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行路难
—你要去向何方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这又是一首借用乐府旧题写的诗,写作时间正是在李白得罪高力士和杨贵妃,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
李白一生四处游历,广交好友,有不少知己。在他遭遇困境,被变相贬出长安前,一对好友不惜金钱,设了丰盛的宴席为他送行。李白一向嗜酒如命的酒鬼常态,头一次拿着酒杯却难以下咽。他好不容易被唐玄宗重视,却受权臣排挤,落得如此下场,今后的路怕是更难走了。
联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李白的心情开始低落,他推开了酒杯又撂下了筷子,闷闷不乐地离开座位。他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内心茫然无法平静。蜀道虽难,却只是天险,在这个昏暗的世道中,天险远没有人心那么险恶啊!人生不如意之事仿佛在这一刻全被自己碰到了,想做什么都做不成。
为了体现道路的坎坷,李白在诗中举了两个例子。他想渡过黄河,不料冰雪把河川冻住了;他想攀登太行山,大雪却把山路封住了。冥冥之中,似乎有股强大的力量在跟他作对,总之是做什么都不顺利。
遥想当年商朝大臣伊尹梦见自己坐着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来就被商汤重用,辅佐商汤推翻了夏桀的残暴统治,殷商王朝由此开始。姜子牙用直鱼钩在河边垂钓,谓之“愿者上钩”。后来周文王真的“上钩”了,他任命姜子牙为丞相,辅佐自己讨伐商纣,最终灭了殷商,成就大周天下。姜子牙和伊尹这两位贤者能被伯乐赏识,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大事业,李白认为自己也有同样的治国之才,奈何就是没有他们那样的机遇。不被君王所信任,实乃有心无力!
此番被贬出长安,一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回来。远看前方道路坎坷,行走起来万分艰难,然而艰难的远远不只是脚下的路啊!他若只想征服脚下的道路,还能使出各种对策:遇水可划船乘舟,遇山可着谢公屐,遇火可以水令之灭,遇冰可用火使之融。可生在这样一个昏暗的世道,君王不信任,权臣来排挤,他一个人的力量如此渺小,怎能敌得过?
然李白终归不是平凡之人,在对自己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他依旧可以重拾信心,相信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扬起风帆渡过大海!
姜子牙年轻时当过屠夫,开过酒店,他满腹经纶却熬到白发苍苍,六十岁还未能有所成就。伊尹曾是乡野间耕地的农民,为了施展抱负他不惜自降身份,成为女子的陪嫁者。这二人有所成就之前都吃过不少苦,和他们相比,李白一没有到花甲之年,二没有失去自由之身,虽说今日被奸臣陷害不得已离开京城,但是来日方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是不知道,这是他自信之说还是仅仅是安慰自己的话语。
在这首诗中,李白所描述的是自己离开长安前朋友为他饯行的情形,以及他的忧心和信心。《行路难》和《清平调》一样,总共有三首。除了这最出名的第一首之外,我觉得第三首也挺有意思的。
行路难·其三
唐·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三首诗中,其一主要是表信心,其二大概是发牢骚,其三则借古讽今,以古人之事来提醒自己。
“颍川洗耳”讲的是尧舜时期一位叫许由的人,为人高洁,颇有贤名,于是尧就想把帝王禅让给他。谁知许由听了之后就到颍川去洗耳朵,表示不愿意听到这样的话。“首阳采蕨”的典故我在写《诗经·采薇》一诗的时候提到过,伯夷叔齐因互相让位不成而逃到首阳山,后来殷商灭亡,他们不愿食用周朝的粮食,采薇食之,最终饿死首阳山。
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许由和伯夷叔齐的行为或许太过迂腐,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李白也认为,不能学他们的行为,也别做什么有名的隐士了。自古以来,有多少功成名就者最终还是枉死。春秋有名的军事家伍子胥如此,三闾大夫屈原如此,西晋贤者陆机如此,秦始皇倚重的大臣李斯也是如此。所以,与其蹚浑水而丢了性命,还不如学张翰那样,做官不开心干脆回家过平凡的日子!
题目虽相同,作诗时间也相同,但其三和其一所体现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态度,不妨猜测一下,被贬后的李白心情应该是万分纠结的。前路茫茫,何去何从仍然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