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文心雕龙”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怀念我可爱的姥姥散文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接姑娘换女婿,小外孙也要去……”每当听到这首熟悉的童谣,都会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已经故去多年的姥姥。
关于姥姥的记忆,还停留在那个遥远的小山村里,草屋下,身穿青衣、头戴青帽,坐在屋门口晒太阳的安静老人。
姥姥没读过书,也没有自己的名字,从小受封建礼教影响很深的姥姥结婚后足不出户,从没走出过那个村子,甚至连家门都没有走出过,更没去过她的儿女家。似乎姥姥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外界的任何事物都干扰不了她,影响不到她,她每天固执地守在那个小院里,守在那片天空下,守着她的'家人、她的思想、她的习惯。我至今讶异,姥姥怎么可以那么安静,怎么可以做得到?
一生勤劳的姥姥,在那个大家族里是卑微的,每天除了伺候一大家子人的生活,照顾她的子女,还要喂养家畜家禽,少有闲时。记忆里姥姥是一个勤于家务、安静固执又有些怪僻的女人,少言寡语,好像从没发过火,似乎也不会生气。
也许是子女多,也许是生活的劳碌,也许是性格使然,姥姥对子女没有过多的疼爱,但是在众多孙男娣女中,姥姥独独对我有着一种偏爱,这或许是自小乖巧懂事的我面相继承了母亲的基因,所以讨得姥姥的喜欢。
小时候,每次去姥姥家,她都会拿出仅有的一点好东西偷偷塞给我,再去鸡窝里摸出几个鸡蛋煮给我吃,或者去菜园里摘一些小柿子、小黄瓜什么的,只要家里有而我又想要的,她都会毫不吝啬地拿给我。给我讲故事,陪我玩那些小孩子的游戏,围着我问这问那,眼神里充满了慈爱。于是,在大人们眼里固执、古板、孤僻的姥姥,在我的意识里成了一个善良、慈祥、和蔼的老人。
长大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去姥姥家的次数少了,但是姥姥却一直在我的牵挂中。姥姥去世前一年,身体已经大不如前,那一次去看姥姥,年老眼花又有些痴呆的姥姥却依然能认出我来,攥着我的手长时间不撒开,虽然不言语,但我能明显感受到姥姥的开心。岁月的刻刀在她的额头刻上了一道道皱纹,浑浊的眼睛已没有了往昔的光采。那份老迈,那个表情,令我至今难忘。
姥姥故去已经很多年了,我还是会时常想起她,想起姥姥沧桑的面容、想起姥姥慈爱的眼神,想起姥姥颠着小脚在院里喂养鸡鸭的场景。想起姥姥时,就会更加怀念姥姥陪我的那些个快乐时光,怀念姥姥家的小屋,怀念园子里的那棵结满桃子的桃树……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那首童年的歌谣又在耳畔响起,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而我,多想乘着童年的小摇船,回到我童年的世界里,听姥姥哼唱那首童年的歌谣!
又到一年清明时。姥姥,您在那边还好么?您知道您疼爱的外孙女儿又在想您了么?
怀念姥姥的优秀散文
姥姥盘腿坐在灶间,不紧不慢拉着风匣。风匣有节奏地响着,熟悉而亲切。姥姥的上身随之便前后晃啊晃的,宽大和蔼的面庞被灶膛里的火光映得通红发亮,格外迷人。
多少回多少回,无缘无故的,就会想起上述情景。
姥姥辞世已经30多年了。3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委实不算什么。然而,一个人能有几个30年?珍存在我心中的关于姥姥的一些记忆,于30多年的风风雨雨里,不但未曾消失,反而越发鲜活夺目了。
姥姥一手带大了我们弟妹仨。少小时候,我们弟妹们使姥姥身心劳顿,就是写上一大本书,也写不完。恩重如山。使我至今怀着感激的心情追忆不止的是,姥姥对我们小娃娃家以及小娃娃家的事情,倾注了满腔爱心。
记得那些美好的夜晚,在农村,姥姥那老房子里,油灯下,姥姥一面做着营生——缝补、纳鞋、搓绳,反正她总有做不完的营生——一面给偎在她膝边的我喃喃细语,把那些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在我的脑海里绘成一幅幅有声有色、鲜明形象的影像。那时,我有【第4句】:五岁光景。柔柔的灯光,柔柔的声音,柔柔的面容,共同构成了柔柔的.记忆。
记得我10岁那年的一天,一夜之间,姥姥嘴唇上起来了大大小小的血泡。那是为了我。那天,学校责罚了几个学生,其中有我。其实,我根本没有过错。可是,学校却不由分说——事实就是这样,她的外甥被人毫无道理地责罚了。姥姥不能容忍,可她又有什么办法?心疼加上心急,便有了那满嘴唇的血泡。直到好多天以后,那些血泡才渐渐散去。
记得飘摇在工人宿舍上空那悠长的呼唤。那是1977年,我读初中一年级,放假后去太原姥姥家里居住(姥爷、舅舅们都在工厂工作)。那些日子里,每天中午,一到长篇小说联播的时间,这种颤颤巍巍的呼唤就回响在我的心田里了。无论我在宿舍的哪头,无论我做着什么,一听到呼唤,就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门。通常是前脚进了门,收音机里那浑厚响亮的男中音正好就响起来了。于是轻快地舒一口气,一边看一眼一旁喜形于色的姥姥,一边屏息静听。正是在那些日子里,我知道了《暴风骤雨》,知道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道了……
然而,也正是在那些日子里,姥姥正经受着病魔的折磨。有一次,姥姥猫着腰走出屋来,咳嗽着,用手绢很小心地捂着嘴巴。正在院子里的我发现,有一丝血迹爬在她的嘴角。她见了我,就笑了一笑,说:“不用怕,是上了火啦……”我的仁慈的姥姥呵!此时此刻,我将近不惑之年,写着这些文字,心里头沉甸甸的。当时,我绝对想不到,一年之后,姥姥竟走了。走得那样仓促,那样叫人猝不及防。
1978年,我永生难忘,已经进入腊月里了,我正站在屋门口剥着一棵葱,去太原照料生病的姥姥的母亲走进了家门。她目光迟滞,神色疲惫。我立即意识到了一种不祥,捏着一棵葱呆在了那里……后来,听母亲说,姥姥弥留之际,还一遍又一遍,念叨着我。她老人家还在挂念着我的什么?我已经无从知晓。我常常想,也许真的冥冥之中,有什么在行使着一种力量,致使我至亲至爱的姥姥临终,我却远在180里之遥的定襄老家……
夺去姥姥生命的,是肝炎。我清楚,姥姥心高要强。在家庭琐事里,她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她才57岁。这个事实,无论是对于姥爷,还是对于她的儿女,以及她的外甥们,都未免残忍了些。57年的人生旅程,毕竟是太短暂了。然而,谁又能有回天之力呢?
葬她的那天,天阴着。刮着冷风。眼瞅着姥姥的棺木徐徐降落到那幽深的墓穴里,我欲哭无泪。亲人们的恸哭,揪着人的心,扎着人的心。花圈纸扎哔哔剥剥燃起来,燃起来……一阵风吹过,纸灰纷纷扬扬,缭绕不散,像黑蝴蝶,似黑老鸦……整个过程,像一个梦。
腊月廿一,姥姥的忌日。我记住了。
30年来,我常常于梦醒之际,饮泣追思姥姥在梦境中那安详恬淡的身影,温和慈祥的面容……姥姥!您若在天有灵,能够听到我的心声,就请您把那愁肠百结的心胸,多多放宽些吧!我多么期盼您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够无忧无虑,舒心适意呵!
姥姥,很平凡。平凡得如同大海中一滴水,如同蓝天里一朵云。她节衣缩食,含辛茹苦,抚养儿孙,尽了一个普普通通家庭妇女的心。姥姥没有什么文化,可她付出过,奉献过。小而言之,为家庭,为子孙;大而言之,则为国家,为社会。她心里流淌着的,正是我们人类最优秀的品德与文化的结晶;正是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爱……
怀念姥姥经典散文
夜深了,窗外,鞭炮声依然此起彼伏,今夜注定不会平静,这不仅仅因为是除夕。原本,我并没有多少心思。可最终还是因为那档子节目,点过我沉睡的湖心,瞬息,那一点一滴像荡开的波纹,渐次散开。
你信吗?
人的记忆是那么不堪一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处景物、一片言语、或是像今夜,一个节目,或是更简单的物件,会让你内心涟漪泛起。一切有关联的记忆片段,断断续续,便由模糊逐渐清晰起来。
姥姥,触及我灵魂深处的字眼,完全可与母亲等同。我生命里厚重的人。此刻,那个长发高高盘起,用发髻系于脑后,裹着小脚,身材匀称娇小,但却属于美女级别的女人,已经在我脑子里渐渐欢喜。她清秀白皙的脸,单眼皮下一汪深水,小巧的鼻子与薄薄的唇完全相得益彰。那一脸淡然从容,是如此可人。
我记事时,姥姥不过四十几岁。常常是白底蓝色碎花粗布上衣,本色盘扣很是精巧别致,一条褪色的蓝色裤子,宽宽的裤腿,被黑色的,长长的绑带缠绕在腿上。那双小脚,应该是“脚跺”才对,黑色鞋子,白色粗布袜子,显得更加分明。整个人纯朴、娇小却很干练。虽然经岁月雕琢,脸上轻轻浅浅平添了些许皱纹,但却风韵犹存。
孩提时候,我常常嘲笑姥姥,笑她的脚。可现在想来,那是怎样的一番残酷。硬是把脚趾折回,用白布使劲儿裹紧,直到骨骼变形,长平了脚心,形成高高的弓背。走路便开始摇摇晃晃,所谓的“三寸金莲”也就造了出来。混蛋的制度造就着那个年代所有妇女的人生。然而姥姥,却不以为然,倒是笑话我脚丫子大,才十来岁就已经比她的脚大出许多,长大后,嫁不出去。还说,让我安生些,少跑路,不然脚会越来越大;还说,脚丫子比脸都重要,脚小才能找到好婆家;还说……看着自己的脚,我忽地笑了,笑这双终究没有被姥姥吓住的脚。然而,我的笑却很机械,并瞬间消失,随之而来是隐隐的痛。
姥姥的性格比起她的外在,更让人喜欢。温柔娴熟,秀外慧中大概适合描述。这或许,就是我那位脾气臭的无法形容的姥爷,大老远,步履艰辛数次进山的真正原因。因为那个年代,几乎不谈什么爱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可定终生。
我常常认为姥爷真是不知上辈子积了多少德,怎么能在深山里逮住如此秀丽的女子。如果不是那个年月穷得一贫如洗;如果不是姥爷为了生计,常年去那个地方挑煤担炭;如果不是姥爷有做芝麻饧的手艺:如果不是姥爷满身江湖义气,“收买”了我那位脾气一样又臭又硬的老舅。以至于后来我在姥姥家的日子,姥爷一提起当年找对象便眉飞色舞,满脸堆笑,直到他脸上所有的肌肉都向鼻部集中,整个脸都感觉很拥挤。
只要提及姥姥姥爷,塞满我心里的,还是满满的爱。小时候,期盼着去小住。说是小住,却是俩仨月都赖着不走。即便母亲好话说尽,或是她神怒之下想要拳头相加,再或是母亲央求姥姥,让我随她回去,都不会有什么结果。我只会躲在窑洞里的洞里不肯出来,无奈之下母亲只好作罢,提着篓子洋洋离去。我便畏畏缩缩跟在姥姥身后,一手拽着姥姥的衣角,一手用袖口擦着眼泪和鼻涕,走出很远,直到看着母亲孤独的背影消失在那弯弯曲曲的小路尽头,姥姥才转身,掏出一个方方的手帕,不停地擦着眼角的泪。此刻,我忽然想到龙应台的《目送》。所谓的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她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她的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然而,那时的我,何尝能看懂这些。反而在母亲离开后,感觉天空仿佛更蔚蓝一般,欢喜表露的是那么直白。姥姥却说:怎不跟你妈走,姥姥家有什么好。
的确,姥姥家没什么好,两眼半窑洞,一眼舅舅住着,那半拉子窑洞,里面放了许多杂草,及箩头、挑筐、舌刀(切草用的刀)等几件务农的工具,角落处一些破锅烂砂盆,之外没别的。姥姥的窑洞在院子的最西边,窑洞很深,而且里边还有一个洞,漆黑一片,两边全是瓮,那时听大人叫七担瓮,里面放的全是粮食。姥姥说陶制的瓮储存粮食最好,不生虫子。瓮的上面是一排排瓦钵(陶制的容器),虽然只是洞中洞,平日来人,也不会瞭到这些,但还是被姥姥擦得透着亮。
窑洞的最深处,齐刷刷三挂长着脚的石仓,上面的'木箱子是姥姥当时的嫁妆,一把长方形铜锁很虎气,钥匙红头绳系着,姥姥随身携带,就连姥爷都没有那把锁的钥匙。窑洞一侧放着织布机。一侧放着两个凳子,一张红褐色带抽屉桌子,再往出走是灶台,连着土炕。窑洞的墙面并没有刷白,灶台上面已经被烟火熏得发黑,唯一靓丽的是墙上粘贴的各种年画,色彩鲜艳,给家添着喜气。
一到冬天,姥爷就外出打工,饧坊一住至少三四个月。当然,期间也会回家一两次,黄色的帆布包里会有两包东西,那是姥爷东家送的芝麻饧(一种外边全是芝麻的食品)和饧圪蛋,报纸包的严丝合缝,纸绳捆绑着。每每看到这些,我的眼都会很亮很亮。姥姥抽出一根塞给我,然后放在那半眼窑洞的盆里。晚上的时候,姥爷才会从大棉袄里掏出一沓子钱,皱巴巴的,大多一块两块,零星的几个五块。然后很认真地数一遍交给姥姥,姥姥用一块破旧的布把钱包好,放在那个木箱子最底下,咔嚓一锁,钥匙随手又拴在裤腰带上。
冬天也是我待得最久的季节。姥姥家的土炕很大,足足可睡六七人。临窗的位置,是那架古老而被打磨的甚是光滑的纺车。冬天的夜,外面呼呼的风声,夹杂木格子窗棂的“吱吱”声,不时地钻入耳朵。窗台上,那油灯的火苗忽闪忽闪地跳着,光忽明忽暗。我小心翼翼地缩着头,心扑通扑通。然而姥姥,好像这一切与她无关,盘着腿,摇着她的纺车。我向姥姥挪过去,只要挨着她,便感觉不再害怕。姥姥听见响动,扭头,一脸温和:睡不着?我使劲儿点头,深怕她看不见我的意图。那就起来坐坐。我像是拿到圣旨一样,一骨碌爬起来。穿上那厚厚的棉袄,姥姥用被子把我围起来,我就这样坐在她的身旁,从篮子里拿过棉絮,一边捻着,一边看姥姥。她右手不停地摇着纺车,左手抽着棉线,周而复始,一圈一圈……我的耳边,便只有纺车转动的“嗡嗡声”。
那台脚踏式织布机,看上去老弱病残,饱经风霜,静静地卧在那里,仿佛浑身都充满疲惫。然而,却一年又一年伺候着一大家子。整个冬天,它都在姥姥的“手舞足蹈”下不停地发着“咔嚓咔嚓”的声音。随着踏板上下跳动,姥姥手上的梭子和棉线不停地来回飞舞,那黑白相间的布便缓缓生出。姥姥在那布匹上瞅过来瞅过去,时不时再摸一摸,那专注的神情仿佛面对孩子般亲昵。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床单、被单、穿着布料都是姥姥亲自做的,尽管那些粗布有些笨,也不光滑,却很暖。
姥姥不仅为孩子操劳,还有孙子外甥。特别是我,更是粘人。没让她少受累,我喜欢姥姥做的小棉袄,要比母亲做的更加漂亮,特别是那小盘扣。我记事时,已经始兴纽扣,各种色样的,两孔,四孔的多些。可我的棉袄,必是盘扣。
记得有一年冬天,临近过年,姥姥拿出了新棉袄让我试穿,桃红色斜纹碎花,就连袖口都已经另外缝制了薄薄的一圈旧的棉布,我的每件棉袄姥姥都要套个袖口,她说我改不了臭毛病,一抬手就用袖口擦鼻涕。棉袄正合身,却没有纽扣,我叫喊着,姥姥拿出新买的黑色纽扣,我便扭在一边,噘了嘴,不停抽泣,姥姥一下子懵了:这咋好好的就哭起来呢?瞬间她便恍然大悟:不哭不哭,姥姥给你做盘扣,我一下子破涕为笑。
姥姥拿出布块,剪成又细又长的布条,然后把捻好的棉线夹在布条中间,裹紧,用绣花针缝好,然后开始做扣花,扣门,扣结,我既然想不起她做的程序。只知道姥姥会做各色各样的盘扣,而我,最喜欢她做的梅花型盘扣。所以孩提时候,我的棉袄都是缀着盘扣的。
姥姥就这么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后来,她的眼睛看不清了,离世时,已经完全失明。长大后,才知道她得了白内障。
其实,姥姥的家,我住过很久,断断续续。那些时光是我孩提时候,最快乐,最幸福的日子。除了那个驴脾气的姥爷,会在我不听话的时候瞪瞪眼,敲敲烟袋,骂几句外,没别的。在我看,他也就是纸老虎,看上去凶巴巴,心里还是怪疼惜我。那年,我都上卫校了,过年专门做了羊肉馅儿,而且不准任何人吃,一直等我回家。
在我心里,一直把姥姥家当做家,来来回回十几年,直到九零年姥姥去世。那些年,我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和姥姥的相聚离别,就像姥姥送别母亲,一样的情形,一样弯曲的小路,一样的我在这头,姥姥在那头……
我知道今天的这点文字犹如大海里的一滴水,与我,或是永远都无法用言语表达那份沉甸甸的爱。
岁月无情,韶华易逝。而今,我已年近半百,明白生老病死,花开花谢是人生自然规律。可每到过年,依然会在记忆的心田里翻滚,去触摸有姥姥的温度,去重温旧时光,去怀念那些纯真。即便这样,也少了刚失去时的撕心裂肺,这或许是岁月的沉淀,或是姥姥走得太久。
窗外,鞭炮声已是有一声没一声,我收拾好心情,把曾经所有的爱安放于流年的皱褶里。愿春暖花开时,岁月静好,安然若素。
别了我可爱的孩子们散文
2024届九(1)班的52位孩子们:
你们好!作为你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与你们朝夕相处了3年,我感到很幸运。俗话说:“同船过渡八百年修行。”我想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那么我们的缘分岂不是千年万年的修行?3年里,我有幸见证你们身心的成长过程,看着你们一天天长高,走向成熟,我的心里就会漾起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与幸福感。再过几天,你们就要走上没有硝烟的中考考场,去接受人生的第一次严峻的竞争挑战,你们做好心理准备了吗?即将毕业离开母校各奔前程,离别之际,我有许多的不舍,你们的眼神里也显露出许多的依恋之情。我想告诉你们:我亲爱的孩子们,我深爱着你们!在我的眼里,你们就像天上闪烁的一颗颗星星。尽管你们长相不同,性格脾气迥异,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情商智商各有差异,可是,在我的眼里,你们都是单纯的、可爱的、发展变化着的,能够发光发热的小星星。在这六月炎热的毕业季,面对你们这群闪烁光芒的52颗小星星,我敞开了心扉,想文案流淌在内心深处的知心话!
我可爱的孩子们,你们可知道:我最喜欢你们的,就是你们身上的那种淳朴的童真和对世界的好奇心!学校是一个整齐划一,消磨个性的地方。我曾经亲眼看到,有许多的学生,因为学习的压力,制度的管束,严厉的压制,几年下来,先前他们那种活泼、健谈、开朗的性格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木讷呆板。许多学生厌学、逃学、辍学。我当时就在思考:学生为什么把学校看着监狱不喜欢学校生活?我们究竟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百思不得其解,答案似乎繁复纷杂,可是当我接手你们这届学生时,我有了一个愿望:我希望你们在我的班上,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健康,好的个性得到张扬发展,坏的习惯早点摒弃,好的习惯快点养成。我不求你们人人成才,但求你们人人成人有进步!我们三年的共同努力和艰辛地付出,美好愿景终于在我的眼前渐渐实现。
高个子的女班长谢雄兰,是我的左膀右臂得力助手,她把班委会的六名干部组织的如一个紧握的拳头,拳头发力既有规律又有效果。不到半个学期,优秀班集体、卫生先进班的流动红旗就老在我们班墙上挂着,有个学生戏谑道:“流动红旗映红了我们每一张笑脸,班长,你松松手,让流动红旗流动起来吧!要不然别班的班长会嫉妒死你的。”班长脆生生一笑:“正运同学建议的好,红旗不流动,不叫流动红旗,下次上操体育委员把口号声音喊小点,让五班的出回彩。”“得令!”体育委员应声点头。班长还是女寝室长,她把班上的女寝室管理的井井有条,有模有样。陪同领导参观样板寝室时,只见她们寝室的牙具、杯子、脸盆、手巾摆放整齐一条线,被子叠成方块一条线,鞋子摆放一条线,地面、墙面、天花板三面光,门窗、宣传牌干净整洁,领导们的啧啧称赞声让我脸上泛起红光,心里欢快地说道:“班长给我们班长脸了。”轮到女生打扫楼层,班长总是提前半个多小时起床,督促大家各司其责,认真完成各项繁多的任务,她们寝室从来没有因为打扫楼层而耽误过一次早操,我对班长这种严格自律的精神加以肯定,在班上多次表扬,同学们自然对她多了一份敬意。班长家住在迴龙乡军事禁区,山大人稀,每次回家要走很远的路,家里母亲和姐姐都有较重的精神分裂症,父亲打工维持家庭生活,十分艰苦。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特殊的环境造就了班长超出同龄人成熟的品质。她在家里安排一家人的生活,节假日里,她做饭,洗衣服,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姐姐,做地里、园子里的农活。一个稚嫩的肩膀,怎么会勇挑起生活的重担呢?我想:她靠得是勤劳的双手,细密的心思,顽强的意志吧!由于班长在家、在校都是一把好手,并且品学兼优,所以三年中,国家保密局对她的捐助始终没有停止。她的事迹在学校传扬,班上的学生更加敬重她,威信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学习委员李雄是一个活泼聪明,积极向上,志存高远,勤奋乐观的阳光男孩。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大大小小的无数次考试中,他几乎都独占全年级鳌头。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乐于助人,在班上的人缘极好。他的眼睛里永远充满着熠熠的光,那是一种童真与求知好奇交织着的探索之光。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老师忙碌的身影和理化生实验操作中神奇的科学探求欲望。他的身上有一种神奇的内驱力时刻推动着他,向前!向前!向前!他不知疲倦,每一节课都精神饱满,无论是朗读、答问,还是讨论、考试,他都积极认真,竭尽全力。九年级下半年,他下课还在做题,晚上熄灯后,微弱的灯光下还在记单词,我多次提醒他注意保护眼睛,他总是自信地笑笑说:“老师,你知道吗?我的眼睛是5点0,全班最好的视力,将来可以当飞行员的呦!没事的。”孩子这么勤奋懂事,我除了感动,还能说些什么呢?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优秀的家长辛苦付出。李雄每一次用我手机给家长联系,每一次到办公室给台灯充电,每一次老师给他辅导,他都会发自内心地说一声:“谢谢!”每一次离开学校他都会笑着对我说:“老师,再见!”我从这些细节里读出了“家教”,我从这些细节里读出了素养,我从这些细节里读出了教书育人的快乐和意义。他在六月初被评为“十堰市优秀三好学生”当之无愧!在我的眼里:他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哦!
文娱委员昝玉兰学习中等,性格大胆外向,喜欢处处表现自己。我就委以其文娱委员和女寝室长职务,发挥她的特长。管寝室我让她向班长多学管理,文艺上,她爱唱歌、跳舞和绘画。每次办黑板报,我定下主题和内容,她与班委会其他成员合作,都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办出一期期图文并茂的黑板报来。我甚欣慰!值得骄傲的是:三年中,我们班由她组织编排的几个舞蹈,有两年两个节目被镇“三月三庙会”选中表演,为学校争了光。令我难忘的还有她那种难得的'童真与直率。记得我到襄阳置换学习归来,刚上教学楼,她便笑盈盈地拍着巴掌欢迎我,还大声地说:“老师,你可回来啦!我好想你。”说完话,在众目睽睽下把我抱一抱,看到我手上一包东西,天真地问:“老师,你给我们带回来什么好吃的东西呀?”我很尴尬,本来是给办公室老师带的一袋糖炒栗子,我走后老师们帮我上了课,应该感谢的。可是,经她一闹,我只好将计就计,便婉转道:“给你们带了几个糖炒栗子尝尝!”她大声喊道:“同学们:快来呀!老师给我们带栗子回来啦!”不一会儿,我的一袋糖炒栗子就被孩子们瓜分了,看着他们高兴的吃栗子的样子,我也由苦笑变得开心大笑起来!是呀!有什么比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牵挂更有意趣呢!
最差劲的学生是不是就情商最低,一无是处呢?非也!这届我班有个全年级最差劲的学生叫喻守财。个子小,又黑又瘦。进校时,六年级成绩最差,五门合起来才40多分。上初中第一次考试语文得3分,整个就是一个弱智。教他读,不会拼音,发音不全,读不下来;让他写,笔画缺胳膊断腿,不成字。问他作文为什么不写?他说看不懂,不会写。我彻底失望了,教了几十年书,没有碰到这样的学生呀!怎么教?后来通过家访和家长会,我才知道他是小时候得脑膜炎把脑子烧坏了,反映迟钝,小学时老师也不管他作业与成绩。我想,三年初中总要让他有所进步,有所收获吧!他学不进功课,上课总喜欢画人像,或者撕废纸,用小刀削木刀,老鼠样偷吃东西,乱丢果皮纸屑,身上也是臭味不断。班上学生都讨厌跟他同桌和来往。我先让他学会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开始。嘱咐他每晚在寝室里要洗脸洗脚,每周回去一定要洗澡换衣服讲究个人卫生,才不会经常生病。每次走进教室,我只要看见他,就让他打扫他的位置和整理教室后面的卫生,几年下来,他逐步养成了较好的卫生习惯。在语文学习上,我先让他练字,抄写《朝读经典》和书上的古诗词,每周抄写一篇百分作文,我每周五下午放学,都坚持检查他的抄写作业并签字。几年下来,他进步不小,语文能考30分左右,字也写得工整起来。快毕业了,他有一次在寝室里问我:“老师,我成绩这样差能上吗?”“可以呀!”“那我将来能养活我自己吗?”“怎么不能?只要你学技术,勤快,在哪里都可以生存!”他忽然拍着手笑着说:“太好啦!我可以做一个有用的人!”转瞬间,我心里一阵感动:最差劲的孩子也是有愿望的啊!
孩子们,你们将要上高中学习更多更广博的知识,也有的去职校学习劳动技能,还有的甚至不再读书,而是要走入社会去打工挣钱,无论走哪一条路,都不会那么一帆风顺,我希望你们心中始终怀抱梦想。一个人心中有了梦想,他的人生就会充满希望。你们毕竟年轻,就像早晨刚刚升起的太阳,充满着朝气,充满着力量,充满着希望。我希望你们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与挫折,用饱满的精神去迎接竞争与挑战,用坚强的意志勇挑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重担。
我可爱的孩子们,快要分别了,我纵有千言万语,也似乎说不完。当你们拿着毕业证、毕业照笑盈盈的离开校门,向我挥手说“再见”时,我的眼里溢出了激动的泪水。我要说的只有“再见”和“保重”两个词。当我今天坐在电脑前写这些心里话的时候,你们在阅览室读书时的样子,你们在操场上跑步呼号的样子,你们在县城酒店拼搏复习和开心坐席吃饭的样子又在我的眼前浮现,你们是多么的可爱,你们是这样的让我留念呀!
时间如白驹过隙,三年光阴,蓦然回首,仿佛一切还在昨天。我流连你们与我朝夕相伴的三年快乐时光,你们可曾记得老师亲切的叮咛和温和的眼神?
别了,我可爱的孩子们!你们就像天上闪烁的52颗或明或暗的小星星,我相信你们都会发光发热,当我散步时仰望星空,你们就会向我眨眼打招呼,你们的那些生动鲜活的故事就会在我的大脑中萦回流淌。我与你们的相遇,虽然是岁月长河中的极小的一段,可是这一种缘分,更是我们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珍贵记录,所以我们都应该彼此珍惜!
此致
珍重!
九一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20【第18句】:【第6句】: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