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db:SEO标题],方便大家学习。
《标准》的主要特点为:
一、英语课程目标的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能力为目标的分级课程体系,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标准》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毕业整体设计英语课程,将英语课程的目标按能力水平设计为九个级别。级别的设定既与年级有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等同于各个年级。一级为小学三、四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二级为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三、四、五级为初中阶段的教学参考目标;六、七、八级为高中阶段的教学参考目标;九级为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校和其他学校外语特长学生的教学参考目标。《标准》规定,二级、五级和八级分别为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同时,《标准》还指出,考虑到我国各地区教育的条件和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的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或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分级的设定,对中小学各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提供了指导,也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和条件。
三、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标准》还强调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考虑当地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要,积极和有创造性地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六、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作用
《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是否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英语学习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
《标准》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针对本地区的条件,积极和有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标准》包括四部分及附录:
一、前言
前言部分简要阐述了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了课程的性质,概括地阐明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二、课程目标
《标准》通过采用直观的课程目标结构图的方式展现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课程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基础之上的。以此为出发点,《标准》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按九个级别描述了各个级别的目标总要求。
三、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详细地列出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分级目标。对听说读写四个技能列出了以行为表现为特征的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分别提出了二、五、八级的分级目标要求。
四、实施建议
课程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确保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在实施中得以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师的教学、课程的评价、教材的选用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在教学和评价建议中还提供了参考案例。
五、附录
《标准》共有七个附录。主要收录了语言知识部分的学习项目,如:语音项目表、语法项目表、功能意念表、话题项目表和词汇表。此外,还收录了技能教学参考表和常用的课堂教学用语供教师参考。
《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3-12年级)》的研制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直接组织和领导下,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在前期理论研究、现状调查和专家研讨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经过近两年的时间,通过多次全国范围的征求意见和反复的研讨和不断的修改,形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3-12年级)》(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主要特点为:
一、英语课程目标的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能力为目标的分级课程体系,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标准》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毕业整体设计英语课程,将英语课程的目标按能力水平设计为九个级别。级别的设定既与年级有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等同于各个年级。一级为小学三、四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二级为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三、四、五级为初中阶段的教学参考目标;六、七、八级为高中阶段的教学参考目标;九级为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校和其他学校外语特长学生的教学参考目标。《标准》规定,二级、五级和八级分别为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同时,《标准》还指出,考虑到我国各地区教育的条件和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的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或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分级的设定,对中小学各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提供了指导,也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和条件。
三、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标准》还强调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考虑当地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要,积极和有创造性地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六、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作用
《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是否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英语学习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
《标准》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针对本地区的条件,积极和有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标准》包括四部分及附录:
一、前言
前言部分简要阐述了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了课程的性质,概括地阐明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二、课程目标
《标准》通过采用直观的课程目标结构图的方式展现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课程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基础之上的。以此为出发点,《标准》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按九个级别描述了各个级别的目标总要求。
三、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详细地列出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分级目标。对听说读写四个技能列出了以行为表现为特征的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分别提出了二、五、八级的分级目标要求。
四、实施建议
课程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确保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在实施中得以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师的教学、课程的评价、教材的选用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在教学和评价建议中还提供了参考案例。
五、附录
《标准》共有七个附录。主要收录了语言知识部分的学习项目,如:语音项目表、语法项目表、功能意念表、话题项目表和词汇表。此外,还收录了技能教学参考表和常用的课堂教学用语供教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