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文心雕龙”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1
教学目标:
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说话训练
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故宫、天坛、天安门、万里长城。
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如:“北京太美了”……
导入新课: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出示:我多想去看看。
初读诗歌
出示多媒体课件。(根据两幅插图制作的课件,配有分角色朗读)
刚才大家听得可认真了,谁听出来了诗歌中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些什么?
同找对读。
朗读比赛。
识字
认读词语
这首诗歌中有不少词用的可好了!下面我们比一比,谁认得最快,读得最准,记得最牢。
出示词语:告诉,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自由练读词语。
比一比。(多种形式比。)
认读生字
出示生字。
用笔在课文中圈出后,大声朗读。
教师检查。
说话练习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个人练读后,检查。
说话练习: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抽读生字卡片
复习词语
朗读、背诵诗歌
谈谈观看升旗仪式的场景
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个人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自由读—全班读)
背诵课文。
扩展练习
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当地的风景图片
说话练习:我多想
写字
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比较字形,识记汉字
教师范写。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2
教学目标:
【第1句】:认识本课12个生字,认识足字旁、巾字底、丬字边,会写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感叹句。
【第2句】:积累文中“……的……”类型的短语,丰富语言资料,了解北京和天山的不同景致。发现课文中叠词的`运用,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积累并运用更多的叠词。
【第3句】:借助文本句式,结合生活实际,以“我想……”开头,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积累词句,练习表达。
教学难点:
以“我想……”开头,借助文本句式,选择恰当短语,描述生活实际和愿望。
教法:示范朗读法、换词拓展法、情境引导法。
学法:生活引入法、对比观察法、朗读感悟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1句】:直入课题,指导朗读:
【第1句】: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题目是《我多想去看看》。(教师板书课题)
【第2句】:谁愿意来读读课题?(结合学生朗读点评,突出“多想”,体会愿望强烈,引导质疑,“看”的人物和对象。)
【第3句】:结合课题质疑:想看哪里?看什么?
(问题导向课文内容,为后面的整体感知做好铺垫。)
【第2句】:阅读课文,识字学词:
【第1句】:自己出声朗读课文,注意尽量读准字音,读通文案,做到正确、流利。
【第2句】:师生赛读,全体听辨,注意读音,感受节奏和韵味。
【第3句】:师生对读,在示范引领中提升,同时感受文章的内容和句式的对比联系。
【第4句】:同学练习后,分组分段展示,提升朗读的质量。
【第5句】:学习短语:
(1)在大家读的时候,我特别喜欢一个短语“弯弯的小路”。(课件出示)
这个短语写出了小路的特点――弯弯曲曲,其实,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小路,你能换个词文案吗?(学生自主表达,预设:狭窄、河边、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等。)
(2)你能从文中找出这样的短语吗?请在下面划横线,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自主勾画)
(3)和同桌比一比,看看有没遗漏的,赶紧补充。
(4)班级交流考验:
课件出示: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宽宽的公路遥远的新疆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
(出示: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引导提炼“壮观的升旗仪式”,积累“非常”和近义词“特别”“十分”。)
你能记住他们吗?(前后变空练习,增强记忆)
仔细观察这些短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预设:结合“弯弯的小路”“宽宽的公路”丰富关于“路”的积累,指导“路”的书写,观察“足”作为偏旁的变化,拓展巩固“足”字旁的汉字。
结合“遥远的北京城”“遥远的天山”丰富关于“遥远”的积累。
结合学生的自主发现,尊重个性化发言,拓展短语积累的量。
(5)看图猜短语,将图文结合,巩固短语积累。
(6)回文朗读,抓住特色短语提升朗读水平。
【第6句】:了解课文:
(1)“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是谁说的?你能从书中找出答案吗?
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完整表述,新疆的小朋友说:“我多想去北京看看!”北京的小朋友说:“我多想去天山看看!”
(2)可是这两个地方太远了(结合地理位置说明),他们怎么去看呢?
(听爸爸、妈妈讲)
爸爸、妈妈一边说,孩子们就一边想象,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这样――(教师范读)
你能来试试吗?(学生尝试朗读)
大家的朗读读出了这两位小朋友的心情,他们――特别渴望去看看。你能从哪句话看出他们特别想去?
(引导学生关注段尾的重复句式,体现出强烈渴望之情。)
(3)新疆孩子们的眼中,北京有“雄伟的*”“壮观的升旗仪式”,其实,北京可不止这些!(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完成填空练习)
爸爸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遥远的北京城,有()的(),()。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北京的孩子们又会怎么说呢?
爷爷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遥远的新疆,有()的(),()的()。我对爷爷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4)咱们的祖国特别辽阔,每一个地方的风情都不一样,你想去哪里?
(出示特色地域风景,引导学生去表达。)
(5)“我想去看看”,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其实我们的愿望不仅仅是看美丽的风景,应该还有其他的。
(出示句式:我想,因为。)同桌交流,看谁说得清楚。
组织全班交流,听听大家的愿望。
(6)其实,每个中国人都会把去一趟首都北京当做自己的美好愿望,今天我们虽然没有办法真的去北京,但是我们可以写下这两个漂亮的字,表达我们的愿望。
指导“北京”的书写,注意“北”第三笔的提,第四笔的撇;注意“京”最后两笔撇和点的位置。及时关注、点评、纠正。
【第3句】:课堂小结:
全国美景都想看,人人爱国在心间。千里万里不遥远,只要敢想就能见。
【第4句】:板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
新 疆北 京
天 山天 安 门
雪 莲升 旗 仪 式
(美景)(生活)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3
学习目标:
【第1句】: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部首“心、方”。
【第2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3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
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北京的风光、名胜的图片。
教师搜集网上有关北京的资料。
制作课件,升旗仪式的实况录像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时间:
第一课时
【第1句】:看图导入新课,认识北京。
【第1句】:出示课件,观察:
谈话激趣:这是个住在大山里的孩子,和他的妈妈坐在院子里谈话。
你知道妈妈手里拿的是什么?(天安门的图片)
【第2句】:放大天安门的图片。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北京的图片,读出图片上的字。
简介北京
鼓励学生文案看到图片后的想法。
【第3句】:出示课题,齐读。
【第2句】: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第1句】:请同学们借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第2句】:在文中标出生字,读给同桌听。
【第3句】:出示课件,认读生字。
【第4句】:谁能给这些生字组词?
【第3句】:识记字型
【第1句】:谁能文案我们学习了哪些识记字型的方法?(猜字谜、熟字加偏旁(部件)、熟字换偏旁(部件)、熟字去偏旁(部件)、分析结构)
【第2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些字。
【第3句】:检查自学情况:
文案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重点指导:
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想:拆成“木、目、心”来记忆,认识心字底。
比较形近字:北——比走——足升——开
【第4句】: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1句】:谁想将课文读给同学听?分节指名读课文。
【第2句】:谁能文案他们读得怎么样?
【第3句】:看图一,思考:妈妈对“我”说了什么?
从书上找出有关文案读一读。
范读,并刻意将“遥远”一词重读。
请学生文案你听出了什么?
播放升旗仪式的录像,观看升旗的场面。
谈谈你看了升旗的场面有什么想法?理解“壮观”。范读,渲染壮观的气氛。
谁能像老师这样读?
【第4句】:听了妈妈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什么?
一齐读读课文第二部分。谁最想去北京看看?最谁能读出期盼的语气?
【第5句】:我们一齐把全文读一读吧。
【第5句】: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知道了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和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许多同学对北京产生了很深的感情。都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很想去北京看看。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我们将召开一次“我爱北京”的主题班队会。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4
教学目标:
【第1句】: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产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2句】:认识13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
【第3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1句】: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老师有个问题:谁去过北京?看到了什么?(你们说的太好了,)没去过北京的同学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想法吗?勾起了老师一个强烈的愿望,不仅老师和同学们有这个愿望,在一个遥远的山村有一个小男孩同样有着这个愿望。今天,咱们一起欣赏一篇课文《我多想去看看》。引出课题,板书:我多想去看看
【第2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请大家打开课本----页,老师读一遍课文,小朋友们认真听,听后谈谈你听懂了什么?
(2)、学生齐读一遍课文,然后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把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给生字加上拼音。
(3)、读生字比赛:这首诗歌中有不少词用得可好了,我们来比比看,谁最聪明,读得最快。出示生字卡片,粘在黑板上,读对的,组词好的,当奖品分道组里去。认识偏旁:心方。
提问: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想:木目心;告: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安:宝盖下面一女孩----)
(过渡: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些生字,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还给你们带来北京的礼物,你们想看吗?展示课件,增强感受。)
【第3句】: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1句】:欣赏课件:
【第2句】:学生范读: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北京的风景,心情怎么样?谁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呢?要求大家专心地听,评价一下读得怎么样?
【第3句】:自由默读,想一想课文中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什么?
读后回答。
出示:妈*的话
【第4句】:(出示课件)理解“弯弯”、“遥远”、“壮观”,指导朗读。
相机进行词的训练:弯弯的()
【第5句】:“我”说了什么?
出示:“我”的话。
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比较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说话练习。
【第6句】:“我多想去看看”,看什么呢?为什么要去北京看升旗仪式呢?我们来读几句话。
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案1
教学目的:
【第1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2句】:会写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第3句】: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会写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1句】:复习检查
【第1句】:小朋友,你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吗?(学生回忆)这节课我们还是来学习11课。
教师板书课题,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题。(生齐读《我多想去看看》)
【第2句】:(出示生字卡片)小朋友,你们还记得这些朋友的名字吗?学生自由读,齐读,抽读,开火车读生字。
【第3句】:复习词语
告诉、弯弯、走路、北京城、升旗仪式、天安门广场、多想、开门
奖励读得好的学生。
【第2句】:导入学习新课:
【第1句】:把生字带到课文里,齐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里知道了些什么。(读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第2句】:学生齐读课题
回顾内容:“我”指的是谁?“我”想去哪儿看看,想去看什么?“我”为什么想去看看呢?
【第3句】:师引读妈妈说的话。想一想,“我”从妈妈的话里知道了什么?(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出示第三句话)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第4句】:指导读最后两句。“我多想去看看”为什么有两句。学生回答,师引导。(读出急迫,迫切想去的心情)
“多想”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很想 、真想、特别想等)
【第5句】:北京,祖国的首都,人人都向往那个地方,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的首都北京除了升旗仪式非常壮观之外,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名胜古迹,老师收集了很多很多北京的风光图片,
(出示课件,边讲解边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八达岭长城, 它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2)接着我们来到了北京的天坛公园。
(3)然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它是中国的象征。
(4)最后,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上看升旗仪式。
【第6句】:小朋友,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用一句话来赞美北京。
出示文案:北京,我想对你说。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如:“北京太美了!”“我很想去看看。”“我真想去看看。”
【第3句】:课外拓展。
【第1句】:如果你有机会去北京,你最想去哪里?为什么?(学生交流)
师小结:是呀,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北京,我们爱国旗,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第2句】:出示文案: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协的国旗
我们爱北京
我们爱五星红旗
3。指名读
4。齐读
【第5句】:我想小朋友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现在让我们的男孩子们从心底里大声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的女孩子甜甜地向着北京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满怀对北京的无限热爱,齐声呼喊——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第4句】:指导写字
【第1句】:比较字形,识记汉字
【第2句】:学写生字。注意“升”的第一笔。(课件示两次撇的笔画。)
【第3句】:你看清楚“广”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吗?(“点”靠近竖中线起笔。)
【第4句】:“走”和“足”: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才会觉得舒服呢?(“竖”在竖中线上。)
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第5句】:注意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描红并在书本田字格上书写。
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
【第6句】:指名板演并评议,指导书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要提醒大家吗?
【第5句】:作业
收集有关北京的风光图片和天安门广场上升旗的有关资料。
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第1句】:认识本课12个生字,认识足字旁、巾字底、丬字边,会写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感叹句。
【第2句】:积累文中“……的……”类型的短语,丰富语言资料,了解北京和天山的不同景致。发现课文中叠词的运用,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积累并运用更多的叠词。
【第3句】:借助文本句式,结合生活实际,以“我想……”开头,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积累词句,练习表达。
教学难点:
以“我想……”开头,借助文本句式,选择恰当短语,描述生活实际和愿望。
教法:示范朗读法、换词拓展法、情境引导法。
学法:生活引入法、对比观察法、朗读感悟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1句】:直入课题,指导朗读:
【第1句】: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题目是《我多想去看看》。(教师板书课题)
【第2句】:谁愿意来读读课题?(结合学生朗读点评,突出“多想”,体会愿望强烈,引导质疑,“看”的人物和对象。)
【第3句】:结合课题质疑:想看哪里?看什么?
(问题导向课文内容,为后面的整体感知做好铺垫。)
【第2句】:阅读课文,识字学词:
【第1句】:自己出声朗读课文,注意尽量读准字音,读通文案,做到正确、流利。
【第2句】:师生赛读,全体听辨,注意读音,感受节奏和韵味。
【第3句】:师生对读,在示范引领中提升,同时感受文章的内容和句式的对比联系。
【第4句】:同学练习后,分组分段展示,提升朗读的质量。
【第5句】:学习短语:
(1)在大家读的时候,我特别喜欢一个短语“弯弯的小路”。(课件出示)
这个短语写出了小路的特点――弯弯曲曲,其实,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小路,你能换个词文案吗?(学生自主表达,预设:狭窄、河边、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等。)
(2)你能从文中找出这样的`短语吗?请在下面划横线,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自主勾画)
(3)和同桌比一比,看看有没遗漏的,赶紧补充。
(4)班级交流考验:
课件出示: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宽宽的公路遥远的新疆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
(出示: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引导提炼“壮观的升旗仪式”,积累“非常”和近义词“特别”“十分”。)
你能记住他们吗?(前后变空练习,增强记忆)
仔细观察这些短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预设:结合“弯弯的小路”“宽宽的公路”丰富关于“路”的积累,指导“路”的书写,观察“足”作为偏旁的变化,拓展巩固“足”字旁的汉字。
结合“遥远的北京城”“遥远的天山”丰富关于“遥远”的积累。
结合学生的自主发现,尊重个性化发言,拓展短语积累的量。
(5)看图猜短语,将图文结合,巩固短语积累。
(6)回文朗读,抓住特色短语提升朗读水平。
【第6句】:了解课文:
(1)“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是谁说的?你能从书中找出答案吗?
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完整表述,新疆的小朋友说:“我多想去北京看看!”北京的小朋友说:“我多想去天山看看!”
(2)可是这两个地方太远了(结合地理位置说明),他们怎么去看呢?
(听爸爸、妈妈讲)
爸爸、妈妈一边说,孩子们就一边想象,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这样――(教师范读)
你能来试试吗?(学生尝试朗读)
大家的朗读读出了这两位小朋友的心情,他们――特别渴望去看看。你能从哪句话看出他们特别想去?
(引导学生关注段尾的重复句式,体现出强烈渴望之情。)
(3)新疆孩子们的眼中,北京有“雄伟的*”“壮观的升旗仪式”,其实,北京可不止这些!(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完成填空练习)
爸爸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遥远的北京城,有()的(),()。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北京的孩子们又会怎么说呢?
爷爷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遥远的新疆,有()的(),()的()。我对爷爷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4)咱们的祖国特别辽阔,每一个地方的风情都不一样,你想去哪里?
(出示特色地域风景,引导学生去表达。)
(5)“我想去看看”,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其实我们的愿望不仅仅是看美丽的风景,应该还有其他的。
(出示句式:我想,因为。)同桌交流,看谁说得清楚。
组织全班交流,听听大家的愿望。
(6)其实,每个中国人都会把去一趟首都北京当做自己的美好愿望,今天我们虽然没有办法真的去北京,但是我们可以写下这两个漂亮的字,表达我们的愿望。
指导“北京”的书写,注意“北”第三笔的提,第四笔的撇;注意“京”最后两笔撇和点的位置。及时关注、点评、纠正。
【第3句】:课堂小结:
全国美景都想看,人人爱国在心间。千里万里不遥远,只要敢想就能见。
【第4句】:板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
新 疆北 京
天 山天 安 门
雪 莲升 旗 仪 式
(美景)(生活)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1
北京,祖国的首都;新疆,美丽的城市。它们是人人向往的地方。本文用第一人称,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我”和爸爸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新疆的孩子渴望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一个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爬天山看雪莲。文章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喜欢新疆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优点:
整理了一套完成的书写注意事项,在生字教学环节过程中,将关键笔画、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着重标出并强调,使学生对生字有了进一步的把握。
在课文朗读环节,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相机纠正读音。同时,对于带感叹号的文案进行多次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渴望、激动的情感。
缺点:
生字教学时没有及时地让学生进行练习。
讲课语速有点快。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书写练习的锻炼,保证每节课都有书写的时间。调整自己的说话语速,对于重点内容语速放慢,声调提高,着重强调,使学生通过我的语速和声调感受到哪些知识是重点,加强重视。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2
在这一节课中,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标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孩子当作朋友,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你去北京的话,你会到哪些地方去看一看?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和朗读训练,整堂课学生都是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这一节课,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从一开始的自由读——重点文案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评选“朗读能手”,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最后,通过让学生唱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更加激发起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不足之处:
【第1句】:在做识字游戏时,当学生猜对了卡片后面的字,应让猜对的同学领读卡片上的生字,这样学生对生字识记的会更好。
【第2句】: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差,今后应加强读的训练。
【第3句】:在学课文时,“多想”没有解法,在讲时如果让学生用换词的方式理解就更好了。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3
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教案,一节课下来,我发现现实非常残酷,可以这么说,整堂课都是教师牵着学生走,走的磕磕绊绊,相当吃力。原因何在?我对此进行了反思,发现我忽视了一个最重要最客观的因素——学生的知识准备。
《我多想去看看》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文章,文案琅琅上口,适宜朗读。但要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并非易事。
首先,学生对课文内容很陌生。课文描写的是一个住在小山沟里的同龄男孩美丽而殷切的愿望,他在大树底下听妈妈讲新中国的首都北京的一些情况,北京城的美丽、庄严对于初涉学堂、牙牙学语的小孩来说,是神秘的,带有梦幻色彩的,是神圣的,凌然不可侵犯的,它具有无形的感召力,具有无限的诱惑力,所以男孩跟妈妈说,多想去看看。
一方面,现在的小孩子体会不到小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特殊心理——生活贫穷、视野闭塞、勤奋好学、懂得珍惜,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他们没有小山沟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他们普遍没有看到过大山,甭说弯弯的山路,充塞在他们眼前的是无数钢筋混泥土浇筑而成的房子,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来来往往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山——在小山沟男孩的眼里司空见怪,它虽然美丽但是阻隔着通往大城市的道路,而在现在的孩子们眼里,大山是一个稀罕物,能走进大山,与大自然亲近,那绝对是一种享受。这就是地域环境不同所造成的孩子们的不同心理状态,换句话言之,如果把“走出大山,去看北京”,换成“走出城市,走进大山”,估计孩子们更能读出“多想去看看”这种殷切的感情来。
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普遍比较小康,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幸福与祖国的兴衰有关系,“祖国——中国”这两个词语在他们心中没有多少概念,即使你花很多的力气跟他们解释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生活对比,他们还感受不到。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仅仅停留在一年、一月、一个星期、一天这些具象的东西上,1949年,对他们来说太遥远,57年前,他们不理解这是多长一段时间,基于这样的起点,你让学生怎么去理解祖国的一路坎坷,怎么去理解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对祖国不了解,对历史没概念?学生情有何处发?怎么能受到爱国熏陶?这就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根本就不认识,不明白,而你非得问他:你喜欢它几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喜爱之情!
其次,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在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瞬间(短时)记忆占优势,但时间一长易忘,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家校配合,学校里学的东西回到家以后,马上复习巩固,增强记忆,这样第二天学习就轻松了。然现在很多孩子们的学习问题就出现在“回家”复习巩固这个环节上,学习很大程度上成了同龄人之间比拼瞬时记忆!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好到哪里去?学生连字、词都读不好,好多字词都不认识,怎么去读好文案,而且还要声情并茂地去读!
综合以上两个因素,这个自己设计的自认为比较理想的教案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出效果来简直就是高空筑楼——必塌!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4
本课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难点是有的长文案不容易读好。
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课前准备时,我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课件。我在教学这节课时的具体做法是:
【第1句】: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因此,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象国庆60周年的升国旗仪式时,当国旗护卫队的战士护卫着国旗出来时,于是我趁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有许多全国各地的人来北京就是为了看一看升旗,就像是对灵魂的一种洗礼。孩子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我借情抒情,请孩子们把刚才看到的场面读出来,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我抓住时机请大家一起体验,我做记者采访了一些孩子,“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她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注意要她们把文案说完整。
【第2句】: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品读时,我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我抓住了重点词,比如:“弯弯”、“壮观”、“遥远”现在的小孩子体会不到小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特殊心理——生活贫穷、视野闭塞、勤奋好学、懂得珍惜,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他们没有小山沟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他们普遍没有看到过大山,更别说弯弯的山路了,于是我找出了大山中弯弯小路的图画,给孩子看。也找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图片给孩子们看。目的是为了让她们感受到大山的贫穷和北京城的壮观。在感受的同时读出感情。
【第3句】: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在课中休息我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课后的练习“我们爱北京”,“我们爱五星红旗”,让孩子反复读,最后我抓住“我多想去看看”中的“我”、“多想”、“看看”和学生一起读出突出重点词的三种语气,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但是这次教研课也有不足的地方,要注意课文轻声的读法,要注意在课堂上多动笔写。对孩子放低要求。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5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从题目导入开始精心策划:小朋友,我们每周一都要进行的一件事是什么?学生回答:升国旗。我顺势引导学校里升国旗都很隆重,而北京天安门前升国旗场面就更壮观了,想不想去看看。学生都说想去,我就板书:我想去看看。指名学生练习朗读,学生通过读,感受到重点是想,也读得不错。于是我把课前找的一些升旗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此时我引导有一位山里的孩子真想马上就去看看,所以他写下了一首儿歌,我把课题补充完整,请小朋友读一读:我多想去看看。学生强调读多想,谁知课堂里尽然爆发出阵阵大笑,他们觉得很滑稽,很好玩,还没有体会到那份想去的心。此时我急了,把学生批评了一通,自顾自的上了下去,可想而知,本节课效果不好。我课后想了很多,觉得朗读指导不能急于一时,应该在平时时时处处渗透,而不能把学生当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今天我要倒什么他就必须接受什么?也在网上学习了一番,找到了一些朗读教学的指导方法,于自己学习。以下是本节课我的反思:
第【第1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阅读兴趣在读中体验角色,升华情感。从心理学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被别人肯定和表扬,儿童尤其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一句亲切的 “你真棒!”再加上眼神中发自内心的鼓励,滋润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小笑脸”的物质奖励使学生感受到器重、关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培养学生对朗读的领悟能力。
第【第2句】:以读为主,以积累为重,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特别是低年级的阅读,强调的是朗读和积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理解、消化、吸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因此,小学低段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线,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中萌发读的欲望,激发读的兴趣,迸发读的热情。
第【第3句】:教师示范,学生榜样。在平时注重以教师自身的示范和学生榜样作用来引导学生感悟,体会。
第【第4句】:抓住重点词句,恰当进行朗读训练。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6
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的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第1句】: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由于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是陌生的,因此,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但是,我选这个升国旗录象不太壮观,因此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第2句】: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初读时,我让他们学习自己解决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我一次次出示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使孩子们的激情再次达到升华。
【第3句】: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节课只停留在让学生读完课文就结束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在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欢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7
《我多想去看看》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
也许是自己上半年刚去过北京,对天安门广场壮观的升旗仪式还记忆犹新的缘故,所以很喜欢这篇课文,在备课时特别用心。课前,我利用去北京拍摄的照片、录像做成了课件;找出了保存着的一些景点门票,熟读上面的解说,准备在课堂上为学生当导游;还布置学生去搜集北京的相关资料。上课时,我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信息,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利用北京风光导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少学生不到两分钟就把课文读得很流利了。在理解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一句时,我播放了升旗仪式的录象。学生有了图片、录象等一些直观感受,自己也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了发自内心的感受,学生读得很带劲,很有感情。
由于课前的充分准备,这篇课文只用了一节课就上完了,而且上得很扎实。第二课时,我利用制作好的课件和背在心里的一些解说词,像导游似的给学生介绍了故宫、人民大会堂、长城等许多景点。上完课,学生说:老师,学完这篇课文,我好象真的去了北京,知道了北京的那么多地方。听到这句话我很高兴,因为这就是我上课前追求的目标。
如果我的课前准备不那么充分的话,就不可能腾出一节课来为学生介绍关于北京的那么多知识。可见,课堂上要为学生减轻负担,提高课堂质量,很大的工夫必须在课前就花。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8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会写“足、走”两个生字。
3、感知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并背诵读课文。
【学习难点】
读好诗中的长文案。
【课前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句】:复习词语、文案(爬山)
1、导语:
师:小朋友们,今天丁老师带大家去玩好吗?(好)大家可不要怕困难哦,因为我们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并且在路上还会遇到很多阻碍,怕不怕?(不怕)那好,我们出发吧!(课件出现一个小孩在走山路,边走路边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排,学生需读对上头的词语才能通过)告诉、广场、升旗、北京城、天安门、小路、弯弯、多想。
2、开火车读词语
师: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扫除了障碍,让我们把这些障碍再读一读,好吗?(生读)
3、读文案:
师:真好!丁老师这里还有更难的,你们敢不敢挑战?(敢)出发!(分小组读文案)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我们爱北京。 我们爱五星红旗。
【第2句】:学习课文
1、过渡:走了这么远的路,大家累吗?(累)可你们知道吗?文中的小朋友可不怕累呢!只要能走出大山,走再远的路他都不怕。走出大山,小男孩最想去哪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 1句话,知道妈妈先告诉我什么?(妈妈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后来,妈妈又告诉我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课文的第【第2句】:三句话。请大家把第二句话读一读,边读的时候边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生自由读
3、生交流
⑴ 理解“遥远”。
解释“遥远”的含义(很远很远的意思)──造句──读文案。
⑵ 理解“壮观”
观看升旗仪式。──文案从图上或录像上哪里可以看出“壮观”?──读文案。
⑶ 展示资料,练习说话。
⑷ 老师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北京城。
过渡:小朋友们,北京城美吗?(美)北京不单单是美,更重要的是她是祖国妈妈的首都,谁都想去看看。那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想)是呀,文中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非常想到北京城去看看,请大家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看看小朋友和妈妈说了什么?(生读)
4、学习最后一句话。
⑴ 学生读。
⑵ 比较文案
⑶ 看图
⑷ 自由朗读
⑸ 学生展示朗读
⑹ 全班朗读
5、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⑴ 分句背诵。
⑵ 全班背诵。
【第4句】:指导写字
导语:小朋友刚才与文中的小朋友一去看了看我们美丽的北京城,《我多想去看看》这首诗大家也已经会背了,真好!这课还有两个生字要认记书写,我们共同来学习,好吗?
1、出示本课的两个生字(走、足)让学生对比一下,找找它们的异同点。(他们都是平舌音,字的下半部分相同,上半部分土一样,“走”的上半部分是“土”,“足”的上半部分是“口”。
2、火眼金睛(文案这两字应怎么写才漂亮)
3、老师范写
4、学生书写
5、展示──评价
【第5句】:唱歌《我爱北京天安门》
【教学反思】
1、在一年级的孩子眼中,上课是快乐和神奇的色彩。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在他们心田种下爱语文的种子,我用自己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多种的手段,千方百计地“哄骗”、“鼓动”学生学习,如排除障碍;开火车朗读词语;看录像找“壮观”,唱歌等,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2、在热热闹闹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生字”教学作为重点,充分体现年级教学的特点。学生杂杂实实地读拼音、读词语、读文案。
3、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如何拿书、如何发言,如何写字都进行严格的规范。就拿语文中的书写习惯来说,这是一年级学生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还有表达的自信。只要他们有说的意愿,我都让他们说,并注意在其间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锤炼、雕啄、训练。
4、学生要发展,应起始于教师教色的转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不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有血有肉的课堂主人。他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开发进取。因此,在课文的朗读感悟中,我倡导个性化阅读。我让学生自由读一读最后一句话并想一想,说一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对小诗的词句的自我感悟,只要思维合理我都给予肯定。此时,课堂上众说纷纭,书声朗朗。学生想说就说,想读就读,没有整齐化一,没有“一个标准”的束缚,自由人读自由文。我口说我心,我口读我情,无拘无束,轻松活泼。学生对小诗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和可发展的态势。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9
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教案,一节课下来,我发现现实非常失败,可以这么说,整堂课都是教师牵着学生走,走的磕磕绊绊,相当吃力。原因何在?我对此进行了反思,发现我忽视了一个最重要最客观的因素——学生的知识准备。
首先,学生对课文内容很陌生。课文描写的是一个住在小山沟里的同龄男孩美丽而殷切的愿望,他在大树底下听妈妈讲新中国的首都北京的一些情况,北京城的美丽、庄严对于初涉学堂、牙牙学语的小孩来说,是神秘的,带有梦幻色彩的,是神圣的,是难理解的。它具有无形的感召力,具有无限的诱惑力,所以男孩跟妈妈说,多想去看看。
一方面,现在的小孩子体会不到小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特殊心理——生活贫穷、视野闭塞、勤奋好学、懂得珍惜,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他们没有小山沟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他们普遍没有看到过大山,甭说弯弯的山路,充塞在他们眼前的是无数钢筋混泥土浇筑而成的房子,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来来往往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山——在小山沟男孩的眼里坐井观天,它虽然美丽但是阻隔着通往大城市的道路,而在现在的孩子们眼里,大山是一个稀罕物,能走进大山,与大自然亲近,那绝对是一种享受。这就是地域环境不同所造成的孩子们的不同心理状态,换句话言之,如果把“走出大山,去看北京”,换成“走出城市,走进大山”,估计孩子们更能读出“多想去看看”这种殷切的感情来。
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普遍比较小康,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幸福与祖国的兴衰有关系,“祖国——中国”这两个词语在他们心中没有多少概念,即使你花很多的力气跟他们解释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生活对比,他们还感受不到。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仅仅停留在一年、一月、一个星期、一天这些具象的东西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他们不理解这是多长一段时间,基于这样的起点,你让学生怎么去理解祖国的一路坎坷,怎么去理解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对祖国不了解,对历史没概念?学生情有何处发?怎么能受到爱国熏陶?这就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根本就不认识,不明白,而你非得问他:你喜欢它几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喜爱之情!
其次,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在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瞬间(短时)记忆占优势,但时间一长易忘,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家校配合,学校里学的东西回到家以后,马上复习巩固,增强记忆,这样第二天学习就轻松了。然现在很多孩子们的学习问题就出现在“回家”复习巩固这个环节上,学习很大程度上成了同龄人之间比拼瞬时记忆!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好到哪里去?学生连字、词都读不好,好多字词都不认识,怎么去读好文案,而且还要带着问题去读,去理解课文内容。!
因而在总结课堂,反思教案并进行修改的基础上。我形成了上述的新教案。希望通过下一堂课的教学,能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天安门——祖国的美好河山,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体会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后的快乐,并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打通了课堂的局限将学习活动扩大化,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第1句】: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第2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3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去过北京的小朋友找出自己在北京旅游时的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第1句】:教学目标:
【第1句】: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第2句】: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3句】: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4句】:教学过程:
(一)、揭题
(出示天安门图片)
师:小朋友,认识吗?(指名读、齐读词语:天安门)
北京在哪儿?(指名读,齐读词:北京)北京是什么地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首都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呢?
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家住在大山里,他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做个记号。
(三)、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如:升、能,注意是后鼻音;告诉的“诉”地轻声等等。
(四)、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第1句】:开火车拼读生字。【第2句】:开火车读生字组成的词语。【第3句】:师生共同评议,纠正字音。
(五)、指名分句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六)、同桌一起读课文,理清主要讲什么。
【第1句】: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在“我”家的门前,我和妈妈正说着话呢!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对妈妈说了什么?请同桌两个同学一起来读课文,找到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和我对妈妈说了什么,同桌两个同学对读。
【第2句】:指名一对同学对读,学生评议。
(七)、指导朗读、背诵。
【第1句】:师: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出示第一句: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要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告诉”、“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注意连起来读,不要读得一字一顿。)
【第2句】:师:妈妈还告诉我什么?(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后,还要坐上好几天的火车才能到达北京。可见这个孩子的家离北京远吗?很远很远就是“遥远”。
(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朗读时,注意把“遥远”、“天安门”读得重一些、慢一些。)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天安门广场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想不想看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
看了以后,觉得广场上升旗仪式怎么样?
学生从雄伟的场面中领悟“壮观”的意思。
指导朗读“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这一句,注意“仪式”以后稍停一下,“非常壮观”读重一些。
【第3句】:学生朗读第【第1句】:二句。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师再次提醒语速舒缓,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
(八)、课间休息(学生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九)、交流收集的图片或照片。
【第1句】:师:老师请同学课前收集北京风光的照片,去过北京的同学把自己在北京照的照片带来,都带来了吗?好,请小朋友四人为一小组交流以下,文案自己带的这张图片是北京的什么地方?去过北京的同学介绍介绍自己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
【第2句】:学生小组交流。
【第3句】:指名全班交流,用投影片看几名学生的图片、照片,说一说这是被京的`什么地方?
(十)、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师:是的,这个农村的孩子也跟我们一样非常想去北京看看。
(第三句: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谁能读读这句话,要把自己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得情感读出来?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第5句】:作业布置:回家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第6句】:板书设计:我爱北京
【第7句】: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第1句】:教学目标:
【第1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2句】: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3句】: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4句】:教学过程:
(一)、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第1句】:(看书上插图)教师引背。【第2句】:学生同座位互背。【第3句】:全班同学齐背。
(二)、指导写字
【第1句】:学生看书,自己说一说“广”字怎么记?自由记住“广”在田字格的位置。
【第2句】: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
【第3句】:学生再看书,说一说“升”字怎么记?演示“升”和“开”的比较,自由记忆“升”在田字格的位置。
【第4句】:学生练习书写。
(三)、扩展练习。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当地的风景图片说话训练:我多想()。
(四)、练习
【第1句】:想一想,连一连。
告走北升城广
路京旗门场诉
【第2句】:比一比,组词。
听()走()北()开()
诉()足()比()升()
【第5句】:作业布置:画一画,把你心目中天安门和五星红旗的样子画下来。
【第6句】:板书设计:听()走()北()开()
诉()足()比()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