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文心雕龙”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单字繁体网名大全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2、(诗词赏析)(诗词典故)(单字繁体网名大全)。
3、既喜朝闻日复日,不觉年颓秋更秋。
4、双鬓秋霜留菊傲/满身夜月纳荷凉
5、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6、十四旱
7、缝平声二冬,弥补也,去声二宋,隙也。
8、少陵体
9、上诗起句既点明送别之意,第二句写秋景,第三句言路中所闻,第四句言路中所见。第五句言入关时所见,第六句言到京后所闻,是深一层。末两句点长安二句,点明之京。而良友箴规之意,妙在言外得之。
10、七言古诗
11、哟。
12、屏围芍药/帐暖芙蓉
13、作怀古诗法
14、作五古有四要:曰分段,曰过脉,曰回照,曰赞叹。先要分段,首段笼罩全篇,以下一段一意,防杂乱也;次要过脉,名为血脉,此处用两句,一结上,一生下也;又次要回照,谓十步一回顾,以照题面;末要赞叹,每段作一消息语,以赞叹之,全篇局势,方不迫促,若短篇则每句以第三字为关捩,尤宜法意。兹示作法于下:
15、又有选体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柏梁体汉武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用韵。
16、盛唐体开元、天宝间诸公之诗。
17、毒。
18、江上梅王适
19、腰舞柳/舌生莲
20、古从军行李颀
21、四朝忧国鬓成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22、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23、落韵者,出韵之谓也。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诗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24、五考订四则法
25、平平仄仄平。
26、古体诗之源流创自商周以上,而备于汉魏六朝。有三言、五言、七言、杂言诸体。三言古者,昉于虞舜皋陶之歌,特句必系一助辞耳,厥后,汉有郊祀歌,兹体为者绝少。盖句止三字,达意已难,遑论古朴乎?四言古者,以八伯之歌、康衢之谣为最古,至商周而大盛,《诗经》三百篇,四言盖居十之九也。后世仿而善者,厥为陶靖节。兹体之难,在不袭《诗经》一语,而音节极肖。五言古者,始于李陵、苏武之赠答,魏晋以下,专尚兹体。良以不丰不约,最便达情,而流派至多。概括言之:则有正、变二体。正体主格韵高远,如苏,李之不尚雕饰,妙造自然,非后人所能学步;其次则陈思之遒丽,彭泽之闲逸,康乐之精致,皆为卓然大家。变体贵才气纵横,辞意详尽,其源亦出于汉。如《焦仲卿妻》诗,及蔡文姬《悲愤辞》首章是也。及唐之少陵、昌黎,各以其排山倾海之气,驱风走霆之笔,著为大篇,两间之奇气始尽。七言古者,源于汉武之柏梁联句,其实一句一韵,一韵到底,与唐以后之七古异也。唐初其体大备,如少陵、昌黎以雄奇跌宕胜,乐天、微之以缠绵哀艳胜,王、李、高、岑以短劲峭拔胜,后人千态万貌不能越其范围矣。杂言古者本乎上古歌谣,及琴操、楚词之属,至无名氏之《术兰辞》而后体格乃成。后世为此者,惟太白最工,其才气盛也。
27、 戏
28、ぐ舍࿐ঞ梦ソ
29、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30、气凌云/心捧日
31、怒而得之则其辞愤,
32、李郢
33、邑/田
34、七言点动字眼
35、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36、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37、斗尽纤腰一两枝,水仙王庙日斜时。
38、荻母/梅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