金墉城进发,驻扎在虎牢关,杜骥逃跑,尹冲因军队溃败而死。魏军仍然进入滑台。当时河冰将化,粮食也没了,彦之之前有眼病,这时病发,将士也有生病染疫的,于是回军,烧毁舟船,步行至彭城。当初(朝廷)派遣彦之北伐,军需物资非常充足。等到败归,各种物资荡然无存,朝廷府库因此空虚。文帝派遣檀道济向北拯救滑台,抓彦之入狱,撤职。九年,又恢复他的封邑,彦之坚决推辞。第二年死了,谥号叫忠公。
相关练习:
南史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楚大夫屈到后也。宋武帝讨孙恩,以乡里乐从,每有战功。义熙元年,补镇军行参军。后以军功封佷山县子,为太尉中兵参军。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羡之等欲即以彦之为雍州,上不许,征为中领军,委以戎政。彦之自襄阳下,谢晦已至镇,虑彦之不过己,彦之至杨口,步往江陵,深布诚款,晦亦厚自结纳。彦之留马及利剑名刀以与晦,晦由此大安。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其秋,迁南豫州刺史、临六州诸军事,镇历阳。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七年,遣彦之制督尹冲、朱修之等北侵,自淮入泗。泗水渗,日裁行十里。自四月至七月,始至东平须昌县。魏滑台、虎牢、洛阳守兵并走。彦之留朱修之守滑台,尹冲守虎牢,杜骥守金墉。十月,魏军向金墉城,次至虎牢,杜骥奔走,尹冲众溃而死。魏军仍进滑台。时河冰将合,粮食又罄,彦之先有目疾,至是大动,将士疾疫,乃回军,焚舟步至彭城。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文帝遣檀道济北救滑台,收彦之下狱,免官。九年,复封邑,固辞。明年卒,谥曰忠公。
(节选自《南史•到彦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B.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C.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D.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夫,是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处于卿、士之间的重要官职,可世袭,有封地。
B.朝服,指在重大典礼时所使用的礼服,主要用于朝会,是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C.开府,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等可以开府,后世资格有时会放宽。
D.封邑,指君主赐以领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彦之屡立战功,逐渐成就威名。他因为与宋武帝是同乡,所以跟随着宋武帝参与讨伐孙恩;后来他凭借军功被封为佷山县子,担任了太尉中兵参军。
B.彦之沉着冷静,辅佐文帝登基。针对文帝心有畏惧之事,他剖析了形势,进行了劝导;针对谢晦心有疑虑之事,他亲自拜访并赠送礼物,进行了安抚。
C.彦之奉命北伐,取得初步成功。元嘉七年四月到七月之间,他率军从淮河流域进攻到泗水流域,一路行军迅速,陆续攻占北魏滑台、虎牢、洛阳等地。
D.彦之陷入困境,北伐最终失败。北魏军队能够趁冬寒反击成功,主要原因是刘宋军队粮食耗尽、将士疾疫,彦之此时又目疾发作,难以有效指挥作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
(2)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
答案:
10.D 11.D (“封邑”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封就是分封,邑就是城市,就是说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一部分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人。D项中说“所有权力转让”,夸大权限。)
12.C (“一路行军迅速”有误,原文是“日才行十里”)
13. (1)武帝即位,晋升彦之为侯爵。彦之辅佐镇守荆楚,接近二十年,威信被官吏与百姓怀念。
(“受命”“进”“佐守”“垂”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当初派遣彦之北伐,军需物资非常充足。等到败归,总共百种物资荡然无存,朝廷府库因此 空虚。(“遣”“资实”“凡”“荡尽”各1分,句子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到彦之,字道豫,是彭城武原人,楚大夫屈到的后人。宋武帝讨伐孙恩,到彦之凭借与武帝同乡而乐于跟随,常立战功。义熙元年,补任镇军行参军一职。后凭借军功被封为佷山县子,担任太尉中兵参军。宋武帝即位,晋升彦之为侯爵。彦之辅佐镇守荆楚,接近二十年,威信被官吏与百姓怀念。等到宋文帝即位,认为徐羡之等人有篡位谋反之意,宋文帝害怕,想派彦之带兵担任先锋去攻打。彦之说:“如果对对方没有二心,便应该放手让对方发展;如果使对方有忧虑,这样的军队是不值得依靠的,还开启了对方心里的疑虑,这不符合远近之人的期望。”恰逢雍州刺史褚叔度死了,皇帝就派彦之暂时镇守襄阳。徐羡之等人想希望彦之兼任雍州,皇上不许,彦之被征召为中领军,托付给他军政要事。彦之从襄阳出发,谢晦已到达军镇,认为彦之不会拜访自己,彦之到达杨口后,步行前往江陵,向谢晦深表诚意,谢晦也深深地同他结交。彦之留下马匹及利剑名刀给谢晦,谢晦因此大为安心。元嘉三年讨伐谢晦,晋升彦之为镇军将军,在彭城洲交战,作战失利,都想退兵回夏口,彦之不退,恰逢(名将)檀道济到达,谢晦才失败逃走,江陵平定,彦之于是担任荆州州府事,改封为建昌县公,那年秋天,升为南豫州刺史、掌管六州所有军事,镇守历阳。皇上对于彦之非常恩待,将加封他为开府,想先让他立功。七年,派彦之制约监督尹冲、朱修之等人北伐,从淮水进入泗水。泗水溢出,军队每天才走十里。从四月至七月,才刚到达东平须昌县。北魏的滑台、虎牢关、洛阳一带的守军都撤退了。彦之留下朱修之守滑台,尹冲守虎牢关,杜骥守金墉。十月,北魏军队向金墉城进发,驻扎在虎牢关,杜骥逃跑,尹冲因军队溃败而死。魏军仍然进入滑台。当时河冰将化,粮食也没了,彦之之前有眼病,这时病发,将士也有生病染疫的,于是回军,烧毁舟船,步行至彭城。当初(朝廷)派遣彦之北伐,军需物资非常充足。等到败归,各种物资荡然无存,朝廷府库因此空虚。文帝派遣檀道济向北拯救滑台,抓彦之入狱,撤职。九年,又恢复他的封邑,彦之坚决推辞。第二年死了,谥号叫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