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题中的张纬文,名纬,字纬文,号愚斋,早年曾从元好问读书,金亡后仕蒙古。这首诗是元好问后期闲居故乡,某年人日有怀张纬而作。“书来聊得慰怀思”,说对方来信,使自己“聊得”宽慰。话说得很有分寸,不再有早先《得纬文兄书》那种“鹊语喜复喜”“千里故人书”的气氛。所以如此,一是作为遗民的元好问心境消沉,难以热得起来;再则张纬此时仕于蒙古,元张之间情谊想必也减于往日。“清镜平明见白髭”,张纬的书信,大概使他感触颇多,特别是那种今昔之感、老大之叹一定比平日更加强烈。所以次句特地点出早晨揽镜自照,见到髭须花白,容颜衰老。张纬在燕京,书信中可能提到燕京的生活。“明月高楼燕市酒”,显然是针对张纬而言。但除此一层意思外,元好问曾于蒙古乃马真后二年(1234)赴燕京,与张纬有过聚会,因之“燕市酒”也有追忆那次聚会的意思。“梅花人日草堂诗”,则落到自己,用杜甫曾在元日追和高适寄诗的事,来指今日自己有怀张纬而作诗。这两句有张纬与自己不同生活处境的对照,也有昔日聚会与今日独处的对照。而由这种对照再推进一步,则是对于时世变迁的感慨。“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节候推移,风光变化。送走了旧年,转眼又是新春人日(正月初七),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花样何其之多,人间男男女女,像随时节而呈现的春芳秋艳,黛青脂红地又点缀着一时风光。两句用流水对,写时节流转,世间青红变化,写得热热闹闹,极其富有动态感。但作者在对这种风光流转打量一番之后,却把目光移向另一面去了:“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在时序更迭,百草千花不断变化的同时,世间还有不追随这种变化的孤松。它生在涧底,但高过千尺,它不与春芳秋艳争时,但岁寒而不凋。诗人对孤松怀着敬意,要殷勤地看它那战风霜、斗严寒的苍劲枝条。赞美青松,对风光流转,儿女青红的不以为然,便意在不言之中。这最后一联,固然给人以陡起壁立、悬岩万仞的感觉,但细细寻绎上面的诗句,不难发现:“梅花人日草堂诗”和它气息相通,古人以梅花和松竹为岁寒三友,无论是次联的梅花和末联的孤松,都有自况的意味,用以比喻他作为金朝遗民的气节。
这首诗由怀朋友而作,但不是一般地抒写友情。针对张纬这样一位特殊的对象,“怀”的内容是复杂的。诗人对新朝和旧朝交替时的人情世态,所谓“儿女青红又一时”,在态度上有保留,甚至是有讽刺的。末联赞美孤松,对于张纬,也显然有劝勉的意思。与此同时,诗人似乎更多地抒发一种阅世的深沉感慨。就诗的内在精神而言,是凝重的,但就意象和词采看,却显得丰缛华美。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